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妄之災
當大家利用各個APP準備預定酒店的時候,
肯定會多少關注一下其他消費者留下的評論,
尤是其中那些個差評,更是要仔細掂量,斟酌一番其中緣由再做定奪。
假設你刷到一家酒店的差評里,有店家回復顧客的這樣一番說辭,
你會有怎樣的腦補?
![]()
“你自己房間去過幾個男的……”
這明晃晃是一出桃色新聞,是既內涵又辣眼!
你是不是覺得很是刺激,一股腦就會被店家的說辭引導,
輕易認定這是有人在惡意差評該酒店,
且這個給出差評的女性,還是個私生活混亂,玩得很開的放蕩者?
哲學家維特根斯坦于《邏輯哲學論》中表述:
“答案先于事實。”
我們總是過于輕易,就被單純的一面之詞帶亂了節奏。
倘若你試著不那么快速就下定論,再接著往下看看的話,
事情可能就會經歷反轉!
再來設想一下,當你備受旅途奔波之苦,不得不在車站附近留宿,
疲乏的身心飽受困頓摧殘,準備在周遭選一家酒店歇腳一晚,
好不容易以為能舒緩身心,好好洗個熱水澡,怎料半途斷水斷電,
這家酒店不僅衛生條件差,不隔音的劣勢更是讓人難以入眠……
這次住宿的體驗感堪憂,怎料事情后續的發展更是讓人十足鬧心!
你去辦理退房,卻僅因超過時限一小會兒,就被要求加收附加費用,
但根據訂房系統的說法,你理應可以免費延時退房,
可店家卻言辭鑿鑿,拒不承認這些福利,最后你只能認栽掏錢,
委屈和憤怒感一齊迸發,想想自己平時為了生計精簡支出,
這一晚的體驗又著實難受,花了錢還要受氣,這叫什么道理呢?
你翻出了訂單,打下了差評,將自己的真實入住體驗和盤托出,
以給接下來可能受騙的人,投下拯救的繩索。
而此時,店家卻是惡向膽邊生,開始咄咄逼人,抨擊甚至詆毀于你,
對方所述皆是謬誤,卻以最惡劣的詞匯和殘酷的方式,
摧毀著你的名譽和防線,這令你始料不及……
到了此時,你還會如何去評定此差評事件?
這是媒體曝光出的一則新聞,受害的女孩如是說——
![]()
![]()
![]()
![]()
事情被曝光后,網友們群情激憤,
也深扒出了更多的真相——
![]()
據悉,該店差評率極高,且老板總在不斷推卸責任!
![]()
![]()
![]()
![]()
店家的手法如出一轍,
如果給出差評的人是女孩,就如上文中那般對待——
直接開始“蕩婦羞辱”,轉移他人的注意力,
“帶個男孩子偷偷進去……”
![]()
“讓你男朋友登記,他不愿意”
![]()
只要把話題和消費者的私生活聯系上,
就能推卸掉店家的責任??
![]()
只要說一個女孩私生活混亂,
就能將輿論的業火轉移到她身上……
![]()
“特別多酒店喜歡用這個套路……”
這套路的精髓,屬實是被店家玩明白了!
![]()
因為他們太能抓住看客那種,起哄看熱鬧的獵奇心理,
只要話題噱頭到位,就能掩耳盜鈴!
即使消費者是男性,店家也能造其黃謠——
![]()
不少網友也分享出了自己的經歷,
說這樣的事情還不在少數,
不僅是在酒店行業,一些其他領域和平臺也存在……
![]()
明明是行使自己作為消費者,真實且正當的評價權利,
卻要被無端潑臟水,豈有此理?
![]()
即使真相已然分明,但是那些已經潑在他人身上的臟污,卻很難就此洗去,
因為我們還很難去否定一點,一些人根本不會在意真相究竟為何,
他們只會相信自己所謂的判斷,還擅長對他人行羞辱詆毀之實,
肆意噴灑口水,覺之自己真是牛X又“正義”,
甚至于加入到詆毀他人的惡意之事中去。
![]()
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刷到一則爆料,有一群猥瑣男,
聚集在一條看似討論“愛車”的視頻下,
卻醉翁之意不在酒……
![]()
他們說著要互換“駕車記錄”、“行車記錄儀”,
![]()
其中卻驚現各種女孩的照片!
