藝術家藝術簡介
![]()
齊中和,白石門下再傳弟子,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碩士,珠寶玉石、文物鑒定專家,北京市品牌發展專家委員,書畫文人、陶瓷創作家,書畫師承導師。
我的祖父是近現代書畫界頗有影響力的活動家。曾參與組建中國書協和北京市書協。在1985年,由他發起與白石四子齊良遲共同創建了齊白石藝術研究會、齊白石藝術函授學院。同年,創辦了一所書畫學校。建校四十年,畢業人數達數萬人次。
我4歲時便有幸在白石故居,隨祖父拜齊良遲為師學習齊派繪畫,同時跟隨祖母,以及工筆畫大師田世光先生研習工筆技法。自此,家庭書畫教育的傳承已延續40載。祖父于2008年就有創辦少兒書畫學校、傳播傳承齊派繪畫的意愿。
2014年,我在工作之余,開啟了齊派書畫師承教育之路,并收下第一個學生——當時年僅4歲的劉一諾同學。劉一諾先跟隨我學習了一年英語,而后又陸續跟隨我學習書法、繪畫、太極、形意、清平劍,以及繁體字與古文字溯源、文字學、珠寶玉石鑒定、文物鑒定等知識。在書畫領域,劉一諾對齊派繪畫、齊派篆刻皆有涉獵,書法方面更是對篆、隸、楷、行、草都進行了學習,其中尤以篆隸和草書的造詣最為突出 。
首位書畫學生劉一諾,最終成為了我的大弟子。從她4歲起至今,堅持學習書畫近12年,我們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共同成長。這12年間,我不斷沉淀、總結教學經驗。在我的教學生涯里,來來往往的學員眾多,有人收獲了短期榮譽,有人真正領悟書畫精髓,也有人僅淺嘗輒止。
我常對她感慨,歲月流轉,世人往往難以記住眾多弟子的排序,能鐫刻在記憶里的,多是開宗立派的大弟子與意義非凡的關門弟子。我剛過不惑之年,距離收關門弟子尚遠,但大弟子的分量卻重若千鈞。劉一諾作為我的首徒,與我相互成就,以持之以恒的努力與斐然的成績,扛起了中和門下傳承書畫藝術的大旗,每每思及,都令我深感欣慰與自豪。她在書畫學習與努力奮進中所達到的高度,將成為后續弟子們仰望與追逐的標桿。他樹立的標準越高,楓林齋師承體系下少兒書畫傳承的整體水準也將隨之攀升,向著更高的藝術境界邁進。
劉一諾作品
![]()
劉一諾最初學畫時偏愛吉祥題材,像荔枝(寓意大吉大利)、喜鵲登梅(寓意喜上眉梢),后來又畫過金蟾、老虎等瑞獸。他第一幅作品《喜鵲登梅》中,喜鵲造型尚可,但筆墨偏淡,枝干線條缺乏力度,花朵勾勒也顯倉促。因當時她對宣紙特性和筆墨把控不熟練,不了解顏料干透后會變淺,對色彩濃淡預判不足。我幫他加深了枝干墨色,又快速補全了花瓣點染和花蕊勾勒——這幅帶著少兒生澀感的作品,恰是她書畫之路的起點。
![]()
從一個學期的學習中,能清晰看到孩子們的藝術偏好:三弟子王梓妍擅長人物與動物題材,六弟子徐匯雅偏愛花卉創作,而大弟子劉一諾則始終鐘情于吉祥圖案——從最初的《喜鵲登梅》到后來的金蟾、老虎等瑞獸,他筆下的每幅作品都透著對祥瑞寓意的執著追求,這份獨特的藝術取向,也成為他書畫風格中最鮮明的標簽。
隨著年齡增長與繪畫積累,劉一諾的藝術偏好也在悄然變化。乙巳年夏月,15歲的她完成第二幅《喜上眉梢》。相較首作,兩只喜鵲的造型比例更協調(因首稿大小把控欠佳重畫),但水墨把控仍顯生澀,墨色在宣紙上暈染過散。畫花鳥時,嘴眼本應最先勾勒且需精細收拾,這處細節他仍需打磨;枝干顏色偏淺,經我補筆加深;部分花頭也由我輔助點染。這幅作品仍透著保守氣息,好在經我鼓勵,她已開始嘗試突破這種創作心態——每一次筆觸的生澀與修正,都是她向更自由的藝術表達邁進的腳印。
