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甲午海戰慘敗后,國人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聚焦于北洋海軍設備簡陋的問題上。再上溯一步,用于裝備海軍的經費被西太后挪用修建頤和園了。有一樁公案說的就是這件事。北洋水師向朝廷申請幾十萬元的海軍經費,用于更新新式的火炮雖經多次爭取最終無果。而李鴻章卻在奏折中稱,還有260多萬的海軍經費存在外國的銀行里生息。如果照此推斷,頤和園和西太后真是禍首。
但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查詢,下此結論為時尚早。好像慈禧太后或真有一點兒冤!
在北洋海軍急需銀兩時,滿清政府確實有260萬的白銀在國外銀行生息。而清政府只說“國庫虧空”,那這堆銀子到底是誰的?
![]()
如果本著專款專用的話就是打醬油的錢不能打醋,這筆款還真不能用于北洋海軍。為什么呢?
在早些時候,醇親王奕譞致電李鴻章,說“萬壽山用款不敷”,然后希望各地都府“設法集款200萬兩……以備分年修理”。李鴻章這個官場油條眼珠一轉就明白,此乃慈禧太后的意思。于是,立即通報什么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曾國荃、四川總督劉秉璋等等“布置各地報效”,這些都府大人們更是心領神會,嘁哩喀喳集資260萬兩。
![]()
這畢竟是一大筆的款項。清王朝為掩人耳目就將此筆款項取名為“水師經費”。而且“存諸北洋生息,按年解京,以補正雜款之不足。本銀專備購艦、設防一切要務”。很明顯,這筆費用絕不是輕易說出個理由就能用的。因此就在甲午海戰之前,海軍需要更新設備,僅僅需幾十萬兩,就一直在扯皮。其實,李鴻章對這批款項的來由、存放以及清政府為何對北洋海軍更新設備支支吾吾等一系列問題他是了然于心。他更明白,說是“海軍軍費”也僅僅是一個掩人耳目的由頭而已。
![]()
外人的感覺就倆字:微妙!至于“存儲北洋生息,按年解京,以補正雜款之不足”被史學家解讀為這筆款子確實是為頤和園而籌集的,但慈禧又不好意思直接說全部占用,而是用利息給他修建園子。另外“本銀專備購艦、設防一切要務”。大概是說等園子修好之后,本金可以用來購買武器,裝備軍艦,修建炮臺等等。
實際上,在甲午海戰爆發之后這筆巨款中的185萬兩,還是被李鴻章提出來購買了軍火。分別向英國、德國訂購了魚雷炮艦“飛霆”號和“飛鷹”號。后來還計劃向南美三國購買軍艦助戰。
其實“航速低”,是北洋水師的七寸,是招致慘敗的根本原因。北洋水師所有艦艇的時速僅僅是艦艇設計時速的一半!海戰中從頭到尾就是不能主動追擊,只能被動挨打。這又是為何呢?
![]()
原來,用于北洋海軍艦艇的動力煤是開灤煤礦中質量最差的“八槽煤”。而質量上乘的 “五槽煤”“質量最好,西人有用其煤者,謂此乃無上品,煙少火白,為他國所罕有”。總辦張翼悉數賣給外國人,以賺錢然后捐給慈禧太后修頤和園,就此慈禧常夸獎張翼“很會辦事”。要是從這個角度去說,北洋海軍的慘敗,西太后脫不了干系!
話再說回來即使計劃“專款專用”,當海防邊患、大敵當前之時,國防,理所當然地放在首位。照此理西太后也沒有什么冤屈。海軍更新裝備與休閑的園子比就是皮和毛!
至于那些讓洋人用好煤,掙錢捐給太后修頤和園,而堂堂國防重器北洋水師用好煤的事,如果西太后心知肚明的話,她與總辦張翼干的簡直就是亡國滅種的勾當,可謂禍國殃民!罪大惡極!
![]()
親,您以為呢?歡迎留言討論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