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當地時間11月6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在巴西貝倫開幕。峰會開幕式上,與會的各國代表開始就如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減緩氣候變化進行磋商。
《紐約時報》當天注意到,開幕式中,駛入會場的電動汽車來自中國,而從這輛環保座駕上走下來的是今年COP30的東道國元首——巴西總統盧拉。這輛由中國汽車制造商比亞迪生產的黑色時尚SUV,也是專門為大會準備的一批電動和混合動力車隊車輛之一,用于接送各國代表參加峰會。
報道認為,巴西選擇中國電動汽車作為盧拉以及世界其他國家領導人的官方交通工具,向眾人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在改造發展道路和經濟的進程中,這個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將把目光轉向中國。
同時,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缺席COP30的背景下,巴西此舉也凸顯了中國綠色科技在當地取得的顯著成果。“即使沒有美國的政治和技術領導地位,世界也在向前發展,”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表示:“巴西選擇這些電動汽車,表明還有其他選擇。”
![]()
當地時間2025年11月5日,巴西里約熱內盧,COP30召開前夕,氣候活動人士在一棟建筑上投射包含巴西總統盧拉和美國總統特朗普肖像的標語,引發路人駐足觀看。 IC Photo
《紐約時報》稱,電動汽車被廣泛認為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之一,因為它們減少了全球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并能消除二氧化碳這種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
“我們需要擁抱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一種更加公正、更具韌性、低碳的發展模式。”盧拉當天在開幕致辭中,就這樣說道。
報道指出,當歐洲和美國的汽車制造商在向電動化轉型方面舉步維艱時,中國則憑借更先進的技術和低于特斯拉等競爭對手的價格迅速占據市場,這使得中國電動汽車在購買力較弱的發展中國家格外具有吸引力。
此外,中國還主導著制造這些電動汽車所需的高性能電池的關鍵礦物供應鏈。目前,中美正爭奪這些戰略礦物的主導權,這些礦物被認為是未來技術的關鍵,并且在巴西和拉丁美洲等其他地區儲量豐富。
中國電動汽車在亞洲和歐洲的市場份額迅速上升,目前約占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二。在全球第六大汽車市場巴西,超過80%的電動車銷量來自中國品牌。
中國汽車制造商明確表示,他們在拉丁美洲的計劃遠不止于此。
上個月,比亞迪在巴西東北部巴伊亞州開設了其在亞洲以外最大的工廠,該工廠原為福特汽車所有。當地時間10月9日,巴西總統盧拉現身這家工廠致辭,歡迎中企到來。
![]()
當地時間10月9日,盧拉出席比亞迪巴西工廠揭幕儀式。 比亞迪官方微博
盧拉在致辭中說,比亞迪的投資證明了“工業化與可持續性可以并肩前行”。他打趣道:“上帝用曲線寫字,他讓福特離開巴西,讓比亞迪到來。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替代,因為這是全球汽車產業中最重要的技術。”
盧拉表示,巴西將繼續加強與中國的關系,稱兩國互為朋友,并且都是全球南方的重要國家,“我們希望獲得尊重并得到體面的對待”。
“通過這家工廠,我們向世界展示了國家的發展藍圖,”盧拉說,“我們不偏向任何國家,但希望與世界建立文明的關系。這座工廠將重塑卡馬薩里人民的尊嚴,改善他們的生活,讓他們能昂首挺胸地走在街上。
![]()
當地時間2025年10月9日,比亞迪第1400萬輛新能源汽車9日在巴西東北部巴伊亞州卡馬薩里市比亞迪巴西乘用車工廠正式下線。巴西總統盧拉、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現身。 IC Photo
同樣在今年,另一家中國車企長城汽車,接管了一家曾屬于德國汽車制造商梅賽德斯-奔馳的大型工廠,并計劃將這些工廠生產的電動汽車銷往巴西和拉丁美洲其他地區。
電動汽車是否正在給巴西城市帶來改變,目前已初見端倪,其中就包括此次COP30舉辦地貝倫——這座位于亞馬遜河口附近、擁有130萬人口的港口城市,過去經常交通擁堵。
《紐約時報》稱,在峰會開幕前的一個工作日,街道上車流雖然仍很密集,但尾氣排放量比以往明顯減少。道路上點綴著靜靜行駛的電動車,在正午的車陣中低聲嗡鳴。政要們乘坐著由長城汽車皮卡組成的車隊穿梭市區,車窗因空調冷氣而蒙上霧氣,而電動公交車則在城中穿梭運送乘客。
“這項技術正在改變整個世界,”肯尼迪說:“而中國已經迅速進入了這個領域。”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