![]()
“兄弟,借一輛給我開開”
![]()
![]()
“可以換換嗎”
“不行哦現在還在用”
“可以互相欣賞一下”
![]()
你可能會很疑惑,不就是很平常的車輛設備,
有那么癡迷車裝嗎,還要和同好交換欣賞這個?
![]()
但其中這些女孩的私照被曝光傳播,
加上這些文字,簡直細思極恐……
![]()
原來他們哪里是討論產品,而是在物化女性!
且對象還是他們自己親密的愛人……
給沒看懂的人,科普一下其中代稱真正的意思——
![]()
對身邊親近的人下手,
當真是毫無道德底線可言……
![]()
也借此提醒廣大姐妹們:
大家在分享日常美好生活的時候,切記要留個心眼,
篩選好友信息,注意遮擋消除個人隱私!
因為我們很難辨別出,身邊哪些是人面獸心、道貌岸然的禽獸……
![]()
而一些男性,何其可惡……
![]()
![]()
曾看到這樣一個問答:
想毀掉一個女孩子有多容易?
只要去詆毀她的私生活就好了,
這樣隱秘的事情她又不好自證清白,
如果加之她還很漂亮,那就更容易了!
這樣的事情竟還不是個例,
最近有位面容氣質姣好的女公交車司機火上了新聞,
但在相關視頻的評論區,又是烏煙瘴氣——
“做公交車”
![]()
“被當車開了”
![]()
他們看不到女性在各個崗位上,努力學習奮斗的鏗鏘身影,
只會借由自己膚淺的認知,給無端的她人定罪!
這是些怎樣污濁爛臟的靈魂呢?
![]()
可那些兢兢業業,努力又美麗的女性,
卻輕易就遭人詆毀傷害,
又何其可悲可嘆呢……
列夫·托爾斯泰 在《一日一善》中寫道:
“毀謗將同時傷害三個人:
即被毀謗的人,聽毀謗的人,及毀謗人者,
其中毀謗人者所受傷害最大。”
涉詆毀者喪心病狂,于惡意深淵中喪盡天良;
受詆毀者百口莫辯,于惶恐燥郁中夢魘不斷;
傳播者不能辨真偽,于真假紛雜中添油加醋;
每一場諸如此類的無妄之災中,終歸都沒有一方會是勝利者,
真希望所有人都能了悟這個道理。
![]()
![]()
“流丸止于甌臾,流言止于智者。”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很多造謠和信謠的人,根本不會關心當事人,是不是真的做過那些不良之事,
對惡劣的他們而言,只要能將某些罪責帽子和坑臟臭水扣在別人頭上,
就覺得自己充滿了前瞻性和正義感,足以彌補自己的心理落差,
尤其對象是女性,他們就有太多的角度,去方便捏造歪曲事實、
造謠其私生活,去抹黑一個人……
大家是否聽過哲學上“3個篩子”的故事?
有人焦急地想和蘇格拉底分享“一個消息”。
蘇格拉底卻制止了他,首先發問:
這個消息是否已經經過了“三個篩子”篩選?
“第一個篩子叫真實,你要告訴我的消息,確實是真的嗎?”
“不知道,我是從街上聽來的。”
“第二個篩子,你要告訴我的消息就算不是真實的,也應該是善意的吧?”
“不,剛好相反……”
“第三個篩子,請問,使你如此激動的消息很重要嗎?”
“并不怎么重要。”
“既然你要告訴我的事,既不真實,也非善意,更不重要,那么就請你別說了吧!
這樣的話,它就不會困擾你和我了。”
謠言以訛傳訛之后,后果可能不堪設想。
擾亂人心,傷及無辜,甚至反噬己身,
![]()
現如今,面對信息紛雜的大環境,
我們都很可能遇到如上文中的諸多情況,
但我始終相信,會有更多的人,選擇站在理性和正義的一方。
點個“在看”,轉發給更多人,能發聲的發聲,能出力的出力。
別成為操縱流言利刃的劊子手,也別做他們的幫兇,
愿我們自信勇敢,真誠善良,一起抵制那些不良現象!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