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格老師作業要求:
參考里爾克的《豹》,寫一首詠物詩。題目自擬,讓詠物成為這首詩的整體或一部分,展現出獨特的觀察與體會。
豹——在巴黎植物園
(奧地利)萊納·馬利亞·里爾克︱馮至/譯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鐵欄
纏得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條的鐵欄桿,
千條的鐵欄后便沒有宇宙。
強韌的腳步邁著柔軟的步容,
步容在這極小的圈中旋轉,
仿佛力之舞圍繞著一個中心,
在中心一個偉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時眼簾無聲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圖像浸入,
通過四肢緊張的靜寂——
在心中化為烏有。
01江豚
文/樂悠然
詠物詩
![]()
最是那一抹神秘的微笑,
揚子江和鄱湖中的精靈。
你穿越了億萬年而來,
見證過亞細亞的滄海桑田,
經受住冰與火的淬煉與洗禮。
你是水中的華南虎,
自然演化的強者,
高居在食物鏈的頂端。
高峽出平湖,
揚子江被攔腰斬斷,
珍稀的白暨豚就此被滅絕。
你成為了長江乃至全球最瀕危的物種,
被餓死、被殺死、被毒死,
正成為你揮之不去的夢魘和宿命。
或許有一天,去老爺廟觀豚,
可與花蓮外海的觀鯨豚相媲美,
秀出鄱湖最靚麗、動人的一面。
煙波浩渺的鄱湖,有很多淺淺的港灣,
都是你寧靜、不被攪擾的樂園,
鄱湖又是從前的一湖清水。
最是那一抹神秘的微笑,
你躍動的身影常常浮現于游子的夢中。
FZ評:啥是詠物詩呢?跟我一起念: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對,這就是詠物詩。雷格老師講,寫詠物詩,要用詩歌的眼光觀察、體會和想象,提升觀察力、感受力與想象力。例詩舉的是里爾克的《豹》。
樂悠然的這首江豚相當切題,又有環保和生態保護意識。先介紹下江豚。江豚,在我國即為長江江豚,形體似海豚,頭鈍圓、吻短闊,眼細小,面部表情似是微笑,因而有“微笑天使”的稱號。它也是白暨豚滅絕后,長江中最后僅剩的鯨豚類動物。
本詩起句即由其微笑入手,句式頗有徐志摩風采,接著介紹江豚在自然演變過程中的變化,它曾是湖泊中美麗動人的一面,如今卻因人類活動等原因而瀕臨滅絕,結尾回扣主題,引游子之夢入詩,增加了一絲悵惘和哀愁。
一點修改建議。
一、第二人稱敘事,有一種親切和代入感,有利于抒情、氛圍渲染。不過,頻繁提起讓讀者有被打擾的感覺,試試刪去幾個“你”字,不影響閱讀就去掉。
二、“揚子江被攔腰斬斷”“被餓死、被殺死、被毒死”這些類似的敘述略顯直白,雖是有力控訴,但前者讓人感到是不是揚子江出了大事,后者讓人覺得這是遭到了系統性虐殺,其他幾句亦有類似情況,建議控制一下表達的分寸和節奏。
三、原標題是“詠江豚”,“詠”字去掉,不影響。
02 故園苦筍
文/絕對或者零
詠物詩
![]()
它們靜臥在白色泡沫箱里,
像一群卸甲的兵。
冰袋正慢慢流淚,
浸濕了山野的舊夢——
那曾是雨霧養大的骨節,
披鱗,懷玉,守著苦修的芯。
如今穿越高速公路的夜晚,
來到我桌前,如一封
未拆的春信。熱水燙過,
刀鋒剖開:脆嫩,微苦,
而后回味無窮。像極了某個
被突然記起的遙遠清晨——
蜂窩煤爐上,鐵鍋冒著熱氣,
奶奶的責怪從蒸汽里傳來:
“苦?錢才苦!”
