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只要做好品質,或早或晚都能賣掉。
然而,一旦茶企守不住品質這個底線,遲早被市場拋棄。
![]()
茶企,死于品質
今年的春茶做完了,老楊問品牌創始人:
咱們每年春茶都守在山上,從鮮葉采摘到運輸加工壓餅,全程都盯著,累不累?
合作商一言難盡地說:做茶20年,如今還每年在茶園里守著,表面上看有點慘,但這正是我們的生存方式。
![]()
見老楊有些納悶,合作商問:你聽說過某某號茶葉嗎?
老楊搖搖頭,從2019年接觸普洱茶,認識的茶商就那么幾家,不知道。
合作商說:這家茶企,早年跑山頭,做貨真價實的古樹茶,賣價也合適。前些年發展的非常好,
但這兩年,在市場上,基本沒有存在感了。就是因為茶葉品質斷崖式下降,品質一年比一年差,被老客戶拋棄了。
![]()
合作商越說越激動,一口悶掉一杯茶,繼續說:
茶葉,本質上是農產品。只要做好品質,都能混口飯吃。
做茶,也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全程守著,保證鮮葉不出問題,好好加工出來,不需要任何解釋,老客戶直接買走。
合作商說:像我一樣做茶的80后,我說我如今還守在茶園里,人家會笑我。但是,守好品質,是活下去的基礎,這個底線,決不能松。
![]()
山頭茶,企業與產業的矛盾
目前,備受茶客追捧的山頭茶,主要由小茶企做。
小茶企,因為企業規模小,才能做古樹純料。
比如,一個小茶企,做某個山頭的古樹純料,一年做180公斤春茶。
茶企有5家經銷商,每家拿小幾十公斤,180公斤古樹,每年都能賣完。
![]()
做茶,只要堅守品質,賣合適的價格。客戶群體一定會慢慢積累,茶企規模也會擴大。
然而,當企業有了30家經銷商,原有的180公斤古樹,每家分幾公斤?還不夠經銷商塞牙縫。
繼續擴大規模包茶園,做更多的量?原材料太貴,古樹好賣,中小樹大積壓,企業撐不住,遲早陷進品牌與原料高成本運營的債務圈里。
![]()
此時,做古樹純料就不現實了,雖然宣傳還是純料,但實際上,或多或少都是拼配。可是,要拼配出品質能媲美古樹純料的產品,談何容易。
這就是做山頭茶的產業困境:因為小,能做純料,一旦企業做大了,純料就不現實了。
對于喝慣了古樹純料的老茶客,在某種程度了,茶葉品質就下降了。
![]()
做茶,小還是大
茶行業,是民生產業。
入門門檻低,私人資本無法壟斷茶葉市場。
這意味著:無論有沒有資金,只要做好品質,誠信賣茶,都能在這個行業混口飯吃。
![]()
同時,資本看不上傳統茶。
除了炒山頭和聚集直播間流量,在茶葉品牌運營方面,幾乎是事倍功半。
這對于想在山頭茶里干出一番事業的人,受制于高昂的原料成本和運營成本,做起一個茶葉品牌,比其他行業難太多。
![]()
做茶,透露著茶商不同的人生態度:
有的茶商想:人生一場,看著行業前輩,在茶葉歷史上留在了輝煌的一頁。自己也該為做茶大業拼一把,縱然百年之后,自己的茶葉品牌記錄著來過的痕跡。
有的茶商想:人生短短幾十年,來人世一趟,是為了享受生活,為了看春風送走冬雪,把四季活出不一樣子滋味。做茶,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做真正意義上的品牌太累。
做茶,只求小而精,做點心儀的好茶,一邊喝一邊賣,喝好自己的茶,好好享受每一個艷陽高照的日子,當個賣茶的店小二,雖然默默無聞,倒也瀟灑。
![]()
做茶,自身努力固然重要,更要考慮產業的進程。
山頭茶紅利已過,再也不會回來。茶葉品牌化的路上,山頭茶紅利期賣原料積累的家底,撐不住品牌燒幾年。
居高不下的原料成本和龐大的運營開支,做茶,相比做百年品牌,更容易堆起一堆債務,驀然回首,能做個瀟灑賣茶的店小二,竟也成奢侈了!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天道酬勤的行業,做小而精的茶企,為是明智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