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即將消失的村落文化
![]()
古時,“五”和“午”同音通用,“端”是初始的意思,所以五月初五也叫端午。
端午的傳說很多。
![]()
一種說法為了紀念屈原。
據史書記載,戰國時期,楚懷王起用屈原為三閭大夫,革新政治,國勢日興。后因南后加害,屈原和弟子蟬娟等隱居,研究學術。南后怕他東山再起,差人送去毒酒一瓶,妄想將他藥殺。嬋娟不解其意,誤飲毒酒,七竅出血而死。臨終前,嬋娟盡管肝腸絞痛,但覺得能以自己微小的性命,換取屈原偉大的生存,夠滿足了。她露出了快慰的微笑。
![]()
屈原寫完了傳世名著——離騷之后,看到河山破碎,朝政日非,局勢已經無法挽回,遂投汨羅江而死。這天是五月初五,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南方這天要進行劃船比賽,表示營救。還煮粽子、炸油糕投入江中,不讓饑餓的魚蝦,吃掉詩人的尸體。古人迷信,以為這天是不吉利的日子,生下的孩子會給父母惹禍,孟嘗君就生在這天,這位齊國宰相,差一點被扔進尿盆死。
![]()
關中對端午另有一個故事。
唐朝黃巢起義,進軍路上遇到一位年輕婦女,背著大孩子,手牽小孩子,他以為婦女不仁,想把她殺掉。經過追問,才知道大孩子是兄長的,小孩子是親生的。兄長病故,嫂嫂改嫁,只留這點骨血。若遇不測,便把自己的兒子遺棄,背上大孩子逃命。不讓他家墳上斷了香煙。黃巢深受感動,贊道:“真乃義舉”!隨手拔劍,割一艾蒿,讓這位婦女帶回插在門楣,并號令全軍:“如遇插艾蒿之門,切勿造次,務必嚴加保護!”
這位婦女出於好心,把秘密說給左鄰右舍,于是大家一齊門上插起艾蒿。時在五月五日。
今日,懸艾草,配香囊,系五彩繩等習俗依舊流傳。不過人們已經沒有對于生存的緊張恐懼,而是流露出對于美的關照與贊賞,同時還有恒久不變的,祈愿一份安康。
聯系小編:
zai-chang-a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