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快看!這是塔河鎮農戶純手工晾曬的干豇豆,無任何添加,太陽曬足小半年,每斤才12塊錢……”近日,四川省宣漢縣供銷社聯合浙江舟山駐達工作隊、省地質局幫扶干部以及本土助農團隊“蜀鄉蘭蘭”,在縣東西部協作辦(縣委農辦)的牽頭協調下,走進宣漢縣塔河鎮,開展“幫幫帶”助農直播活動。
![]()
“幫幫帶”直播現場
鏡頭前,本土網紅“蜀鄉蘭蘭”手持干豇豆熱情吆喝,身后省地質局幫扶干部、供銷社工作人員輪番補位,細說農產品的種植故事,彈幕里“支持助農”“下單嘗嘗”的留言刷屏不斷。這場5小時的“幫幫帶”助農直播,吸引4萬余名網友圍觀,賣出1142單土貨,讓干豇豆、土雞蛋、手工紅薯粉等深山農產通過“云端”走向千家萬戶。
這場熱鬧的直播,是在宣漢縣深入開展協作幫扶促消費專項行動過程中,針對山區零散農產品銷售不暢的痛點,聚焦“小切口、解難題、惠民生”,創新推出的“幫幫帶”微改革項目的生動注腳。其模式和目的是通過東西部協作機制和資金支持,構建“123”產銷服務體系(1個標準化收購點、2套銷售網絡、3支幫幫帶隊伍),搭建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通道,精準破解“銷售難”困局,進而幫助農民賣貨、幫助農民增收、帶動農業發展。
在收購端,宣漢依托供銷社貼近群眾的優勢,投入專項資金在試點鄉鎮供銷綜合服務社建設標準化收購點,采用“供銷社+村集體”合作模式,提供集中收購、快檢登記、代存代管“一站式”服務,讓農戶在家門口就能便捷賣貨,有效破解農產品收儲難題。
“一口袋洋芋片、一口袋水竹筍,一會兒就賣完了!”石鐵鄉農特產品加工廠的助農直播中,白果村村民張地容當場拿到售貨款,笑容滿面。
![]()
宣漢供銷助農銷售點
為破解山區零散農產品“銷售難”,宣漢還在“幫幫帶”微改革中打出組合拳:建立縣鄉村三級“購儲運”陣地,構建“供銷社+鄉鎮+村(社區)+自媒體主播+農戶”五位一體協同體系。從源頭篩選到物流配送再到售后服務,每個環節嚴格把控,為農特產品架起從“賣難”到“俏銷”的暢通橋梁,讓藏在深山的“土疙瘩”變成搶手的“香餑餑”。
線上,宣漢開發運營“宣品易購”小程序,上架87類本地農副產品,開設“零傭金”消費幫扶和浙川協作專區,實現“指尖一點、農產品出山”。線下,投入鄉村振興銜接資金100萬元,配置3臺冷藏車、7臺微貨收購車,實現生鮮冷鏈配送和偏遠村社靈活集貨,物流效率提升40%。同時,在城區及重點鄉鎮設立10個統一規范的農產品直銷點(含流動車),專業服務隊日銷農產品超5000斤,打造市民“放心菜籃子”、農戶“安心錢袋子”。
在電商賦能方面,下八鎮打造的電商直播“振興工坊”成為助農新陣地。“家人們看過來,這是宣漢的桃花米,顆粒飽滿,米香濃郁……還有巴小虎、柳葉劍等文創產品……” 本地主播張莉的直播間里,特色產品持續走俏。
![]()
下八直播熱銷干土豆片
據下八鎮黨委書記向杰軍介紹,通過直播帶貨集中銷售村民零散產品,已帶動全鎮2500余戶村民發展大米、干土豆片、臘肉等農特產品,年銷量達23萬余斤,銷售額近52萬元。
借助浙川東西部協作“數字快車”,宣漢各地都大力開展直播帶貨,60余種農特產品銷往浙江舟山等東部地區,讓巴山深處的“土貨”變成東部市場的“香餑餑”,累計銷售額超3億元。
![]()
直播現場
一系列務實舉措,換來了實打實的助農成效。截至目前,“幫幫帶”微改革項目已累計助農銷售農產品超60噸,銷售超100萬元,惠及農戶4000余戶。
下一步,宣漢縣將持續深化協作幫扶促消費行動,進一步擴大“幫幫帶”微改革范圍,加快建設農產品檢測溯源體系,提升品牌附加值,深化與本地商超、成渝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農產品供銷合作關系,持續釋放“小切口”改革帶來的“大民生”效益。
來源:宣漢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