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用什么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1
作家清風曾經講過一個23歲男子活活餓死在家中的真人真事。
這件事發生在2010年,這個叫楊鎖的青年四肢健全、神志正常、活動自如,但卻懶到了極點。
“他從來不洗衣服,穿臟了就扔掉,再換一件。村里人給他的肉、菜,他都掛在屋檐上,一直放臭也不做來吃。”
“吃到一頓飽飯后,他就一直睡,有時能睡一兩天。餓到不行的時候,他再出門討飯吃。”
與其說他是餓死的,不如說是懶死的,更不如說是被父母嬌慣死的。
楊鎖小時跟隨父母出門,父母不是抱著就是背著,8歲時還把他放在擔子上挑著,舍不得讓他走路。
父母怕孩子累著,從小到大未讓楊鎖做過任何家務。父親因為肝病去世后,母親仍然對他寵愛有加,依然舍不得讓他干活。
父母的溺愛,讓他習慣了安逸,再也吃不得一點苦。
因為吃不了學校的苦,楊鎖初中未讀完就退學在家,退學后的楊鎖整天無所事事,不出去打工,也不學一點本領,只是在家吃了睡睡了吃。
甚至就連飯,也要身體有病的母親干完農活后回來做給他吃。
![]()
父母的溺愛,讓他習慣了退縮,再也沒有一點生存能力。
楊鎖18歲那年,積勞成疾的母親去世。
失去了依靠的楊鎖,早已經沉溺于舒適安逸的生活,只愿意懶在家里,最終餓死在家里。
楊鎖也許幸福過,但他的幸福也僅限于童年,然后就被自己的父母活活的殺死。
他的悲劇讓人深思,對于孩子我們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可是這是愛,還是害啊。
習慣了被呵護的孩子,不知道這人世間更多的是風雨。
習慣了安逸的孩子,在舒適區里成了廢人,沒有一點能力。
但是父母之于子女來說,終究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行,總有一天要說再見,到那時如何要讓他面對人生的坎坷和顛沛流離。
2
我曾經和一位心理咨詢師朋友探討過一個新聞事件。
重慶一位10歲的小男孩,因為父親拒絕他看電視,竟然從20樓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朋友一語中的的說,沒有限制的愛,殺死了孩子。
他說,四歲時,他要糖你就給糖,也不管他已經吃了多少顆。
六歲時,他相中了玩具你就給他玩具,也不管家里已經有了多少蒙塵的。
八歲時,他做了熊孩子,你不教訓他,反倒對別人說,他還小。
十歲時,他已經習慣了張口就被滿足,突然被你拒接,心理承受了巨大的打擊,自然想讓你讓步,然后就選擇了最決絕的方式。
![]()
他不怕死么?不是不怕,是他還不知道死是什么概念。
沒有敬畏,不知害怕,似乎是許多孩子共同的特點。
他們不知道世界的規則,所以經常以傷害別人作為樂趣。
他們不知道敬畏的可怕,所以經常做出出格的舉動。
而這些行為都是不管不教造成的,愛沒了限制,也就成了殺人的刀子。
3
知乎上曾有一個帖子,深深觸動了我。
有個小伙子晚飯后陪著懷孕五六個月的老婆懷孕在小區里散步。有個熊孩子抱著籃球。
跑過來朝孕婦的肚子上扔過去,小伙子沒反應過來,他老婆本能的拿手一擋,但還是砸中了。
他老婆當時有點疼,就坐下了。這時熊孩子的奶奶過來了,說小孩子不懂事,就要拉著熊孩子走。
小伙子剛要發作,熊孩子突然掙開奶奶的手,又抱起籃球朝孕婦扔了過去。
這次小伙子有準備,一手空中搶斷,順勢把籃球甩回去,命中小孩腦袋。熊孩子倒地大哭。
這位奶奶拉起來熊孩子,指責小伙子怎么欺負小孩子。這時,小孩子的爺爺過來了。問清原委,一把抓起熊孩子朝屁股兩巴掌。然后,拉著回家。
他奶奶還想說什么,爺爺吼了一嗓子,滾,別在這丟人了。
![]()
護著孩子的奶奶和教訓孩子的爺爺,到底那個才叫愛?
