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統一天下后,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與陳平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對話。
《史記 陳丞相世家》:人有上書告楚王韓信反。高帝問諸將,諸將曰:“亟發兵阬豎子耳。”高帝默然。問陳平,平固辭謝,曰:“諸將云何?”上具告之。陳平曰:“人之上書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陳平曰:“陛下精兵孰與楚?”上曰:“不能過。”平曰:“陛下將用兵有能過韓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將不能及,而舉兵攻之,是趣之戰也,竊為陛下危之。
劉邦首先問手下諸將應該怎么辦?
將領們說:趕緊發兵活埋了這小子。
劉邦不說話,又問陳平,陳平說:還有其他人知道嗎?劉邦說沒有。
陳平又問韓信本人知道嗎?劉邦說不知道。
陳平問:陛下的精銳部隊跟楚國比,哪個強?
劉邦說:比不上他們。
陳平問:陛下的將領中用兵有能超過韓信的嗎?
劉邦說:沒有比得上他的。
劉邦
![]()
陳平說:如今陛下的軍隊不如楚國精銳,將領的才干又比不上韓信,如果發兵攻打他,就是在促使他同我們作戰,我私下里為陛下的安危而擔憂。
劉邦問:那應該怎么辦?
陳平說:可以借巡游天下的機會,在陳縣會見各地諸侯為名,召見韓信,韓信來了,就趁機將他拿下,只需要一個力士就能辦到。
劉邦說好,依計照辦,然后就把韓信你捆綁起來。
韓信喊道:如今天下已經平定,我本來應當烹殺了!
劉邦說:你別喊了!你謀反的事情已經很清楚了!
劉邦在陳縣會見了諸侯,平定了楚地,回到洛陽后,又赦免了韓信,把他由楚王貶為淮陰侯。
你看劉邦收拾韓信的整個過程,干凈利索,輕輕松松,不費一兵一卒,那么劉邦為什么會認為自己的軍隊不如楚軍精銳,自己的將領不如韓信有才干?
原因并不復雜,這段話是記載在陳平的傳記之中,整個中心思想是為了突出陳平的謀略,陳平拿劉邦的兵與將和韓信相比,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給劉邦出謀略的。
陳平
![]()
劉邦這個人非常聽勸,只要你的主意是對的,他就會聽,哪怕劉邦自己錯了,還會當面認錯,整個中國歷史就沒有幾個皇帝能做到像劉邦主動在下屬面前認錯。
劉邦說自己的將領不如韓信有才干倒是實話,論軍事能力,劉邦手下那些將領確實比不過韓信,但是劉邦說自己兵不如韓信精銳,這就有點謙虛了。
劉邦的軍隊從反秦起義開始,一路西進打進關中,然后又從漢中出秦嶺,一路打進關中,出函谷,打進中原,一直打到彭城,整個天下,除了項羽的子弟兵之外,就數劉邦的軍隊最為精銳,全是從實戰鍛煉出來的精兵。
韓信手下的軍隊到底是他自己招募而來的,而是原來跟隨韓信一起作戰的漢軍,史書沒有記載,如果是后者,本質上還是劉邦的軍隊,如果是前者,這樣的楚軍怎么可能比漢軍精銳,就算是韓信收降了項羽的軍隊,也不可能比漢軍精銳。
韓信在被劉邦封王之前,是劉邦手下的將領,他不是獨立的諸侯,沒有自己的獨立武裝,韓信不像英布、彭越等人,英布、彭越有自己獨立的軍隊,不依靠劉邦他們就是諸侯,韓信不是。
韓信
![]()
用現在的話說,韓信是職業經理人,立了功之后,劉邦給了股份,至于韓信手下有哪些兵將,那是劉邦決定的,劉邦在垓下之戰后就奪了韓信的兵權,他一直對韓信要挾封王耿耿于懷,會分給韓信精兵嗎?當然不可能的。
劉邦故意說不如韓信的精兵,那是套陳平的話,把陳平的謀略引出來,這段記載本來就是為了突出陳平的謀略。
劉邦是政治人物,做任何事首先考慮的是如何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而不是一味在戰場上跟人拼命。
韓信的長處是軍事能力,是打仗,劉邦想要降服韓信,他不會蠢到要在戰場上跟韓信爭勝負,這是頭腦簡單之人的想法,是用自己的短處去跟人家的長處相比。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用軍事手段來解決政治問題,是迫不得已的辦法,是沒有其它辦法時最無奈的辦法。
項羽這么強,一樣被劉邦擊敗
![]()
劉邦對付韓信,是用最簡單的辦法,是以不打仗為前提,用最小的代價來獲取最大的戰果,并不代表劉邦在軍事上就打不過韓信。
項羽是那個時代的軍事天花板,不一樣輸給了劉邦,從某種意義上說,劉邦不是在軍事上打敗項羽,而是在政治上打敗的,劉邦在軍事上以穩定的后方來消耗項羽的兵糧,聯合英布、彭越騷擾項羽的補給線,再由韓信開辟第二戰線,在戰略上包圍項羽。
劉邦也能用同樣的方法擊敗楚王韓信,但是沒必要,代價太大,時間太長,有簡單的辦法為什么不用?上兵伐謀,打仗是最后的手段。
就像劉邦奪取韓信的兵權一樣,與夏侯嬰兩個人進入韓信的兵營,如入無人之境一樣,直入韓信臥室,奪走兵符,直接調走軍隊,整個過程韓信都是蒙的。
劉邦跟夏侯嬰兩人就能奪了韓信的兵權
![]()
這就是用最簡單的方法,用代價最小的方法,獲取最大的勝利,這是政治家的第一選擇。
不要看劉邦是怎么說的,要看劉邦是怎么做的,劉邦的長處在哪里?在政治手腕,在用人識人,在謀略,雖然劉邦打仗也很厲害,比如打英布,盡管戰前劉邦看到英布的軍陣感到恐懼,但是結果絲毫沒有懸念,輕松擊敗英布。
如果劉邦什么人也不用,張良、陳平都不用,就跟韓信面對面地帶一隊人馬開戰,有可能是打不過韓信的,也有可能打得過,說不準的。
但是,劉邦解決韓信謀反事件,又不是斗毆和打架,只要能贏,無所不用其極,達到目的就行,就像韓信攻打齊國一樣,趁酈食其說降齊國,絲毫沒有防備之際偷襲,然后就打敗了齊國,難道你能說韓信勝之不武嗎?
贏就是贏,輸就是輸,別管用什么手段,兵不厭詐,笑到最后的才是成功者。
劉邦綜合能力碾壓韓信
![]()
劉邦認為自己打不過韓信,那是以單純的軍事較量做對比,劉邦也說過自己的軍事能力不如韓信,但是最后的勝利者依然是劉邦,你能認為劉邦勝之不武嗎?
勝利并不是只有軍事手段才能解決,劉邦手中握有天下的資源,無論是人才還是兵員,又或是穩定的大后方,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來解決問題,不是很正常嗎?
在劉邦面前,韓信始終沒有膽子敢造反,蒯通說了那么多,韓信還是不敢,不是韓信忠心,也不是韓信沒有政治能力,不敢冒險,而是因為他真的贏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