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非常喜歡這個戲,這是一部能夠提升中國觀眾的作品!中國出品的戲能夠在全世界演的并不多,但可以肯定地講《戎夷之衣》是一部可以在全世界演出的作品,而且是會演5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作品!它骨子里是悲劇,但卻以喜劇來呈現,導演像個孩子似的來講述這個故事,這個做法太天才了!這部戲所講的是人最基本的問題,存在于任何時代、存在于世界的任何角落。然而它卻是以懷疑主義的視角,并沒有給我們以一種信仰。此外,‘黑雪’的舞臺呈現更是太精彩了,仿佛就是對當今世界的一個寫照!”
——呂效平(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藝術總監)
“這個戲非常特別,跟北京或大陸的戲有很大的不同,因為這里是兩個團隊的合作的結果,在戲劇里深入碰觸到終極關懷、哲學的深度,這樣的作品在國內非常少見。舞臺方面,我們熟悉寫實的東西、熟悉戲的情景、戲的場景,這個戲恰恰沒有場景,有的是情境!演員的表演也不要求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真實與形體的真實,在形體不斷晃動跳躍、隊形變化的過程中,人與人的關系中造成一種情感來傳達情境的內容。舞臺簡單樸素,正像人的終極關懷也是如此樸素。我覺得央華戲劇提供了一種新的舞臺表現形式,它給我們看到戲劇舞臺表現的另外一種可能性!”
——林克歡( 著名戲劇評論家、劇作 家 )
“這個戲的舞臺呈現令人耳目一新。第一個體會是演員們的形體組合是有 ‘繪意性’ 的,又能含蓄地表達出導演對該情景的評價意識。同時能引起觀眾的情感激蕩。第二個是導演充分地運用了舞臺空間的每個角落,并運用得非常自然、舒服,擴大了舞臺表現力。”
——林蔭宇(著名戲劇導演、戲劇教育家)
“這部戲確實太好了!這個故事很容易被簡單化地去處理,也容易被簡單化地去理解,而這個劇最好的好處就是它的復雜性,在我看來石辛的人生始終‘身不由己’,一直在‘求生’與‘求勝’的復雜局面里。作品的核心是‘選擇之難’,這是一個永恒的難題,《呂氏春秋》里提出的問題,今天的戲劇依然沒有解決,因為這個復雜的問題是永遠無解的,也因此給我們的共鳴和思考會非常多。”
——止庵(著名作家、學者)
《戎夷之衣》于8月4日在北京老舍劇場首演,首演結束后獲得了現場觀眾、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
作為北京市文聯2024年文學藝術創作扶持專項資金項目,以深刻細膩的舞臺筆觸對這段發生在戰國時代的歷史名篇進行了一次視角獨特的現代性解讀,給觀眾們帶來感官與思想的雙重震撼!
![]()
“黑雪”席卷舞臺 心靈迎接風暴
演出現場大幕拉開,一場“黑雪”在舞臺之上隨著狂風飛卷,演員們以充滿現代感的肢體語匯為觀眾們帶來了極具沖擊力的開場。黑色的“雪花”紛紛飄落,密密地鋪滿了整個舞臺,如同站在歷史的灰燼之上,一段厚重的傳說娓娓道來……隨著愈發深刻而尖銳的探討,這場“風暴”也在每一位觀眾的內心愈演愈烈,無可逃避地進行著感受與思辨。
飾演主角“石辛”的演員于曉光與大家分享道:“參加這部戲的排練就像回到大學校園一樣,《戎夷之衣》與傳統舞臺劇的表達方式有著很多不同,非常具有挑戰,從最開始的懷疑自己,到在導演、編劇及大伙的鼓勵幫助下慢慢找到自信。在我看來石辛是一面黑色的鏡子,像鉆石一樣有很多切割面,他是很多人的某一個面,他的每一個當下都是真的,但當他掉轉過頭就會忘記原來那一面,他的存在給了生活中很多這樣的人一個引以為戒的例子。創作這樣一個角色演員需要把自己砸得很碎。”
![]()
![]()
《戎夷之衣》首演結束后,舉辦了以“我的身體我的靈魂以及我的歷史”為主題的戲劇論壇,活動由單向街書店和文化品牌單讀支持。各位主創、主演及學者嘉賓分享了自己創作過程中的心路歷程以及觀演心得。
![]()
![]()
編劇李靜介紹道:“《戎夷之衣》的創作始于2017年,我偶然看到錢穆先生的一本書引用了‘戎夷解衣’的故事,其中兩點擊中了我,一是故事中隱含的道德悖論:道德者只有通過自我犧牲才能是真的活著,如果他致力于保存自己那么他其實已經死了,只有透過對非道德者的犧牲他才能成就自己,并且他自己就要去消滅掉自己;二是我在想師父把棉衣披在徒弟身上,這個徒弟以后的人生怎么過?該劇正是以此兩點為核心,經歷了兩年時間的反復尋索而成。序幕里說‘你里頭的光若黑了,那黑暗是何等大’,這就是這個戲的核,主要探索的是一個人的自我和他的良心之間的關系,或者說是一個人如何面對自己肉體的生命和良心的要求之間的矛盾。”
![]()
藝術總監王可然表示:“央華選擇所有的作品都有一個永遠不顛覆的原則,那就是我們從來不做讓人更加絕望的作品!人追求文明的過程,必然是用所有的行動和努力去推進我們尋找那個光。看見《戎夷之衣》這部作品的時候,吃驚于劇本從第一個字到最后一個字,劇中的每一個人都很‘概念’,但所有人的背后都在表達著一種劇烈的痛苦,這種痛苦形成了一種對人自有文明的建設。迄今為止所有人都在探索著的是活著的可能和背后的批判性,而我喜歡的正是劇中用了如此多的人物去推進對這種思想的批判,而批判的背后我認為是作者深刻的、極其尖銳的對希望的渴求,用一切‘黑’去推動對希望的建立。而我們所要完成的便是從劇本文本到舞臺呈現的巨大跨越,而其中必須遵守的原則便是要‘好看’!”