如果給我選,百分之百是這個爺爺。
如果沒有那一巴掌,今天他敢往孕婦肚子上砸籃球,明天就敢在小區放火,總有一天會自己害了自己。
有了這一巴掌,他知道做了錯事就會受到懲罰,下次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想到屁股上的火辣辣。
盧梭說,你知道用什么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人生沒有溫室,越早讓孩子知道做人的道理,越是最高級的關愛。
4
現在的家庭教育有個誤區,不少父母會跟孩子說:你只要好好學習就可以了,其他的事不要管。
他們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家務活不讓孩子干,什么事都不要孩子過問,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風雨來了父母擋,困難來了父母扛,天塌下來父母頂著。
父母就是超人,負責為孩子擺平一切,孩子成了溫室里的花朵,魚缸里的觀賞魚。
可想而知,孩子長大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受到一點挫折就著急,困難再大點就崩潰得徹底。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書包不背何以背責任?
我想,這樣的孩子,注定沒什么擔當。從小沒有吃過苦的孩子,將來一定會讓自己受苦,他身邊的人也會跟著辛苦。
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老家鄰居,家里有兩個孩子,姐姐叫雪華,跟我同學,弟弟叫天圣,比我們小一屆。
許是天圣是男孩子的緣故吧,從小嬌生慣養,被爹媽寵得不成樣。在家父母疼著,出門姐姐罩著。
要啥有啥,想吃啥就買啥,更別提做家務了,柴草不撿一根,醬油瓶倒了都不扶。
而姐姐就沒這樣的待遇,經常幫她爸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我們時常約好一起下河汰衣服,春天里一起去麥田挑野菜。
二十多年過去了,這姐弟倆現在都怎么樣了?
我和姐姐雪華一直有聯系,她學習不太好,初中畢業后在一家眼鏡店做店員,慢慢摸出門道來。
后來辭職自己開了一家眼鏡店自己當老板,凡事親力親為,過著有房有車有鋪子的生活。
弟弟的現狀是我媽告訴我的。
當初也是初中畢業,爹媽讓他學裁縫,他嫌苦。讓他去鎮上的工廠學車工,他嫌累嫌臟。后來跟著他舅舅跑銷售,混了幾年,基本上每年年底空手回來過年。
父母省吃儉用,好不容易說了門親事,娶了個媳婦,同樣是個好吃怕做的主。
小夫妻倆到現在還在啃老,三十多歲的人時常伸手問父母要錢,姐姐無可奈何地幫襯。在我們老家也成為笑談。
聽我媽一說,我就在想,弟弟天圣之所以把日子過成這個模樣,跟他父母小時候的溺愛、舍不得讓他吃苦有很大的關系。
作為父母,你舍不得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
5
真正的愛,都是由限制的。
01.學會拒絕
5歲之前一定要學會說不,因為5歲之前孩子不被滿足時,他會鬧,但鬧的途徑要么是哭,要么是地上打滾。
但只要你狠下心來,對不合理的要求說不,他就會知道不是我所有的要求都能被滿足。
如果你認為他還小,有要求就應該滿足,等他大了在教育他。結果你會發現等他大了,腿也硬了,面對突然的拒絕時,往往會心理難以承受,做出一些極端的舉動。
02.學會懲罰
在生活里我們看到的那些熊孩子,往往是沒有敬畏之心。
知乎上關于熊孩子的帖子里,有的推孕婦看會不會流產,有的把洗手液擠在電影院的廁所里,看有人會不會滑到,有的把火鍋倒在別人身上。
看了都讓人震驚。
造成惡果的無論是孩子和家人都會受到應由的懲罰,那些沒有造成惡果的,就會往更大的惡發展,直到有一天被社會和法律狠狠的教訓了。
![]()
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曾說,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孩子還必須管教、必須懲戒。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
是啊,只有小錯管了、懲罰了,才能在未來不犯大錯。
03.舍得讓他吃苦
摔倒了學會讓他自己爬起來,飯做的不好吃了也要讓他吃下去,晚上做完作業,帶她去跑跑步。
他想要吃的冰淇淋,三天以后再買給他。
人生這條路上,吃苦是必然的,失敗是常有的,不如意的更是占了大多數。
只有小時候吃過苦,長大了才能更好的吃苦,更好的適應挫折。
04.告訴他做人的道理
這世界每一對爸媽都是孩子的領路人。
要告訴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要告訴孩子,什么是危險的,什么才叫安全。
要告訴孩子,什么是對將來好的,什么是舒服了一時卻會后悔一世。
如果孩子不聽,那么就要參照前三點。
有管有教有罰,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 本微信公眾號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發布的文章、圖片等版權歸作者享有。 部分轉載作品、圖片如有作者來源標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并聯系小編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