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1月7日訊(記者 夏淑媛) 新一期財聯社“C50風向指數”結果顯示,多家市場機構預計11月繳款壓力或較10月放大,在20家參與調查的市場機構中,17家認為由于工具到期量不小,整體資金缺口壓力或處于季節性偏大水平,11月的流動性缺口或在2萬億元附近;3家認為中性趨緊,流動性缺口超過3萬億元規模。但從目前央行繼續保持流動性充裕的操作思路來看,年末資金大概率延續平穩寬松,DR007有望維持在1.4%-1.5%的位置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央行重啟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多家市場機構認為央行通過重啟買債向市場投放流動性或可替代降準。在20家參與調查的市場機構中,17家機構認為四季度降準必要性降低,僅有3家機構認為不排除年底之前央行實施降準一次。
“C50風向指數調查”是由財聯社發起,由市場中的各類研究機構參與完成,結果能夠較為全面地反映市場機構對于宏觀經濟走勢、貨幣政策感受以及金融數據的預期。共有近20家機構參與本期調查。
年末資金大概率延續平穩寬松,11月流動性缺口約為2萬億元
回顧10月,央行維持相對積極的投放思路。
一方面,9月末央行提前安排10月3M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前置投放1.1萬億元以緩沖跨季后大量逆回購到期的摩擦,月初資金價格整體維持相對穩定。
另一方面,在政府債繳款規模相對有限的情況下,月中以來央行維持相對積極的投放體量,6M買斷式逆回購凈投放1000億元,當月合計凈投放4000億元,為2025年3月以來單月最大值。MLF當月到期7000億元,仍實現凈投放2000億元,時隔11個月余額再度攀升至6萬億以上。
加力投放之下,10月資金利率進一步下行,降至歷史“正常”波動區間。其中,DR001、DR007、DR014運行中樞較前期下行5bp、4bp、5bp;R001、R007、R014運行中樞也下行5bp、4bp、8bp。
進入11月,資金面將會如何演繹?財聯社C50風向指數調查顯示,多家市場機構認為,11月繳款壓力或較10月放大,但從目前央行繼續保持流動性充裕的操作思路看,年末資金大概率延續平穩寬松,DR007有望維持在1.4%-1.5%的位置波動。
在20家參與調查的市場機構中,17家認為由于工具到期量不小,整體資金缺口壓力或處于季節性偏大水平,11月的流動性缺口或在2萬億元附近;3家認為中性趨緊,流動性缺口超過3萬億元規模。
![]()
在天風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譚逸鳴看來,11月擾動主要來自非季節性因素。
“一是可預見的流動性需求不低,中長期流動性回籠規模較高、存單到期規模同比小幅增長、5000億元地方債結存限額的發行;二是今年一些結構性因素的影響,或也將放大資金面變數,包括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對信貸的撬動、四季度高息定存到期后的流失情況,需要進一步關注。”譚逸鳴表示。
國金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尹睿哲預計,若納入考慮11月將到期的9000億元MLF、萬億元買斷式逆回購、1200億元國庫現金定存,11月流動性缺口約為2萬億元。
方正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李清荷表示:“11月歷史上雖資金中樞多為上行,但由于今年財政前置明顯,四季度政府債剩余額度不足,預計10月政府債凈繳款或明顯回落,疊加當前超儲率相對合意,央行重啟買債且銀行實體經濟信貸投放或一般,我們預計11月資金面無需擔憂,資金價格與10月相當。”
本輪國債買賣重啟后四季度降準概率降低,債市或重燃下行行情
近日,央行重啟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備受關注。11月4日,央行披露的《2025年10月中央銀行各項工具流動性投放情況》顯示,10月央行通過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凈投放200億元。
央行重啟購債后還會降準降息嗎?財聯社C50風向指數調查顯示,多家市場機構認為年內再降準必要性進一步降低,但央行降息周期并未結束。在20家參與調查的市場機構中,17家機構認為四季度降準概率下降,僅有3家機構認為不排除年底之前央行實施降準一次。
“我們傾向于,本輪國債買賣重啟,可能扮演降準替代的角色。”華西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郁表示,2022年以來,每年實施兩次降準與兩次降息逐漸成為央行的政策慣例,分別對應上下半年的兩輪貨幣支持。2025年5月初,在潛在的關稅沖擊下,央行已同步完成了一次降準與一次降息。
“不過,在當前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實現難度不大,外部風險緩和的背景下,降準降息等強效手段或可適當延后,保留應對未來突發事件的政策空間。而通過國債買賣操作,既可以緩解商業銀行的債券持倉壓力,又可以實現類降準的效果,為四季度市場平穩運行保駕護航。”劉郁表示。
浙商證券宏觀聯席首席分析師廖博表示:“伴隨國債買賣操作重啟,預計四季度降準、降息的概率下降,更大幅度的寬松政策預計將預留至2026年年初,為全年經濟平穩開局蓄力。”
李清荷也表示:“央行通過重啟買債向市場投放流動性,或可替代降準,且當前銀行體系凈融出余額仍維持在3.5萬億元附近,處于近3年中樞水平,則進一步降低年內再降準必要性。此外,10月末票據收益率大幅下行,3M國股轉貼利率低至0.01%,或顯示10月信貸表現一般,進一步降低資金需求。”
在信達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李一爽看來,由于今年前三季度繳準消耗的流動性規模不足1.1萬億,與5月降準的規模大致相當,二季度以來央行也通過買斷式回購、MLF等中期流動性工具對沖了政府存款上升、現金漏出等外生因素影響,后續國債買賣可能也會成為中期流動性投放的重要手段,因此央行降準的迫切性不強。
李一爽同時指出:“國債買賣的重啟,也反映當前基本面環境下經濟仍需貨幣政策支撐,央行降息周期并未結束。”
落腳至債市,多家市場機構人士認為,本次重啟更多是貨幣政策工具箱的“常規化回歸”,核心作用是補充中長期流動性,維護債市平穩運行。展望未來兩個月,多位市場人士預計政府債發行放緩將進一步帶動社融回落,利多債市,疊加年底機構存在季節性搶配,債市或重燃下行行情,10年期國債活躍券有望逼近8月1.7%的低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