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網易汽車10月31日報道 2025下半年,吉利加速在海外“開疆拓土”。僅用一季度,吉利的出口銷量就從上半年的18.4萬輛攀升至近30萬輛。
但吉利,還要更快。
今年以來,吉利將海外發展列為集團優先級大戰略,舉集團之力猛攻海外。
10月的格林威治泰晤士河畔,吉利通過純電車型EX5正式進入英國市場,這是吉利第一次以主品牌身份來到英國。
![]()
而英國,也將成為其在歐洲大陸的橋頭堡,標志著吉利歐洲戰略邁入下一階段。
為了這一天,吉利等了近20年。
在此之前,吉利已深入波蘭、希臘和克羅地亞在內的12個歐洲國家,積累了遍布歐洲的世界級研發中心和運營體系。
未來,吉利也將以英國為起點,輻射拓展意大利、德國、法國、西班牙等歐洲核心市場。
放眼全球,吉利已成立歐洲、拉美非、中東亞、東盟和東歐五大海外區域,在“全球協同+區域深耕”中,形成中后臺資源調度統一,強化海外售后管理。
而從2006年入股英國錳銅,開啟買買買全球化之路,到如今在海外推動本土化深耕,吉利正擘畫著全新的全球化2.0藍圖,打造歐洲的橋頭堡,并迎接體系化出海的價值兌現期。
在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眼中,英國是吉利歐洲戰略深化的重要里程碑,也將是建立嚴苛產品標準與公信力的關鍵話語場。
作為檢驗車企全球化能力的“試金石”,英國擁有從碳排放、安全認證到質量檢測等嚴苛的汽車法規體系。更重要的是,2025年上半年,英國純電動車銷量同比增長34.6%,已躍升為歐洲最重要的新能源車消費市場之一。
![]()
根據9月銷量,名爵、比亞迪、奇瑞杰庫當月銷量均破萬輛,中國品牌整體在英市占率達創紀錄的12.4%,快速崛起。車型榜單中,奇瑞杰庫7、比亞迪的Seal U、名爵HS(參數丨
如果說吉利全球化1.0時代是通過并購沃爾沃、路特斯等全球車企完成“技術蓄水”,那么2.0時代的核心,則是“體系化深耕”。
吉利的海外戰略升級路徑,已經從單一產品出口轉向“技術+供應鏈+品牌+數據”的生態輸出,從“哪里能賣”轉向“哪里能扎根”。
這在EX5身上留下了清晰烙印。
作為GEA架構全球統一標準打造的首款車型,它從立項之初就以全球法規、消費習慣為基準,小到內飾材質的環保標準,大到智能駕駛的區域適配,均實現“原生全球化”,而不是為出口才臨時改造。
![]()
比如,EX5在歐洲的底盤調校由路特斯工程團隊操刀,以適配歐洲道路特征和駕駛習慣。這種“全球協同+區域定制”的開發模式,正是吉利全球化2.0的產品特征。
更為直接的體現是,吉利在馬來西亞的海外布局。自2017年收購寶騰49.9%股份并全面接管經營,吉利不僅為寶騰進行技術賦能,還通過“產品、技術、人才、管理”等全鏈條賦能。在推動其238家供應商構成的配套體系升級之外,吉利帶動了28家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全球供應商入駐馬來西亞,與馬來西亞政府共同打造產業生態,以此輻射其東盟區域。
在巴西,吉利則與雷諾再次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吉利提供技術和部分資金,利用雷諾在巴西現成的生產基地、渠道網絡、售后體系、品牌背書,在巴西銷售雙品牌乘用車及雷諾的輕型商用車。
當然,還有吉利雷諾在韓國建立合資車企,在波蘭將架構進行授權等出海模式。可以說,吉利的出海,更像是聯盟性的擴張、滲透,不止于產品“走出去”,更是供應鏈“走進去”和品牌技術服務的“走上去”,進行深度本土化的系統作戰。
不可否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離不開政策紅利。但當中國車企走向世界,這一切光環都要摘掉。
支撐吉利國際化的,當是“大吉利體系”的厚度。
過去十一年,吉利累計研發投入超過2500億元,構建起覆蓋寧波、瑞典哥德堡、英國考文垂、德國法蘭克福等地的全球研發網絡,還有全球化的五大造型中心和五大試驗區域,擁有10余個海外工廠,覆蓋歐洲、東南亞、南美和非洲等市場。
![]()
此外,吉利在智能化領域持續探索和投入。從“大算力、大模型、大數據”,再到“天地一體”的出行生態,吉利多維度構建了AI科技的新基座。
當然,挑戰同樣存在。歐洲的碳關稅將持續增加出口成本,服務網絡建設需要高投入,品牌文化認知仍待積累。但機會也很清晰,中國車企的智能化優勢、新能源技術領先和本地化靈活性,恰恰是這一輪競爭的關鍵變量。
如今的全球化,不再是豐田、大眾們的專利,且或將變為一場由中國車企主導的新敘事。
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汽車品牌出海可謂戰果累累,而吉利的優勢在于“穩”,也正在加速,它有足夠深的產業體系支撐,有全球化的品牌矩陣協同,也有財務安全墊支撐長期投入。無論如何,中國汽車制造業,正在向世界遞出其全球化的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