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25)》《盱眙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25)》及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叢書《盱眙龍蝦》新書在江蘇盱眙正式發布。本次活動由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指導,盱眙龍蝦產業集團、盱眙龍蝦協會主辦,匯聚行業專家、企業代表及媒體嘉賓共90余人,深度解析產業現狀,共謀發展新篇。
2025年盱眙龍蝦產業發展報告發布
盱眙成行業標桿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副主任任鳴春發布《盱眙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25)》
報告顯示,盱眙龍蝦產業表現亮眼,2024年養殖面積98.5萬畝,全產業鏈總產值達378億元。其創新的“稻蝦共生”模式面積達78.5萬畝,畝均產值超5500元,帶動“盱眙龍蝦香米”成為地理標志產品,形成“北有五常稻花香米,南有盱眙龍蝦香米”的市場格局。
歷經12年培育的全國首個國家級小龍蝦新品種“盱眙1號”通過農業農村部審定,可實現畝均增產18.68%,帶動盱眙苗種繁育面積超18萬畝,產值9.6億元。實現了小龍蝦新品種零的突破,具有生長快、規格大等優勢,推動種苗繁育向標準化、良種化發展。
![]()
截至2024年,盱眙苗種繁育面積超18萬畝(占當地養殖面積18.3%),苗種產量2.7萬噸,產值9.6億元,形成“核心種群繁育基地+定點育苗場+新品種擴繁點”三級體系。同時,“繁養分離”“早稻早蝦”等模式提升了品質和產量,2024年盱眙龍蝦品牌強度指數達910,連續九年蟬聯全國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品牌(水產類)榜首。
盱眙還建成智能化加工基地,如投資12.5億元的盱眙龍蝦超級工廠,推動加工環節數字化管控。年加工能力超10萬噸,產品涵蓋整肢蝦、蝦尾、預制菜等20余種。與叮咚買菜共建的數字化加工基地,實現從捕撈到成品全流程管控。2024年調料產業產值破5億元,飼料生產體系通過ISO認證,全鏈加工產值達 70.62億元。
![]()
盱眙龍蝦超級工廠
盱眙龍蝦產業三產融合特征顯著,2024年第一產業(養殖)產值90.65億元,第二產業(加工)產值70.62億元,第三產業(餐飲、文旅等)產值216.73億元,占比57.34%。以“盱眙國際龍蝦節”為核心的節慶經濟帶動效應明顯,2024年餐飲終端門店超3000家,其中品牌示范店1000家,特許經營網點2000余家,年度交易規模超18萬噸,市場價值突破88億元。
![]()
2024年盱眙龍蝦節慶活動
文旅融合方面,盱眙打造龍蝦主題酒店、龍蝦公園、尅街特色街區等場景。例如龍蝦主題酒店集住宿、蝦釣體驗于一體,尅街成為融合文化創意與夜經濟的消費地標,2024年龍蝦節期間單日游客量峰值突破10萬人次,帶動周邊餐飲、住宿消費同比增長35%。
![]()
盱眙龍蝦線上銷售表現同樣突出,2025年快手618購物節中成交金額超1000萬元,位居小龍蝦單品第一,其全球龍蝦交易中心集成實體交易、冷鏈物流等七大功能模塊,助力產品輻射全國二十余省份,2024年出口量106噸,創匯729萬元,產品覆蓋全國二十余省份及歐美、東南亞市場。
新書發布
揭秘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盱眙篇章
![]()
江蘇省盱眙龍蝦協會副會長張承東發布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叢書《盱眙龍蝦》新書
活動現場舉行了《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叢書·盱眙龍蝦》新書發布儀式。江蘇省盱眙龍蝦協會副會長張承東介紹,該書是我國水產漁業領域首部地理標志產品專著,全書20萬字、12個板塊,以“全、專、美”為特色,系統梳理了盱眙龍蝦30余年發展軌跡,收錄生態環境、生產管理、品牌建設等核心內容,為地理標志資源保護與鄉村振興提供了實踐范本。
未來,隨著“盱眙1號”等良種推廣、冷鏈物流體系完善及“小龍蝦+文旅”模式深化,產業將加速向“提質增效、全鏈融合”轉型。正如報告指出,盱眙通過“育種-養殖-加工-流通-文旅”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已成為全國小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桿,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復制的產業范本。
2025年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發布
規模、挑戰與轉型之路
![]()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產業發展處處長郝向舉發布《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25)》
同期發布的《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25)》報告指出,我國小龍蝦產業在養殖規模、加工流通、市場消費等領域呈現結構性特征,同時面臨從 “擴量” 到 “提質” 的關鍵轉型:
01 全國產業現狀:規模擴張與區域集中并存
2024年,我國小龍蝦養殖規模持續增長,養殖面積達3050萬畝,產量344.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39% 和9.07%,產量占全國淡水養殖總產量的9.76%,穩居淡水養殖品種第四位(前三位為草魚、鰱魚、鳙魚)。
