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31日,中美防長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了一場備受關注的會談。
會談結束后,美部長赫格賽斯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中美關系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和平、穩定與友好關系,是我們兩個偉大強國的最佳相處之道。”
這一表態引發全球輿論熱議,因為就在幾個月前,赫格賽斯還以強硬的鷹派姿態頻頻渲染“中國威脅”,鼓吹對華軍事圍堵。
如此戲劇性的態度轉變背后,究竟隱藏了怎樣的深層邏輯?
![]()
赫格賽斯的轉變并非孤立現象,而是美國對華戰略調整的縮影。從貿易戰到軍事對峙,美國不得不面對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單極霸權的時代已經過去,多極格局正在形成。赫格賽斯的“和平表態”,更多地反映了美國在中美實力對比中逐漸處于下風的戰略焦慮,而非真正的善意流露。
幾個月前,赫格賽斯在國會聽證會上將中國描繪為“步調威脅”,主張強化對臺軍售、在印太地區部署更多中程導彈,并推動“新冷戰”聯盟體系。
然而,在與中方防長會談后,他卻主動提出建立兩軍危機管控機制,試圖通過所謂的“和平相處”緩解緊張局勢。赫格賽斯的態度轉變背后,是中美實力對比發生結構性變化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中國在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全面崛起,使美國的遏制戰略逐漸顯得力不從心。
在經濟領域,中美貿易戰雖然持續多年,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供應鏈優勢使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穩固。
2022年,中國GDP已接近美國的70%,并且在科技領域也取得了顯著突破。這種深度交融的經濟關系,讓美國企業難以真正與中國市場脫鉤。
![]()
軍事領域的變化更為顯著。就在會談前幾天,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在南海執行任務時,兩架艦載機相繼墜海,這一事件凸顯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疲態。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解放軍近年來在實戰化演訓、遠程打擊能力、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高超音速武器、人工智能作戰系統等新興領域,中國甚至在部分技術上實現了超越。這種力量的轉變迫使美國從“前沿威懾”轉向“危機管控”,以避免與中國發生正面沖突。
臺灣問題則是中美關系中的關鍵分歧。
在吉隆坡會談中,董軍防長明確強調,“臺海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美方在臺灣問題上要謹言慎行,旗幟鮮明反對“臺獨”。
這一表態定下了會談基調,也再次重申臺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不容任何形式的交易或模糊處理。
如果赫格賽斯試圖淡化臺灣問題,那么這場會談也就不用繼續了,體現了中方的強硬且堅定的立場
![]()
赫格賽斯的“和平表態”是否意味著中美關系的真正改善?答案或許并不樂觀。
這種轉變更像是美國戰略焦慮的外化,而非中美關系的實質性回暖。
中方的立場其實早已強調過很多次了:歡迎合作,但必須基于平等和尊重;歡迎對話,但核心利益不容談判。
未來,中美關系將如何演變?兩國能否真正實現“和平、穩定與友好相處”?這些問題的答案值得我們繼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