FZ評:絕對或者零這首寫的是筍,加了一個苦字,又嫌不夠加了故園二字,題目分量滿滿。
這首詩開始對筍的描述十分豐富,“一群卸甲的兵”“雨霧養大的骨節”“一封未拆的春信”,第一是說吃筍要先剝,第二是說其生活環境,第三是言其成熟季節,看似平淡的詞語組合起來,令筍的信息量大增,細細讀,有味道。
中間提到筍的運輸、加工以及食用,勝在言簡意賅,點到為止,基本沒有閑筆,都卡在點位上,不知是妙手天成還是百般修改,讀著味道很對。
結尾之處,由食筍回憶起當年奶奶帶責怪口氣的教訓話語,自有一番生活哲理,有余音、余味。
無修改建議。
03 藍莓
文/塵塵
詠物詩
![]()
被誰偷換了名字?
這山野里的漿果
原本是盛夏的果實
如今
長滿在城市的四季
那曾隱在山林間
極低的灌木叢里的野果
輕咬一口
就能染紫舌頭的魔力
已在富含花青素、Vc的標簽下
消失殆盡
山里人稱作的“都柿”
來到城市
竟變得無比碩大與誘人
是被誰偷換了名字?
FZ評:首先,查了一下,在能檢索到的資料中,篤斯越橘,又稱“都柿”,是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藍莓也是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前者主產于我國大興安嶺及長白山一帶,后者原產北美,近些年來我國亦種引進栽培,這段時間以來甚至有流行在陽臺種植、實現藍莓自由的小眾愛好。
除了外形、口感上的差別外,篤斯越橘柔軟而不易運輸,京東上搜都是果干,而藍莓則是硬硬的,裝在小盒里四處售賣。商家在宣傳的時候,常刻意混淆二者,將篤斯越橘稱為野生藍莓,是有些不規范的。
塵塵的這首藍莓,代表的可能是人們的一種感覺,吃了一口城市里賣的賊貴的什么藍莓,一嘗之下,這不就是從前我們家門口小林子邊上長的那種小紫果子嘛,怎么就突然富含“花青素”“Vc”了,小時候吃的時候也沒聽說啊,咋就突然變成水果中的貴族了?
不過,細查一下,兩者還是有區別,也由此想到一件事情。
在北大讀書的時候,有段時間到了晚上食堂附近有夜市,售賣各種小吃。
有天夜里去逛,看到有兩個師傅在賣一種面食,攤前擺著一個招牌,寫著“狀元餅”。打眼一看,這不就是我們山東聊城賣的瓜打嗎,咋搖身一變,成了“狀元餅”了呢?
買了一個,和師傅攀談了一會兒,一說我也在東昌府區(聊城轄區)待過,師傅哈哈笑了。
“就是瓜打。”
04 小鳥
文/DH
詠物詩
![]()
它不知道發生了什么變動
被禁錮在高高的屋檐上
寂靜的星空是它的無限放大
黑夜是它無聲的吶喊
當白天來到時
一群小鳥嘰嘰喳喳飛過
它張開小嘴卻唱不出歌
它展翅高飛卻邁不開腳
樹低頭
看了看它的身世
FZ評:DH這首詩寫的是一只受困的小鳥,含蓄而有蘊味。
第一段,我們看到了這只小鳥夜間孤獨的身影,“禁錮”“無限放大”“吶喊”均帶有一定的壓迫和焦灼感。第二段,寫到白天來臨,小鳥望到同類,自己卻無法與之同步,而像一只幽魂只能默默觀察。第三段引入樹的視角,“樹低頭/看了看它的身世”,這個很巧妙,點到為止。相較于小鳥,樹是壽命更長的生物,見過小鳥以及之前同類,對于它可能的命運自然了如指掌。
這首小詩不長,三段十句,韻味悠悠。
看到這里,或許很多人會問,這只小鳥是為什么被禁錮在這里呢?它是被抓到籠子里了,還是筋骨受了傷,只能躺在屋檐上呢?
