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潮水漲起,裸泳者又行了?
不要忘記時代的眼淚。據中信建投2022年8月統計,2004-2018年間通過納斯達克IPO上市的Biotech/Biopharma的424家樣本公司,僅有225家企業仍舊存續,占比53.1%,另有接近半數消失。在存續企業中,有84家市值小于1億美元,占比37.3%。
中國創新藥成為時代的寵兒,今日BMS以超90億美元收購普米斯原創的PD-L1/VEGF雙抗。風口之上,當前各種邊緣企業,通過各種敘事進行補漲,仿佛每家傳統仿創藥企都轉型成功,每家Biotech管線都做到差異化或BIC優勢,具備良好的市場空間或BD預期。
我們知道事實并非如此,Biotech雖不至于九死一生,也有大面積的淘汰率。
![]()
01
交易事實與交易敘事
不是每家Biotech都會成功,但這不影響人們享受當前創新藥的宏大敘事。
據醫藥魔方,2025年初至今創新藥BD出海交易總金額達到455億美元,首付款達到22億美金。期間共有18項License-out交易首付款+里程碑金額超過5億美元,其中7項交易的受讓方為MNC藥企,占全部交易數量的比例接近40%。據CNBC報道,2025年以來,MNC首付款超過5000萬美元的License-in項目,有42%來自中國。
這背后是中國藥企在源頭創新方面的進步。據華福證券,在全球范圍內,研發進度排名第一的藥品被視為FIC。2015年中國藥企自研的進入臨床的FIC創新藥只有9個,占比不足10%,而到2024年有120個,占比已超過30%,“量變引起質變”是最樸素的真理。
創新藥企之間,未必一損俱損,但可以一榮俱榮,通過持續涌現的BD事件,驗證彼此的管線價值和出海邏輯。
在三生制藥/三生國健首付款創紀錄BD之后,5月30日,信諾維CLDN18.2 ADC以1.3億美元首付款、超15億美元交易總額授權安斯泰來,大額BD(首付款超1億美元)繼續驗證在地緣博弈中出海通道順暢,創新藥高景氣度依然維持。
石藥集團披露還未成交的BD交易,EGFRADC候選藥(SYS6010)計劃于6月左右完成海外授權,預計全年新增3筆合作交易,總金額達50億美元,發明了預告BD的先例,幕后可能發生了反常的事情。但站在全行業的立場,這仍屬積極現象,BD不能停。
今日,更是爆出交易總金額超90億美元的超級BD,BMS和BioNTech達成協議,將在全球范圍內共同開發和商業化BNT327/PM8002,用于多種實體瘤類型。BMS將向BioNTech支付15億美元首付款,并在2028年前支付總計20億美元的非或有性周年付款(non-contingent anniversary payments)。這些可抵扣稅款的費用將在發生時被記錄為已收購的IPR&D費用,其中15億美元將在第二季度入賬。BioNTech將有資格獲得高達76億美元的額外開發、監管和商業里程碑付款。BioNTech和BMS將共同承擔開發和制造成本,比例為50:50,全球利潤/虧損將在BioNTech和BMS之間均等分擔。
BNT327/ PM8002是全球研發進度第一的PD-L1/VEGF雙抗,由中國Biotech普米斯生物研發。2023年11月,BioNTech以5500萬美元首付款收購普米斯管線PM8002,時隔一年后,又以9.5億美元收購普米斯公司。
這次超級BD仍然是中國管線資產出海的延伸,雖然PM8002/普米斯都只賣了一個青苗價,但中國Biotech的原始創新能力得到反復驗證。
中國創新藥崛起的偉大進程,帶來正外部效應,必定會出現搭便車者,其自研不足或治理風險被暫時掩蓋,以全新包裝的故事鮮活重估。
交易有兩個層面——交易事實(基本面)和交易敘事(故事),通常不是一回事。BETA音樂不停,舞照跳,人們在繼續交易敘事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事實是怎樣的。
不拒絕泡沫,不相信故事。
![]()
PD - (L)1雙抗一覽 數據截止時間2024.12國盛證券醫藥年度策略報告
02
大爺與大女主
大爺不行了。
71歲的Summit老板杜根沒有意識到中國Biotech崛起對全球創新藥生態的改變。在他交易伊布替尼的2010年代,完全可以待價而沽,MNC繞不過去,只能在他這里買。但是時代變了,一個潛力大靶點,很快會有多家中國Biotech研發藥物,你要價高不急著賣,自然有一大堆物美價廉的代餐供MNC挑選。據醫藥魔方,截至2024年底,國內共有13個PD- (L)1/VEGF雙抗項目在研發中。在BMS收購PD-L1/VEGF之后,Summit的潛在買家又少一個。
沒有及時出掉,BD爛在手里是最尷尬的事情。
5月30日,AK112(PD-1/VEGF雙抗)HARMONi研究發布,PFS HR=0.52,OS HR=0.79,PFS達到主要終點,且OS具有明顯獲益趨勢,但未達到統計學顯著。FDA指出,統計學顯著的OS獲益是支持上市授權的必要條件。此前一天,默沙東/第一三共撤回HER3 ADC藥物在美國上市申請,決定是基于確證性III期HERTHENA-Lung02試驗的OS結果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性以及與FDA的討論。
還有一個軟肋是OS p=0.057,且歐美等國受試者占比僅38%。FDA要求OS 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最近還批評腫瘤試驗美國受試者比例(大約20%)過低。
交易分層(交易事實/敘事)分析也適用于AK112。
Summit的交易事實(把AK112海外權益轉賣給MNC)還沒完成,但在資本市場,交易敘事已經完成,康方生物、Summit的巔峰市值一度對交易充分入價。
表面上看,Summit沒有及時出掉AK112,以及FDA政策反復無常,造成今日之被動。
強者從不抱怨環境。Summit只能單吊AK112,但康方生物有更多選擇,完全有能力開啟新敘事,分散市場的注意力,以其強大的自研能力、廣闊的管線厚度,不必困在Summit/ AK112的交易敘事里;FDA早已敲打過中國藥企,以OS為腫瘤療效評價的金標準,以海外臨床數據為準,康方生物一開始即應以OS敘事為主,并為之設計匹配的臨床方案和入組人數。
非常遺憾的是,康方生物主動選擇主動與AK112和PFS敘事深度綁定。
一個細節是,當大部分Biotech官號濃墨重彩介紹自身管線亮相2025 ASCO大會時,康方官號卻只字未提,近期重點是大女主的形象。在中國文化語境里,歷來都宜重事不重人。
康方基本置身于ASCO熱度之外。今年ASCO大會上,康方生物將讀出AK104、AK112的多項進展,沒有新亮點。
醫藥創新,沒有休息站或終點站,只有下一站。
當一家Biotech達成重大交易時,其實輕舟已過萬重山,只能步履向前,創新不停。康方受到AK112的困擾,說明創新藥的高度競爭性、高風險屬性,即使是頭部藥企稍有不慎或松懈,也會遇到短期難以脫身的困難,也會給投資者留下難以彌合的心理創傷,何況是那些研發能力欠缺或存在治理問題的企業,更會教你認識什么叫殘酷。
當暖風吹拂時,保持冷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