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
柳智宇再度爆紅前6天。
提及當初的那個天才少年,大家還是“意難平”:
“17歲拿國際奧數金牌,18歲保送北大,22歲拒絕麻省理工全額獎學金出家為僧。”
但是,此時很少有人知道其實柳智宇早已在今年春節還俗。
并且在5月份的時候,成為一家公司的心理咨詢師。
當天,一場團建活動上,談及“10年后的自己”。
有同事問柳智宇:“有孩子了嗎?”
他正色道:“我不準備結婚,也許10年之后,我做一些善事,把主要精力用在豐富自己的內心上。”
3個月后的今天,一則消息突然曝出。
柳智宇談戀愛了,彼此都已經見過家長。
“考慮到舉行婚禮很容易被人拍,女朋友不想受到關注,所以兩人想低調一點。”
至于要不要孩子,柳智宇說要尊重另一半的想法。
一時間,輿論再次嘩然。
有祝福,有唏噓,有嘲諷……
![]()
從少年走到中年,柳智宇的每一步似乎都踏在大家的爭議上。
可人這輩子是非成敗,有誰能說得清呢?
幾句閑話,幾聲笑談,湮沒了古今多少事。
今天再次翻閱柳智宇的經歷,我忽然被他身上的14件小事深深吸引。
也終于明白,柳智宇在下山后那句宛如夢囈般的嘆息:
“其實,我就是一個普通人。”
01
2006年,柳智宇入選數學奧林匹克賽國家隊。
就在大家緊鑼密鼓參加集訓的時候,柳智宇突然“消失”了一整天。
集訓隊老師又氣又急,柳智宇所在的華師一附中校長還特地從武漢飛來沈陽探望。
人們紛紛疑惑這個少年天才的突然叛逆。
其實柳智宇早已萌生退意:
“我個人不需要這塊金牌,是學校需要這塊金牌。”
那一刻,集體啞然。
校長甚至覺得,全校的希望都在頃刻間泯滅了。
02
柳智宇最終還是去參加了奧數競賽。
賽后他寫了一篇日記,其中有這么幾段:
2006年7月10日從北京出發,登上飛機時我突然覺得,既沒有儀式能讓我擔憂或害怕,只不過是做一次旅行,做一套題目而已。
我在小城漫步,晚霞鮮艷無比,在一瞬間,突然不知道“我”是誰,只覺天地萬物,無一不恰到好處,任何語言都顯得多余和蒼白。
接下來的三天,我們在斯洛文尼亞旅游,認識了許多各國的朋友,對考試的結果最初還有所掛懷,后來我想,這次我已在考場做了完美的發揮,當時就已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之后又何必為成敗在意。
結果他拿到了金牌,可領獎臺上那個閃閃發光的“人生贏家”,似乎沒有想象中的幸福。
![]()
柳智宇(右二)
03
柳智宇所在的奧數競賽組有一種讓他窒息的氛圍。
“這里充斥著一種以做出難題為能,嘲笑、輕視他人的風氣。最開始,我僅當作玩笑,也參與其中,后來卻發現這種風氣已深深地傷害了很多人。”
一次柳智宇因為指出一位同學的錯誤,對方不僅言語刻薄,還在網上發文嘲諷:
“你為自己編織了一個多么美好的夢境,但是我要說,夢該醒了。”
后來,奧數結束的第二天,柳智宇貼在墻上的獲獎照片,被人把腦袋撕了下來。
![]()
紀錄片《Beautiful Young Minds》
04
柳智宇從小體質弱,體育考試是個難題。
中考前夕,老師卻暗示他不用擔心……
反應過來的柳智宇,心驚之余,更多的是羞恥。
考立定跳遠時,怕考官多算,他偷偷帶上卷尺,可結果還是滿分。
他要檢舉,告知父母,父母不同意。
于是,他偷偷寫了一封匿名信,加上有其他家長舉報,事情敗露,考官因此受到了嚴懲。
后來,柳智宇得到過老師的一句評語:“絕對的理想主義者。”
05
高中班主任文勇的電腦里,一直保存著柳智宇高三時寫的一篇作文《遠慰風雨夕》:
我一個人在空蕩蕩的教室里待了好久,仿佛不再有一絲站立起來的力氣。我想我的一生就真的就只能這樣度過嗎?昏昏惶惶,說出的話永遠都是對別人的重復,永遠只會做幾道別人出的題目,永遠找不到自己的歸宿。
我離開教室的時候,關上燈,眼前一片黑暗,我突然發足狂奔,跑到自己喘不過氣來……我又沖到空無一人的操場,翻過欄桿爬上看臺,沿著臺階一口氣沖到最頂端,爬上平時不允許我們上去的高臺,在上面蹦啊跳啊。