![]()
導演黃龍斌談到:“我的創作通常要滿足兩點,一是給演員一個可以自由的、真實的生活在里面的空間,二是給觀眾一個想象的空間。舞臺上的‘黑雪’便是我看到這部劇本時感到可以給觀眾的想象空間,是一種劇本中所營造的世界的‘亂’的投射,而‘黑’正是象征了人的欲望。我很喜歡李靜老師作品中對善與惡的探討,主人公看似一直在選擇,但其實他是沒有選擇的,他一直在因為要活命而做出選擇,直到最后走向死亡。劇場、歷史、欲望、選擇、想象,這是我為這部作品提煉的五個關鍵詞。”
![]()
參與到該劇中的一眾優秀青年演員們也紛紛表示,在劇組共同排練的一個月時間,雖然充滿身體與精神上雙重的勞累與疼痛,但卻是充實而收獲滿滿的,通過創作的過程大家得到了不同以往的藝術體驗與人生思考。
![]()
《單讀》主編,播客《螺絲在擰緊》主播吳琦告訴大家:“今天中國舞臺上很多戲劇讓我感到離我的生活很遠,而從《戎夷之衣》的編劇李靜老師身上,讓我看到她能夠把古老的追問帶到今天的生活里邊,而這可能也是我們理解年輕觀眾的一個起點。李靜老師的寫作和她對戲劇的熱愛仿佛那根繩子,連接我和過去那個我很喜歡和熱愛的戲劇世界。這部戲劇可以給更多觀眾、讀者帶來一點生的意志,帶來一點善的愿望,我接收到了。”
![]()
![]()
《戎夷之衣》改編自《呂氏春秋·侍君覽第八》中戎夷解衣的故事:齊國墨家義士戎夷與弟子石辛前往魯國進行援助,途遇大風暴雪,二人露宿城外。經過爭執戎夷脫下棉衣給弟子穿,自己半夜凍死,弟子石辛因而活了下來……
《戎夷之衣》的舞臺呈現著跨越時間的思想對話,而這部作品的創作團隊也橫跨內地與香港,集結了一支充滿創作能量的精英團隊:由央華戲劇藝術總監王可然擔任本劇的藝術總監;著名劇作家、文學評論家,老舍文學獎·優秀話劇劇本獎和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批評家獎得主李靜創作劇本;曾參與超過120個演出,獲得過6個導演獎的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副院長、表演系主管及形體訓練課程主管黃龍斌擔綱導演;近20年來在影視和音樂領域成績顯著的著名演員、作曲人于曉光主演“石辛”一角;優秀青年演員鐵偉光、楊森、孫銘晗、耿一帆、楊順成、陳宇、阮澤軼、陳逸鵬、熊澤宇在劇中均有出色的角色呈現。而該劇的設計團隊包括舞美設計、燈光設計、服裝設計、舞蹈編排、音樂設計等則均來自香港,他們與內地的舞臺技術團隊攜手共同呈現出該劇令人驚艷的視覺效果。
首演之后,舞臺劇《戎夷之衣》即將迎來為期近3個月的全國巡演,足跡遍及沈陽、保定、鄭州、濱州、聊城、連云港、泰州、啟東、諸暨、廈門、福州、衢州、長沙、株洲、贛州、珠海、海口、南寧、南昌、衡陽、吉安、宜春、衡水、鄂爾多斯、榆林、呼和浩特等20余個城市,為觀眾們帶來視聽與心靈的全新體驗,在戲劇藝術引發的思考之中得到精神的升華!
![]()
![]()
(攝影:果果)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