詩人沒有說,也沒有必要說,李白寫“飛流直下三千尺”,也沒說這是萬有引力。詩歌本質上還是抒情達意,用產品說明書的要求來苛責詩人、詩歌,意義不大。
一點修改建議,第二段的文字,可再凝練一些。
05唐琴—大圣遺音
文/童畫
詠物詩
![]()
它身形挺拔,細小的皺紋
也改變不了紫檀堅韌的品質
檀木香氣幽幽,纏綿絲弦
五音流淌過詩仙的指尖
滋養過帝王的靈魂
七弦震顫著華夏的呼吸
最終卻在末代宮廷的角落里呻吟
曾經的《高山》,曾經的《流水》
余音仍在大殿回蕩
回聲驚醒了新時代的匠人
他們用匠心守護了永恒的回響
讓千年清音在現代時空里流轉
他們還原了它應有的品質
清脆,松透,九德俱全
FZ評:戰國時代宋玉有一篇《笛賦》,從笛子的材料竹子寫起,在哪里生長,被懂行之人識得,經匠人制作,為大師所演奏,一曲吟過,“聲淫淫以黯黮,氣旁合而爭出。”表面上是寫樂器,實際是以笛子的視角以一種縱切面的方面展示了笛子的生命歷程,也隱喻著人生遭際、時代變遷。
童畫的標題用的是“唐琴”,同時提示“大圣遺音”。細查,唐朝被認為是琴文化發展的最重要的時期,傳世唐琴為后代們樂者們夢寐所求,而大圣遺音便是現存故宮博物院的傳世唐琴之一。
據載,此琴被發現于清宮養心殿,曾被認為是破琴一張,而經文物鑒定專家識為唐琴,曾用于當時唐朝宮廷演奏,經專人修復,成為鑒定唐琴的標準器。
了解這些,再去看童畫的《唐琴》便分明許多。
第一段,寫此琴經歷的歷史變遷,見過帝王、服務過詩仙,最終淪落到末代皇廷。第二段,寫此琴經過新時代工匠修繕,千年清音又再流傳。
修改建議,結尾略顯直白。先查了下,所謂琴之九德,分別為:奇、古、透、靜、潤、圓、清、勻、芳,以“九德俱全”來結尾,仿佛說這個小伙子是“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標準是高了,味道就差了,可以考慮用更感性些的表達。
06 那只鷹
文/橋秋羽
詠物詩
![]()
那只鷹,
夢想飛過最高的山,
看最藍的大海。
夢想飛進宇宙,
探索魔幻的天堂。
誰知風沙迷糊了雙眼,
跌落了稚嫩的翅膀。
它曾無數次掙扎,
無數次失敗,
無數次悲鳴,
無數次對天長嘯。
山谷只留下自己的回音!
那只鷹,
歷經千錘百煉,
終于學會了飛翔!
不去那喧囂的鬧市,
不去那清冷的村莊。
那只鷹,
也曾在人群中站一站。
人類只看見它的輝煌,
卻不知道它歷經磨難
留下多少暗傷。
人類有嫉妒有誹謗,
有微笑也有冷面寒霜。
最可恨的是那
交頭接耳的陰謀,
深藏不露的戰場。
真的不想再瀏覽。
那只鷹,發現了人間
是個可笑的地方。
它抖一抖失望的翅膀,
向天空翱翔。
FZ評:橋秋羽這首也特別切題,詩人以鷹為象征,講述了一個關于夢想、挫折、成長和反思的過程,有一點兒英雄主義,也有一點兒看破紅塵、睥睨世俗。結構清晰,過程完整,結尾展翅高飛,有一股灑脫。
不過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意見如下。
第一,用字用詞,還需“千錘百煉”。比如第二段中用了四次“無數次”,這樣的表述失之單一刻板。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里面有大小兩只兔子,在表達自己有多愛對方,其中一只說:“我的手舉得有多高,我就有多愛你。”另一只說:“我愛你,像這條小路伸到小河那么遠。”直到經典的那句:“我愛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從月亮上回到這里。”給愛一個具體的尺度,比說“我愛死你了”有意味多了。
