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軍錯布單橫隊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說清楚,北洋戰時隊形本來是雙夾縫雁陣(即雙橫隊),這方面的證據有無數,就沒必要一一舉例了。
![]()
而北洋陣型的基礎,也是由兩艦組成一小隊。航渡的時候是多個小隊組成雙魚貫陣,也就是以雙縱隊的隊形航行,作戰的時候則是組成雙夾縫雁形陣,也就是雙橫隊的隊形作戰,這都是多年演練過的。
而雙橫隊有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全隊陣型很窄,十艦大陣只有533*4=2132米,不僅中間的鐵甲艦炮火容易掩護兩翼,而且還能通過不斷右轉,讓大陣中央的鐵甲艦一直對準敵人的先導艦——要知道北洋可是跑內圈的,而日軍是要跑外圈的,只要中間的定鎮不停右轉向,日軍第一游擊隊再快,那也是始終在定鎮的305炮口之下,是永遠繞不到右翼去打超揚的。
![]()
至于為何實戰中變成了單橫隊,后來甚至變成了人字陣呢?這個問題其實說法很多,史學界爭議也很大:
在早期被史學界廣泛采用的,是洋員泰來的說法,也就是《甲午風云icon》里演的那個情節——定遠管帶劉步蟾貪生怕死,怕第一線只有旗艦一艘鐵甲艦會被日艦集火,所以就故意掛錯了旗,好讓鎮遠肩并肩開上來分擔炮火。然后他怕丁汝昌icon追究責任,于是就在丁汝昌和泰來還在飛橋的時候,提前下令開炮將兩人震傷。而這也導致大隊沒有及時右轉,鐵甲艦直接往前開沖向日軍本隊,讓第一游擊隊順利繞過兩艘定遠級的炮火,成功開始圍攻右翼的超勇揚威。
![]()
不過由于前些年的劉步蟾后人抗議,再加上一些史料特別是丁汝昌受傷報告的解讀,這一說法逐漸被拋棄:丁汝昌明顯是炮傷和燒傷,不是泰來說的被炮口暴風導致的摔傷。這一關鍵性證據,加上泰來在很多方面喜歡夸大其詞,導致泰來說被多數研究者所否定。
不過隨著研究的深入,這些年也同樣開始質疑這種澄清的說法了——首先一點就是丁汝昌傷情的可靠性,如果丁汝昌在上奏中以德報怨替劉步蟾遮掩,把明明的炮口暴風傷說成是被敵人炮火打中,那也并非沒有可能的。特別是澄清中無法解釋北洋大陣過寬、以及航速過慢兩個問題。
![]()
所以目前的最新觀點是兩個都是真的,北洋臨戰確實是改了陣法,確實讓鎮遠上來增強火力并且分擔炮火,也確實開了慢車7節而不是最大戰速的12節。不過這可不是劉步蟾貪生怕死改了旗,而是北洋指揮層有意為之,目的是為了照顧過慢的超揚,而且是要有意避開一游和三景艦的速射炮群,想著從后半部切斷日軍,然后咬尾打它的弱艦,像吃長蟲一樣一節節吃掉日軍縱隊。
但是在實戰之中,由于日軍炮火出人意料的精準,一開始的幾排炮就打中了旗艦定遠號,不僅打掉了指揮旗,而且還打傷了站在飛橋上指揮的丁汝昌,導致北洋在一開始就失去了統一指揮,不僅不斷右轉對準日軍先導艦的設想無法達成,還直接陷入了小隊級亂戰。
![]()
至于哪種說法更符合史實,目前尚無定論。但是從實戰結果來看,臨時變陣的單橫隊確實是缺點多多,在很多方面是不如日常訓練時的雙橫隊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