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思如
對比國外,你會發現,國人真的是活得又累又卷。
我們大部分國人的工作經歷是,即便到了下班時間,如果還有活兒,我們也會把手頭上的工作做完,才敢離開,如果有事,再加班一兩個小時,也是家常便飯。
這種高強度的工作意識,已經深入到國人的內心。
然而,在國外,人家到點了就下班,不管你是不是在等著辦理業務。你要求他把你的事兒弄完再下班?沒門兒!你給加班費呀,你能給多少加班費?人家也不在乎那點加班費,對人家來說,早下班享受生活、休閑娛樂,更重要!
一位在北京的老外說:“我們追求的是生活為工作服務,而不是工作支配生活。”他對中國的高效和賺錢的沖勁兒表示敬佩,但同時也難以理解。
此外,調休,是中國特有的現象。
在國外,假期可以多達五六十天,而且如果節假日恰好是周末,他們甚至會在工作日補休一天(咱們節假日不加班就不錯了)。老外們聽說中國的調休制度時,沒有人不感到震驚。
你會發現,老外普遍有一種悠閑的心態:當事情不能在今天完成時,就放到明天。
這種不因小事急躁的態度,可以讓人的情緒變得更加穩定。他們的這種生活態度,恰恰符合了道家的“生命在于靜止”的思想。
當一個人遵循“生命在于靜止”的原則,放慢腳步后,整個人都變得更加快樂。
靜止并不意味著不動,而是意味著不過度消耗,不使生命處于過度勞累的狀態。這種“靜止”可以看作是一種自我保護和自我修復的機制。通過保持靜止,我們可以避免過度疲勞,同時也可以保持清晰的思考和良好的心態。適當的靜止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內在的平衡,提高生命的質量。
這種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態度,其實正好可以緩解國人過度的焦慮和精神上的消耗。
然而,我們總是擔心自己會落后,會來不及,害怕停下來就會失去一切。但其實“人生是一片曠野,而非一條固定的軌道”——有什么可失去的呢?
能失去的無非是牛馬一般的生活,成天的焦慮和失眠,以及永不停歇的勞作。
最后,那位老外還說:“中國人非常勤奮。在人口眾多的國家中,你們在利用人口提高效率方面確實是獨一無二的。當然,享受快速發展的便利,也意味著要承受高效率帶來的壓力,所以我受不了這樣的發展速度。”
其實,我們已經累很久了,希望我們這代吃完“奮斗”苦,下一代人就悠閑些吧!
此外,大家也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底層人不努力勞動,上層人怎么可以活得這么滋潤呢。有人付出就有人得到,亙古不變的真理。底層人的拼命加班,換來的是上層人的不用上班。
一個打工人要養多少閑人你知道嗎?
國內有種恐怖的觀點: 看不得你快樂,你要吃苦!
最勤奮、最苦、最累的都是中國人,為何節奏不能慢一慢?讓大家歇一歇,感到生活有快樂…
國情不一樣,不能簡單地比較,如果中國人口減少到一個億,你再看看每個人的生活狀態。
人口多就是這樣,印度、非洲這些人口多的國家,無一不例外內卷得飛起。
人口數量只是次要因素。流淌在國人血液里的文化、觀念,財富分配制度,縱容加班現象,以上這些才是根因。什么時候不再歌頌苦難,百姓日子可能才會好一點!
只要肯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
![]()
思如哲思
關注普通人的「生存處境」,思考更好的「人生出路」。作者思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