第二,詩中鷹的感情變化的變化顯得比較機械,缺乏一定的深度,有點兒為了嘲笑而嘲笑的感覺,這可能源于對于對立面的描述過于直白,到底是什么“陰謀”,又是如何“深藏不露”,顯得較為空泛,其他相關細節亦如此。
07罌粟花(節選)
文/魚之介
詠物詩
![]()
不要伸出你的纖細小手
去堵汩汩血流
因我自己也摸不到傷口
抹去唇上萬劫的冰吧
加入鼎沸的叫嚷
你的心里筑滿桃金娘的壇
壇中瘴氣恒久不衰
嘲笑我與陽痿作減法
嘲笑天堂與地獄的總和
你的長發是悲劇的長河
你在聽其中哪支涌泉啜泣
盲童的愛箭射入誰的顱骨
你的酥胸是誰的墓石
蓋著破舊旗幟
我摯愛的罌粟花
是一株黑色古柏
從預示的地平線升起
FZ評:相較于其他幾位作者,魚之介的這首明顯更有視覺沖擊力和來自詞語的張力。其他詩人是在沿河而行一路素描,而魚之介便是在開著氣墊船離地三尺凌空采摘了。
“萬劫的冰”“桃金娘的壇”“與陽痿作減法”“天堂與地獄的總和”“盲童的愛箭”“酥胸是誰的墓石”,這些用詞大膽突兀,打破邏輯與常規,透露著磨難、衰敗、死亡和欲望的氣息,直到最后罌粟花升起,才給了全詩一抹亮色,這是本詩的優秀之處。
翻看很多大詩人優秀詩作,經常見其思接千載,神通萬里,意象奇崛而境界闊大,魚之介的風格明顯有這個特點,假以時日,多予學習浸潤,難保不成為個大詩人。
不過,意象過多讓人有堆砌之感,可否嘗試刪除一部分,找到那個注入個人情感最強烈的意象重點描繪呢?上十碟小食,每份都僅一小口,不如一份大盤雞更能果腹。
原作三首,我取其一,亦希望作者下回提交最好的那首、那段,要敢于放棄。原分節標題是“小手”,刪除“小”無妨,甚至“手”也可刪除,直接冠名“罌粟花”即可。
08錦鯉—游荷花亭
文/劍劍
詠物詩
![]()
它們向我游來,成群結隊
我拿著魚糧,走向河邊
抓著一把又一把的魚糧
朝著河里扔向它們
這如同一首歡呼曲
它們跳出水面,又潛入水底
它們配合著我的動作
我看著那些魚兒也歡呼著
我走向另一邊河岸
它們也走向另一邊
直到這首歡呼曲的停止
我才慢慢離開這里
FZ評:劍劍這一首,特別有生活氣息,寫的是一趟喂魚之旅。這標題,學里爾克這也太到位了哈。
詩人來到荷花亭,撒下一把魚食,引得錦鯉來食,魚口在水面張翕,如同人類歡呼,很有畫面感。詩人轉到河岸另一側,錦鯉亦跟隨,直到離開。
整詩輕快、滿足,人和魚之間自在、閑適,沒有閑筆。讓人想起那首漢樂府《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小問題,作業要求是詠物詩,寫喂魚這一場景則詠物成分不足,感覺尚未開啟故事已經結束。錦鯉色彩鮮艷,有一定的觀賞性,常被認為是幸運的象征,可以進行適當挖掘。
09 雛燕
文/李茂林
詠物詩
![]()
幾個小腦袋
嘰嘰喳喳地擠在一起
天空中有個粉紅色蝴蝶在飛
兩只小狗在地面上追著幾個小孩子
大燕子最近幾天
從遠處帶回來的露珠越來越甜
幾個小腦袋又嘰嘰喳喳地擠在一起
咱們什么時候飛出這個家園
幾個小腦袋的美夢多了許多
窩里的世界淺了,淡了
咱們明天飛出去吧
去哪都中
FZ評:茂林兄這首,寫得有幾分童趣。
第一段,捕捉了雛燕的形象與活力,加入“蝴蝶”“小狗”“小孩子”,讓整幅畫面立體了起來。第二段,矚目于窩里的小燕,在老燕培育下,漸漸長大,想著離開家園。第三段,寫“窩里的世界淺了”,暗示小燕長大,窩里容不下了,決計飛出去。尤其結尾一句“去哪都中”,有一點兒地域方言的特色,同時又有一股闖蕩的灑脫氣息。
整體來說,這首小詩淺顯易懂而富生活情趣,比起將詩寫得含糊晦澀,倒不如這樣清晰明了,免去許多麻煩。