有一句話在我的心中越來越清晰了。
天地雖大,無一可載我之物;
眾生雖廣,無一可立我之人。
![]()
06
18歲,柳智宇進入北大。
在那個多愁善感的年紀,他在北大禪學社認識了一位「知心學姐」。
也許是莫名的緣分,柳智宇一見到這位師姐,內心就特別溫暖。
師姐給他唱《楞嚴一笑》:“此事楞嚴嘗露布,梅花雪月交光處。一笑寥寥空萬古,風鷗語,迥然銀漢橫天宇……而今忘卻來時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飛鴻去。”
柳智宇向師姐敞開心扉:
“師姐,我總想為別人做點什么,但是做什么都沒用。哪怕為別人做了什么,我還是會找個地方,一個人痛哭。”
師姐什么話也沒有說,溫柔淡定的笑容,好似撫平了一個少年內心所有的傷痕。
07
師姐畢業去西安教書,柳智宇當即退出禪學社,加入耕讀社成為副社長。
這是一個以“誦讀古代經典,學習傳統文化”為目的的大學社團。
一次柳智宇帶著社員去龍泉寺參觀。
那天,他結識了顯慶法師,也就是耕讀社的創始人鄧文慶。
此后,耕讀社便成了北大的一個傳奇:
三任社長相繼出家,柳智宇是其中之一。
08
柳智宇大學四年課程剛結束,麻省理工學院便奉上了全額獎學金。
可就在臨去美國前,他給MIT的教授發了一封郵件:
“很抱歉地通知您,我不會成為MIT的學生了……我決定把一生都奉獻給佛教,并成為北京龍泉寺的一名僧侶。”
很快郵件有了回復,教授被柳智宇的真誠打動:
“這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認清自己的道路。”
這句話一直被柳智宇保存在郵箱中。
從此,22歲的“北大天才”柳智宇,變成了龍泉寺的“法師賢宇”。
![]()
09
得知學生剃度出家,柳智宇的高中班主任文勇說:
“我相信那孩子。但我擔心環境與他的期望有距離,讓他心理上有落差。佛門并不清靜呀!”
10
2013年,龍泉寺計劃出版《南山律典校釋》。
柳智宇身體狀況一直不是太好,但是他卻是龍泉寺唯一一個全程參與32冊編寫、校對工作的人。
那段時間,他每天都需要工作12個小時左右,常常累到整個身體不停地顫抖。
可是,書出版之后,校釋一欄竟然只寫了龍泉寺的住持“學誠法師”。
對此柳智宇未發一言,多年后他只說了一句:
“師父早就不是我的偶像了。”
![]()
11
2018年秋,柳智宇離開龍泉寺。
當年龍泉寺曝出一樁丑聞,有人在微博曝出一份舉報住持學誠性騷擾的文件。
時隔20天后,國家宗教局發布“關于對舉報學誠和北京龍泉寺有關問題的調查核實情況”的公告稱:
舉報材料中反映學誠發送騷擾信息問題,經查屬實,將依法作出處理。
12
還俗前,柳智宇考取了三級心理咨詢師執照。
等他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已經開始在網上直播授課。
有人問:“你怎么會賣課呀?”
柳智宇的回答很有意思:
“我喜歡講課,我總不能去賣玉米土豆吧?其實照這么說,孔子也在賣課,人家找孔子做弟子還要交5條干肉呢?只是收費比較便宜。”
![]()
13
還俗后,曾經宣稱“拒絕愛情”的柳智宇,為一個女生動了“凡心”。
那天,他向她表白:
“我覺得你很好,你愿不愿意,我們相處試試看。”
女孩欣然答應。
戀愛后,身邊人都覺得他更有煙火氣了。
柳智宇說:“有人愛我,我更有力量去愛更多的人。”
14
紀錄片《半年之后》里,柳智宇說過一段話:
舍掉「戒」以后,我比以前的修行狀態好很多,就是內外一致了。
以前天天有人告訴你怎么持戒,后來發現大家基本都做不到……
不如把「戒」給舍去,內心清凈,便沒有后悔和疑惑了。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有人的地方就有欲望。
有時候,你怎么選都是錯的。
所謂人間凈土,不在入寺,也不在入世,而在心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