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春煒 通訊員 詹蘋蘋 實習生 盧佳圳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鐘振彬
潮玩陸地龍舟,以一份“童心”陪伴孩子們過節。6月1日,一場特別的陸地龍舟賽在廣州市工人文化宮開賽。小朋友們坐在陸地龍舟上共同感受團結奮進的龍舟精神,度過了一個快樂而又有意義的兒童節。
這是廣州市越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賽龍舟非遺傳承活動暨越秀區潮玩陸地龍舟賽,由多個部門聯合主辦,邀請了廣東省文化學會副會長曾應楓為大家介紹了扒龍舟與端午節的文化故事,還有國家一級皮劃艇教練、廣東省龍舟協會理事、廣州市龍舟協會副秘書長張伯儀進行陸上龍舟現場教學,更組織數十支不同學校的隊伍進行了精彩紛呈的潮玩陸地龍舟賽。
![]()
活動現場舞龍舞獅表演
有別于傳統的水上龍舟,陸地龍舟的“船槳”是撐桿,龍舟底盤配置了輪子。擂鼓的隊員用雙腳踩踏控制板,掌控方向。“水手”都是兒童,他們跟隨著鼓聲,有節奏地滑動撐桿,讓龍舟前進。
![]()
![]()
國家一級皮劃艇教練張伯儀現場教學
比賽中,小選手們的熱情都被激發出來。隨著裁判的一聲令下,陸地龍舟賽正式開始,與水上龍舟不同,陸地龍舟的“船槳”其實是撐桿,而龍舟底盤是輪子,擂鼓的隊員,則用雙腳踩踏控制板,掌控方向。“加油!加油!……”在賽道兩邊圍觀的觀眾,很多都是一家老小一起來感受的,他們既為小選手們加油吶喊,又在助威聲中了解感受傳統風俗習俗,歡樂無限。
![]()
![]()
學生們進行陸上龍舟比賽
![]()
活動現場熱鬧非凡
“越秀區結合端午等傳統節日主題活動,組織開展具有鮮明內涵、形式生動活潑、體現區域特色的文化活動,目的就是引導廣大市民和青少年在積極參與中增強文化自信,凝聚奮進新征程的強大精神力量。接下來,我們還會不斷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平臺,廣泛開展傳統節日主題活動和多元的文化惠民活動,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使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動起來、實起來,不斷增強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向心力。”越秀區委宣傳部精神文明建設科相關負責人介紹。
![]()
越秀區潮玩陸地龍舟賽啟動儀式
活動中,越秀區大南路小學帶來精彩的傳統文化節目《廣府情·童謠串燒》。作為全國第三批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廣東省首批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廣州市首批粵劇傳統教育特色學校、廣州市民間文化傳承基地學校、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大南路小學始終堅持以“融入+體驗”的方式,全力打造傳統文化教育新格局。
據了解,大南路小學通過開設“粵劇班”“龍獅班”“粵語講古培訓班”等,厚植學生們的本土傳統文化情懷,自編粵劇節目《苗》,參加廣州市“羊城之夏”第五屆少兒花會展演獲二等獎,參加廣州市優秀藝術團隊展示活動獲戲曲展演比賽一等獎。學校還將六年級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橋》改編成粵劇,參加廣州市第42屆“羊城之夏”“傳承紅色基因,暢想美麗廣州”少兒紅色微型劇展示活動榮獲金獎。
不久前,學校受廣州市政府、廣州市委宣傳部的邀請,由四年級學生傅安迎與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廣州粵劇院演員李嘉宜老師同臺獻演粵劇折子戲《凌波仙子》,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薪火傳承。
“學校注重挖掘中華民族傳統節日資源的文化內涵,策劃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廣府文化尋根研究。在寒假春節假期,學校還把剪紙、繪畫,手工勞作等技藝與粵劇元素結合,指導學生制作云肩、臉譜、袍服、頭冠、漢服等傳統文化物品,在校園新年廟會中以表演的形式進行展示,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探究活動中以身體之,用心驗之,讓學生領略豐富多元傳統文化的別樣精彩。”越秀區大南路小學少工委主任、校長王桂芳介紹道。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嚴藝文
校對 | 周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