從區域分布看,產業集中度顯著,湖北、安徽、湖南、江蘇、江西五省產量合計311.84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90.45%。其中,湖北監利縣(18.24 萬噸)、洪湖市(16.50 萬噸)、潛江市(15.72 萬噸)位列縣域產量前三,江蘇盱眙縣以13萬噸躋身第四,成為長江中下游主產區的核心力量。
![]()
養殖模式以稻蝦種養為主導,面積達2600萬畝,占比85.25%,產量300萬噸,占比87.02%;池塘養殖占10.49%,其余為藕田、大水面生態養殖。這些生態模式不僅實現 “一田雙收”,還推動小龍蝦向 “南下北上” 拓展 —— 廣西、海南等亞熱帶地區與黑龍江等北方區域均實現養殖突破。
![]()
02 產業鏈瓶頸:加工、流通與消費挑戰
全國年加工量達138.37萬噸,但同比下降1.33%,加工量占產量比重為40.13%。加工企業高度集中于湖北、湖南、安徽等主產省,五省加工量占比超95%,其中湖北以 93.96 萬噸加工量位居第一,占全國近70%。但加工結構以速凍蝦尾、整肢蝦等初產品為主,精深加工(如殼聚糖、飼料添加劑)占比不足,預制菜面臨同質化競爭。同時,加工端季節性產能閑置問題突出,淡季設備利用率低,預制菜同質化困局難解。
![]()
流通領域形成 “線下批發市場 + 電商直播 + 社區團購” 格局,傳統電商與直播帶貨推動流通效率提升,但冷鏈覆蓋率不足,仍依賴泡沫箱加冰運輸,主產區流通成本較高。
消費端呈現 “餐飲為主、零售為輔” 格局,60%的鮮活小龍蝦流向餐飲市場,“小龍蝦 + 文旅” 模式(如盱眙龍蝦節、合肥啤酒龍蝦節)推動消費場景升級。然而,2024年價格走勢呈 “W” 型波動,全年價格整體下滑,養殖效益下降,市場風險加劇。牛蛙、烤魚等替代品分流夜宵市場,進一步擠壓消費增長空間。
![]()
2024年出口量11726.92噸,出口額1.1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4.06%和13.03%,進口量可忽略不計。但國際市場動蕩增加貿易不確定性,需警惕外部風險。
03 機遇與轉型:政策與科技雙輪驅動升級
主產省紛紛出臺政策推動產業升級:湖北聚力打造 “潛江龍蝦” 區域公用品牌,湖南 “洞庭湖小龍蝦” 入選國家產業集群,安徽、四川等地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與數字農業技術提升生產效率。政策紅利向良種繁育、冷鏈物流、三產融合等領域傾斜,推動 “養殖基地 + 加工園區 + 文旅節點” 聯動,為產業集聚發展提供保障。
![]()
“盱眙1號” 等新品種的推廣,標志著種業進入標準化階段。養殖端通過優化稻蝦模式、推廣智能投喂設備實現節本增效;提升生產組織化程度,整合碎片化養殖資源。創新種養模式,優化提升稻蝦共作等傳統種養模式。強化種業支撐保障,滿足多元化養殖模式需要,推進良種規模化繁育。
從加工端來看,要不斷發展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完善冷鏈物流,推動預制菜差異化競爭。加工端可探索廢棄物高值化利用,如殼聚糖提取技術;引導加工企業開發不同場景的預制菜、休閑食品,突破小龍蝦消費傳統邊界。
![]()
流通端應用區塊鏈溯源技術,提升產品信任度與品牌溢價。推廣直采、定制生產等新模式。推進小龍蝦產業與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的融合。
通過拓寬 “文旅 +”“電商 +” 消費場景(如啤酒龍蝦節),培育家庭便捷化消費習慣,強化 “盱眙龍蝦”“潛江龍蝦” 等品牌影響力。通過媒體宣傳、舉辦美食烹飪活動等,加大科普宣傳力度,引導居民建立消費習慣。
專家共話
新品種產業發展的機遇與路徑
![]()
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小龍蝦產業分會會長唐建清的主持下,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苗種處王建波處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成果轉化與技術推廣處張成鋒研究員、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許志強研究員共同探討就“盱眙1號”的市場前景與發展策略展開深度對話。
王建波處長指出,小龍蝦種業未來將聚焦品種創新、良種體系現代化、種業企業培育及區位優勢發揮四大方向,“盱眙一號”的成功選育為解決養殖成活率、規格比例等問題提供了新路徑。
張成鋒研究員強調,提升養殖效益需從“富養蝦”理念入手,通過飼料升級、水環境優化與科技賦能實現錯峰上市,長三角地區對大規格精品蝦的強勁需求將成為效益增長點。
許志強研究員分享了“水花苗”技術突破:通過研發一斤2萬尾的水花苗種,解決了南北方苗種運輸成活率低的難題,使海南、東北等地養殖面積快速擴大。目前該技術成活率可達80-90%,但規模化繁育仍需突破“抱卵蝦可控化生產”瓶頸,預計1-2年內將實現技術攻關,為“盱眙一號”良種推廣奠定基礎。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將為我國小龍蝦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對促進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活動釋放明確信號:小龍蝦產業需以科技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推動養殖標準化、加工精深化、消費多元化。隨著 “盱眙1號” 等新品種推廣、冷鏈物流完善及 “文旅 +” 模式創新,我國小龍蝦產業有望在鄉村振興與消費升級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