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第一天國產本田雅閣(參數丨圖片)下線,隨后,雅閣不斷進化、不斷升級,而26年前的雅閣已成珍品。珍品的價值,在于收藏,也可再度利用,19.99萬元起售的廣汽本田P7,以定價的形式致敬。
然而,“致敬”往往是準備要做一件事的借口——P7的價格,不能定得更低了!
低迷的銷量,自信的售價
2025年4月15日,廣汽本田P7正式上市,以1999年國產雅閣線下的歷史足跡作為致敬的說辭,將新車P7定價19.99萬元起步,引得在場的參會人一陣沸騰。沸騰的理由,沒人說得出是對雅閣26年史的紀念,還是對P7定價感到的誠意。
次日,姊妹車型東風本田S7高調宣布“與P7同價”,一時之間,“合資品牌再次崛起”的信念在眾人的心中燃燒起來。
![]()
不過,現實打臉了。根據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即廣汽本田P7上市之后的首個完整月,銷量只有142輛;姊妹車型東風本田S7,當月銷量52輛。另外,即使P7于5月12日才正式開啟交付,但大半個月時間,這般的銷量,依舊寒磣。
P7的銷量,遠不及雅閣PHEV,亦和極湃2有著百輛左右的差距。醞釀多時,滿腹激情,加上致敬雅閣,最后月銷百余輛,給到了姊妹車型“可賣爆”的錯覺,錯帶節奏,廣汽本田P7又在哪個環節出現了失誤?
![]()
我們可看車型,P7雖是長寬高只有4750*1930*1625mm,但因軸距達到了2930mm,被定位為中型SUV,這樣的套路,在燃油車時代我們就司空見慣。當下,中國汽車品牌實現彎道超車,主要是迎合國家政策之余,在產品力上的提升不曾取巧。
退一步來說,雖然P7的級別的確稱得上是中型SUV,但作為后來者,在如此大操作空間之處亞于同級別競品,無疑讓自身的產品競爭力,落后了一大截。
性價比,是價格、尺寸、配置的配合,深諳中國消費者心理的廣汽本田,竟讓P7走錯了第一步。
又要推倒重來了?
以《車友觀察》看來,廣汽本田P7的定價,或許倒不是廣汽本田高管們故意定了個高價,而是這個價格,在內部看來,是非常有誠意的。
![]()
理由很簡單。自馮興亞擔任廣汽集團董事長以來,“番禺行動”取到了一定的成效,而這個行動最關鍵的一個動作,就是“定價有誠意”,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今年3月份推出廣汽豐田鉑智3X,定價10.98萬元起——雖是換殼,但定價有誠意,鉑智3X在5月份賣了4344輛。
包括廣汽埃安、東風日產等品牌推出的全新新能源車型,同樣獲得了真實的呼聲,實際銷量上,也是相當不錯。反觀廣汽本田,數據即打臉,一個月賣142輛,并非是高管們想定高價,而是定價出現了失誤。
![]()
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廣汽本田銷量13410輛,同比暴跌58%,跌幅在廣汽集團墊底;1-5月份,廣汽本田累計銷量124630輛,同比下跌28.2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既是廣汽集團“番禺行動”的第一年,也是合資品牌們扎堆沖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第一年,而作為廣汽本田品牌的重磅級的戰略車型,P7首戰失利,不禁讓人產生疑問:又要推倒重來了?
絕對不能拖后腿
廣汽集團的產銷報告顯示,廣汽本田5月的產量跌幅遠低于銷量,可以證明另一個事實:對于新車型的市場表現的預期,廣汽本田的高管們高估了。
需要提及的是,5月份,廣汽集團銷量117698輛,同比下跌24.80%;1-5月份累計銷量605225輛,同比下跌13.48%。這其中,廣汽本田在所有汽車品牌中跌幅最大,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拖油瓶”。
![]()
“很多新車開發周期已縮短到20個月甚至更短,廣汽本田P7研發就用了4年,實地測試總里程超150萬公里,確保核心部件品質。”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小華在廣汽本田P7發布會上表示。
P7象征著廣汽本田跑步進入智電時代的開始,而P7的首戰失利,讓廣汽本田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