![]()
第三幅《荔枝圖》仍帶著保守畫風。因每次作畫限時兩小時,為求穩妥,她難免選擇易出效果的題材。荔枝點染雖顯嫻熟(延續“大吉大利”的吉祥寓意),但樹干用筆缺乏篤定感,未能將書法功底融入繪畫——盡管其書法頗具功力,卻尚未把“點、寫、拖”的筆觸運用到筆墨中,仍習慣用“蹭、泡、染”的技法。這正是許多學生的通病:未領悟“書畫同源”的精髓。
我常鼓勵學生跳出荔枝、柿子等小果題材的舒適區。大寫意創作絕非短期速成,唯有像她這樣從小扎根書法童子功,歷經漫長磨練,才能將筆墨的書寫性真正融入寫意畫中——這棵帶著生澀筆觸的荔枝樹,恰是他從“畫形”邁向“寫神”的必經之路。
![]()
大弟子劉一諾的書法功底極為深厚,從4歲習字至今,篆隸楷行草皆能信手拈來,下過的苦功難以計量——她曾包攬全國、北京市及區級書法比賽最高獎項,實力可見一斑。初三備考期間,即便學業壓力巨大,我仍鼓勵她將書法筆力融入繪畫,告訴她“以書入畫”的書寫感一旦貫通,作品定會驚艷。
這幅創作于中考期間的作品,能看出他開始嘗試突破舒適區,雖仍選擇大葉平圖等易出效果的題材,但用筆已顯露膽量。赭石設色穩健且有層次變化,只是花頭點染稍缺靈動,經我補筆加深后更顯完整。其實她遠不止此水平,只是我更愿等她自主完成內心的藝術蛻變——畢竟大寫意的精髓在于“以書法畫”,而她積淀多年的書法童子功,正是叩開這扇門的鑰匙,只待時機成熟,必能迸發驚人的藝術能量。
![]()
這幅作品仍是她保守風格的嘗試。不過每次看似“保守”的落筆,都是她在熟悉筆墨關系、探尋創作靈感的過程,因此我從未催促。畫面中大葉的控水技巧仍需精進,但勾線筆法與整體布局已見功底——這種不疾不徐的探索,恰是她打磨藝術感知力的獨特方式,每一筆生澀背后,都藏著對筆墨語言的深度思考。
面對穩健保守型的學生,我常鼓勵他們大膽突破舒適區。藝術之路如逆水行舟,重大成就往往與風險并存。冒險或許會遭遇失敗,但裹足不前注定與成功無緣。放手一搏,即便有五成失敗的可能,也比畏縮觀望更接近自己的潛力邊界——畢竟,只有勇敢踏出那一步,才能真正觸摸到藝術創作的無限可能。不要畏懼失敗,失敗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敢于直面失敗,就等于已經成功了一半。能夠把這句話想明白,便已走在了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
中考前兩周,劉一諾悄然開始創作新作品。當她揮毫畫下金蟾的那一刻,我心中滿是欣慰——這意味著他終于開始主動突破自我、嘗試冒險。考慮到創作風險,我選擇適時協助:當時她對樹干畫法尚不熟練,最初呈現的樹干與松枝顏色淺淡、層次模糊,她甚至一度認為作品“失敗”了。
為讓她領悟繪畫中的變通之道,我親自示范“改畫”技巧:先用赭石加深樹干色調,再勾勒外輪廓,隨后以濃墨、深赭、淺赭層層疊加,最后用淡色渲染紙面。在多道工序的雕琢下,原本平淡的畫面豁然開朗,金蟾在層次分明的背景中躍然紙上。這次大膽嘗試,不僅驗證了“她敢突破便能驚艷全場”的預判,更讓她親身體會到藝術創作中“破而后立”的魅力。看著最終完成的作品,我滿心歡喜,又仔細幫她修飾了細節——這不僅是她藝術路上的重要突破,更是師生共同探索的珍貴成果。