小建議,第一段最后一句可改為“地上兩只小狗跟著小孩子”,一是簡練些,二是狗追孩子讓人緊張。第二段第二句可改為“從遠處帶來的食物越來越乏味”,如此便有一層因果,小燕子想豐富下口味,想離開了。第三段第二句的“淡了”,可改為“窄了”,更貼合實際情況。
三處細節調整,謹供參考。
10鋼鐵
文/鋼火熊詩
詠物詩
![]()
迸發的火焰,像盛開的花
火紅的鋼鐵,來自于很久的沉默
褪去衣服,像褪去一段冬天
握住鐵錘,如擰緊發條
真正的重量是沉淀
它們誕生于石頭之中
布滿傷疤,釋放花火
流動蹣跚于隙縫
爾后,離開臺面
就像離開昨日的自己
FZ評:鋼火熊詩這首挺好的,難得他廢話這么少,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我家是鋼廠的,從小見過高爐、煉鋼,見過通紅的鋼水和鋼錠,所以看這首詩也比較有感觸。
煉鋼,不僅需要礦石,而且需要廢鋼材以及其他輔料。那是一個震撼人心的過程,一堆黑乎乎、銹巴巴的原材料,經歷了一番紅通通的燃燒、液化,最終澆鑄冷卻成為玄青冷峻的鋼材,不由令人肅然起敬。
鋼火熊詩這回寫的,都快要不像他寫的了,簡明扼要,抓住了鐵礦石的來源及變化,點明了鋼鐵的淬煉過程。“迸發”“褪去”“握住”“流動”等動詞的使用,讓整首短詩火熱而不失動感。尤其起首四句,寫得很有特色:迸發的火焰,像盛開的花/火紅的鋼鐵,來自于很久的沉默。“很久”,可改為“長久”,不改亦可。
由鋼鐵的生產,我們可以聯想到的是人生的淬煉,有時長久的沉默,確實是為了有朝一日像鋼花一樣綻放,最后是,“離開昨日的自己”。
11 貓
文/方政
詠物詩
![]()
它跳上餐桌,又轉身躍至冰箱,
脊背聳動著找尋那只鸚鵡,
吃掉饒舌客,咽下那團凄厲,
把五彩羽毛鋪滿天空。
結果,它的眼神還是在
客廳巡狩和陽臺瞭望中熄滅了。
這離不開疆域的王,只得
一步步將宇宙嵌入趾縫。
午后陽光貢獻的樹影
讓它警覺,藏身顯示器后,
直到婆娑消失,再次攀上高點,
帝國空曠,灰塵在加冕。
FZ評:家中貓咪喜歡在屋子里巡邏,先是電視機柜,然后是餐桌、冰箱、沙發,最后回到電腦桌下的小窩里。
如果臥室門打開,它會第一時間跑到陽臺,跳上鐵架,瞭望河邊的花草、人群,陽臺一側向東,早上便可曬到太陽。有一回,在陽臺臥著的貓咪突然脊背聳動,以為出了什么事,同向看去,原來是枝頭落了鳥兒,正在鳴叫,許是激發了它的天性,隔著紗窗盯了很久。
我在家,常坐在電腦椅上。這時,除了例行巡邏外,有時貓咪會停在倒數第二站,站在沙發靠背上對著我看,那股勁兒,特別像網上“暗中觀察”的表情包。
午后時分,客廳會有少許陽光,夏天常有樹的影子布于墻上,隨風搖動。
這時,它便不接近沙發,大概認為那是陌生的東西,膽怯地跳上電腦桌,屁股對著我,倚著顯示器看那光影變動。
養過貓的朋友大概懂,貓咪們對于活動的東西尤其好奇,一個紅色激光筆紅點便能引它跑上大半個鐘頭,這種墻上的光影晃動,多半也會讓它們感到驚奇。
說到這里,家中從前還有一只老貓,它不愛巡邏,喜歡攀巖。具體來說,就是跳上餐桌,然后轉過身跳上冰箱,爪子落到冰箱后要再往上迅速伸出,劃拉兩下,貓嗚一聲才攀上。
冰箱頂上除了一個紅酒架外,鋪了一層報紙,老貓便會臥在上面,瞇縫著眼盯著下界,天神般睥睨下界的生物,直到肚餓。
現在的這只貓咪只會巡邏,不識攀巖,因此便少了一點被庇佑的安全感呢。
我覺得,這一回我寫得是最符合雷格老師要求,畢竟豹子也是貓科動物,論起來算親戚。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