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立冬,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標志冬季開始的節(jié)氣,古人視其為 “萬物收藏,休養(yǎng)生息” 的起點。
此時天漸寒、夜?jié)u長,遵循老祖宗流傳的御寒門道,做好這六件事,就能為寒冬筑牢 “防護盾”,安穩(wěn)度過漫漫冬日。
![]()
01
要喝一碗暖身湯
民諺云:“立冬補冬,補嘴空”“立冬一碗湯,暖身到心房”。
立冬后寒氣漸盛,一碗熱湯不僅能驅(qū)散寒意,更能為身體 “儲能補養(yǎng)”,是老輩人傳了千年的御寒智慧。
北方人偏愛 “羊肉湯”,立冬這天,家家戶戶都會買上幾斤羊肉,配上蘿卜、生姜慢燉。羊肉性溫,能補氣血、驅(qū)寒邪,喝上一碗,從胃里暖到四肢,連呼出的氣都帶著暖意。過去北方農(nóng)村,立冬喝羊肉湯時還會搭配烙餅,“湯泡餅,暖到頂”,吃飽喝足,再冷的天也不怕。
南方則鐘情 “雞湯”,尤其在江南一帶,立冬必燉 “香菇雞湯” 或 “當歸雞湯”。雞肉滋補,搭配菌菇或藥材,既能暖身,又能增強抵抗力。廣東地區(qū)還會煮 “霸王花豬骨湯”,清熱潤燥又暖身,適配南方潮濕的冬日氣候。
立冬的湯,熬的是時光,暖的是人心。無論南北,一碗熱湯下肚,不僅是對身體的滋養(yǎng),更是對冬日的儀式感 —— 用溫暖開啟漫長冬季。
02
要添一件厚衣裳
《黃帝內(nèi)經(jīng)》有言:“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yǎng)藏之道也。”
立冬添衣,講究 “去寒就溫”,既要保暖,又不能過厚悶汗,這是老祖宗 “養(yǎng)藏” 的關鍵。
老輩人常說:“立冬不穿衣,來年凍成疾”,
且添衣有 “三層法則”:貼身穿透氣的棉質(zhì)衣物,中間穿保暖的毛衣或抓絨衣,外層穿防風的外套。尤其要注意 “頭、頸、腳” 三個部位 —— 頭為 “諸陽之會”,立冬后可戴薄帽;頸后有 “大椎穴”,易受風寒,可圍圍巾;腳為 “陽氣之根”,襪子要選厚實的純棉款,避免寒從腳起。
如今雖有羽絨服、暖寶寶等現(xiàn)代保暖用品,但 “循序漸進添衣” 的道理仍不過時。別等凍得打哆嗦才加衣,也別一下穿太厚,讓身體慢慢適應寒冷,才能更好地抵御冬日寒氣。
![]()
03
要儲一缸越冬菜
“立冬儲菜,來年不慌”,過去沒有冰箱,立冬儲菜是家家戶戶的 “頭等大事”,既為冬日儲備食材,也藏著 “豐衣足食” 的期盼,這份智慧至今仍值得借鑒。
北方的 “儲菜儀式” 最為熱鬧,立冬前幾天,菜市場擠滿了買白菜、蘿卜、土豆的人。人們會把白菜晾曬幾天,去掉多余水分,再碼進缸里,撒上鹽腌成 “酸菜”;蘿卜則切成條曬干,或泡成 “蘿卜干”,能吃一整個冬天。東北人家還會挖 “菜窖”,把土豆、紅薯、白菜存進去,低溫保濕,隨吃隨取。
南方雖氣候溫和,但也有儲菜習慣。四川、湖南等地會腌 “臘肉”“香腸”,立冬后天氣干燥,正是腌肉的好時候,把肉抹上鹽、花椒、辣椒,掛在屋檐下風干,過年時就能吃到噴香的臘味;江南一帶則會腌 “咸菜”“雪里蕻”,搭配豆腐、肉末炒著吃,清爽解膩,適配冬日油膩的飲食。
如今超市食材充足,但立冬儲菜的習慣仍未消失 —— 它不僅是對生活的規(guī)劃,更是對 “萬物收藏” 節(jié)氣內(nèi)涵的傳承,讓日子在準備中多了份踏實。
04
要睡一個安穩(wěn)覺
老祖宗說:“立冬睡好覺,冬天病不找”,立冬后夜?jié)u長、陽氣藏,“早睡晚起,順應日光” 是最佳的作息方式,也是 “養(yǎng)藏” 的核心。