![]()
中考結束僅一周,劉一諾便創作了《高瞻遠矚》這幅雄鷹題材作品。令人驚喜的是,她對赭石的運用已頗具巧思,通過層層渲染展現出豐富的層次感,整幅畫墨色水潤清朗,完美呈現出“淺、中、深”三色變化。畫中雄鷹身姿矯健,筆觸間既顯力量感,又透著如齊白石畫作般童真的稚拙韻味。更難得的是,她熟練駕馭“墨分五色,赭分五色”的技法,畫面布局簡潔利落,留白之處恰到好處,堪稱又一佳作,盡顯其書畫學習厚積薄發的潛力。
![]()
就在同一天,劉一諾乘勝追擊,創作了《虎嘯山林圖》。畫中的老虎雖無張牙舞爪之態,卻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同時還透著幾分祥和,延續了她喜愛的吉祥題材風格。虎作為正陽辟不祥之物,被她刻畫得形神兼備,雖老虎造型稍顯小巧,但考慮到原作是三尺整張,而此幅需改為四尺條屏,這樣的比例反倒恰到好處。
作畫時,因她對山石的表現還不夠熟練,我協助完成了山石部分;雜草的筆墨略淺,我又幫她加深,并將紙張做舊處理。這幅作品無論是構圖還是意境,都令我十分喜愛。至此,本學期的學習也落下帷幕,看著劉一諾從最初創作時的謹慎保守,到如今敢于大膽挑戰、突破自我,完成了令人欣喜的蛻變。衷心祝賀她在未來的藝術道路上繼續精進。學無止境,唯有始終保持謙遜進取的態度,如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般勤勉自省,方能不斷突破。希望她能將終身學習、追求卓越的習慣融入血脈,在書畫藝術的天地里收獲更多精彩。
歷經十年悉心培養,大弟子已學藝十一載,二弟子近九年潛心鉆研,其他弟子也積累了扎實功底,佳作不斷涌現。作為老師,最令我欣慰的是她們每周懷揣創作靈感而來,全身心投入作畫,主動發起“兩小時創作精品”的自我挑戰。從她們專注的神情與不服輸的勁頭中,能真切感受到強烈的進取欲。人貴有志,學貴有恒,不怕起步早晚,就怕專注執著。當學生們彼此激勵、相互促進時,往往能激發出超乎想象的潛力。
這不僅是學生努力的成果,更是教學理念的成功印證。早在大學擔任語言系講師時,我就曾榮獲“最佳教師”稱號。多年來,我始終堅信:善于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引導他們在良性互動中相互影響、共同進步,是優秀教師不可或缺的能力。看著弟子們在書畫之路上不斷突破,我更加確信,師生攜手、教學相長,方能書寫藝術傳承的精彩篇章。
名家寄語
![]()
這幅是我2018年創作的《華夢》,3米高的尺幅氣勢宏大,曾在皇家太廟正廳展出。畫面中蘊含著我對學生們的深切期許——愿他們的人生如這幅作品般,讓夢想綻放華彩,終得圓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路上,困難總比成就更多。唯有在每一次筆墨修煉中積淀韌性,像運筆時的提按頓挫般收放有度,才能在積跬步中至千里。不斷前行,勇敢探索自己潛力的邊界究竟在何方,如此方能在持續精進中,見證藝術與人生的無限可能。這幅《華夢》不僅是藝術創作的里程碑,更像一面鏡子,映照著師生共同堅信的道理:真正的成長,從來都在永不停歇的探索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