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立冬節氣就這樣到了,11月7日就進入立冬了!
立冬是冬天的序幕,一般立冬到了,也被視為冬天就要來了!所以立冬的天氣也格外受關注,那么立冬這天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老輩人常說“冬天冷不冷,就看立冬”,又該怎么看?今年冬天會是冷冬嗎?
![]()
立冬晴天,在老祖宗的諺語里藏著多重寓意。“立冬太陽紅,來年五谷豐”,晴天意味著冬季大概率以晴朗干燥為主,這對冬小麥等越冬作物來說,既能保證充足光照,又能避免濕冷天氣導致的爛根。
還有“立冬晴,養窮人”更是直白道出了晴天的好處——舊時百姓靠天吃飯,晴朗的冬季利于晾曬冬藏物資,田間管理也省心,糧食豐收便有了盼頭。
但晴天也非全是利好,“立冬無雨一冬晴,來年旱死禾”提醒著人們,暖冬往往伴隨少雨雪,土壤墑情不足,來年春天容易出現春旱,影響春播和秧苗生長。
更有“立冬太陽紅,寡婦來年愁”的說法,這里的“寡婦”代指舊社會失去丈夫的女人,暖冬里蟲卵病菌容易越冬,來年病蟲害增多,莊稼減產便會讓本就艱難的日子雪上加霜。
![]()
而關于立冬下雨,在民間也有不少的說法,比如“立冬有雨,一冬寒”,古人認為立冬下雨,預示著整個冬季雨雪偏多,氣溫偏低,是典型的冷冬信號。類似的還有“立冬陰,一冬陰”,或者是“立冬淋,一冬雪”等說法,意思都是差不多!
同時,立冬下雨對春節期間的天氣也有預兆,那就是“立冬雨擋門,正月雪堵門”,它用夸張的表述,描繪出冷冬的景象:不僅冬季雨雪連綿,來年正月還可能出現大雪封路的情況,給出行和農事帶來不便。
對古人而言,雨天更有實際的生活困擾,“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雨雪多導致柴火潮濕難燃,道路泥濘無法外出勞作覓食,存糧耗盡后便只能挨餓。
但從農業角度看,冷冬也有優勢,充足的雨雪能凍死土壤中的蟲卵病菌,來年病蟲害減少,積雪融化后還能緩解春旱,為作物生長提供水分。
至于老輩人所說的“冬天冷不冷,就看立冬”的說法,在農諺中有著充分體現,這也是古人長期觀察天氣的經驗之談。“立冬晴則冷,立冬陰則暖”直接將立冬天氣與冬季冷暖掛鉤!
不過也有相反的諺語“立冬有雨一冬寒,立冬無雨一冬暖”,看似矛盾,實則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氣候差異。
![]()
還有“立冬雪花飛,大雪積成堆”則預示著若立冬當天降雪,整個冬季雪量充沛,寒冷程度會更高。
除此以外,立冬節氣當天的風向,也可以預測后面的雨水多不多,比如“立冬西北風,來年五谷豐”,“立冬東北風,萬里是晴空”!
而立冬最怕的就是打雷了,在民間有“立冬打雷要反春”,“雷打東,十個牛欄九個空”等諺語流傳,這些都是老祖宗,長期積累的經驗智慧,發現立冬作為冬季起始,其天氣狀況往往是季節氣候趨勢的“風向標”——立冬的晴雨寒暖,往往能折射出整個冬季的大氣環流特征。
但是,時代不同了。如今,我們有了精準的天氣預報和完善的農業設施,不再完全依賴農諺生存,但這些老話依然具有參考價值。
它們不是絕對的科學定論,而是古人用經驗總結的概率規律,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見證。
立冬的晴與雨,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晴天有暖冬的愜意,卻需防春旱;雨天有冷冬的凜冽,卻能護沃土。今日立冬了,你家鄉的天氣如何?別忘了要“立冬補冬”,可別辜負了自己的嘴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