《黃帝內(nèi)經(jīng)》強調(diào) “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立冬后要早點睡覺,讓身體充分休息,儲存陽氣;早上等太陽升起后再起床,避免清晨寒氣入侵。過去沒有電燈,農(nóng)村人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立冬后更是 “天擦黑就上床”,用充足睡眠抵御寒冷。
如今雖生活節(jié)奏快,但也應盡量調(diào)整作息:晚上別超過 11 點睡覺,睡前可泡腳暖身,幫助入睡;早上別過早起床,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等陽光出來、氣溫回升后再活動,避免因溫差過大引發(fā)感冒。
立冬的覺,睡的是 “陽氣”,養(yǎng)的是 “精神”。充足的睡眠,能讓身體在寒冬中保持活力,為來年春天的 “生發(fā)” 積蓄力量。
05
要動一動筋骨
常聽人說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但立冬后的運動,講究 “溫和適度”,不能像夏天那樣劇烈出汗,而是要 “動中養(yǎng)藏”,這是老祖宗冬日養(yǎng)生的重要原則。
老輩人立冬常做 “慢運動”:打太極、練八段錦、散步。太極動作舒緩,能調(diào)和氣血,又不會耗散陽氣;八段錦中的 “兩手攀足固腎腰”“攢拳怒目增氣力” 等動作,適配冬日 “養(yǎng)腎” 需求;飯后散步則能促進消化,避免因冬日活動少導致積食。過去北方農(nóng)村,立冬后還會有 “踢毽子”“跳繩” 的活動,一群人在院中活動,既暖身又熱鬧。
如今很多人喜歡去健身房鍛煉,但立冬后要避免高強度運動,比如長跑、高強度力量訓練,以免出汗后受涼。可選擇瑜伽、普拉提等溫和運動,或在室內(nèi)做簡單的拉伸,讓身體微微發(fā)熱即可。
立冬運動,不是為了 “減脂塑形”,而是為了 “活絡氣血”。適度活動,能讓身體在寒冷中保持靈活,遠離 “冬日懶病”。
![]()
06
要嘗一口甜點心
“立冬吃點甜,寒冬少憂煩”,老祖宗立冬吃甜食,不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更有 “補能量、悅心情” 的深意 —— 冬日易情緒低落,一點甜能驅(qū)散沉悶,讓心情暖起來。
北方立冬常吃 “糖炒栗子”,街頭巷尾的炒貨攤,立冬這天準會排起長隊。栗子性溫,能補脾胃、強筋骨,糖炒后香甜軟糯,吃幾顆暖手又暖心。過去北京胡同里,立冬還有 “剝栗子比賽”,孩子們圍在一起剝栗子,贏的人能多拿一把,滿是冬日的樂趣。
南方則愛吃 “湯圓” 或 “年糕”。江南一帶立冬吃 “芝麻湯圓”,寓意 “團團圓圓,暖冬安康”;浙江、福建等地則吃 “紅糖年糕”,蒸好的年糕蘸著紅糖,甜而不膩,既能補能量,又有 “年年高” 的好彩頭。
立冬的甜,是生活的小確幸。一口甜食下肚,不僅能驅(qū)散冬日的寒意,更能讓心情變得明朗,用甜蜜對抗漫長寒冬的沉悶。
立冬是結束,也是開始 —— 它標志著一年的收獲季落幕,也開啟了 “休養(yǎng)生息” 的冬日時光。做好這六件事,不僅是對傳統(tǒng)的傳承,更是對自己、對家人的關懷。
愿你在立冬這天,喝上一碗熱湯,添上一件暖衣,睡個安穩(wěn)覺,用溫暖與從容,迎接即將到來的寒冬。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