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9個節氣,標志著秋冬季節正式交替。此時天氣雖未到極寒程度,但陰氣已逐漸加重,陽氣開始收斂,大自然呈現出萬物潛藏的景象,樹葉凋零、河水漸涼,人體也需隨之調整狀態。
作為一年中“冬三月”的開端,立冬不僅是氣候轉換的節點,更是養生的關鍵起點,若能順應此時的自然規律做好養護,便能為整個冬季的健康打下基礎。
01 致病特點與養生原則
立冬之后陰氣漸重,寒雖未深,但也不可輕視。冬季多發心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等,也多發頸、肩、肢體關節、腰痛等寒濕痹證。寒邪侵襲人體致陽氣損傷,免疫功能下降,易致咳嗽、感冒等疾病。
正如《黃帝內經》所言:“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立冬后養生核心在于養藏。要避免過度消耗陽氣,讓身體順應自然的潛藏之勢,在飲食、起居上以護陽、藏精為目標,為冬季健康筑牢防線。
02 應節而食,因地進補
立冬吃餃子:應“交子之時”
立冬吃餃子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新舊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交子之時吃餃子,既是順應節氣的傳統,也能通過溫熱的食物為身體驅寒,補充能量。
![]()
進補需分地域
北方:天氣寒冷,宜選牛、羊肉等溫補食材,幫助身體抵御嚴寒;
南方:氣候溫和,適合雞、鴨、魚類等甘溫之品,滋補不燥熱;
高原:氣候干燥少雨,以銀耳、雪梨等甘潤生津之物為宜,緩解干燥。
03 護陽藏精,細節護健康
早睡晚起,順應天時
冬季夜長日短,宜“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年輕人需避免熬夜,減少陽氣消耗;老年人不宜過早外出晨練,待氣溫回升、陽光出現后再活動,降低心腦血管疾病誘發風險,通過充足睡眠幫助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早晚一杯溫水,防血栓護健康
早晨是血壓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的時段,經過一夜水分流失,起床后喝一杯溫白開水,能稀釋血液、降低血栓風險;晚上睡前適量喝溫水,可補充身體水分,注意量不宜多,避免影響睡眠。
04 中藥足浴,注意禁忌
![]()
“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諸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中藥足浴是冬季養護陽氣的有效方法,能通過刺激人體足部及下肢諸多經絡腧穴,達到防病的效果。
水溫36~40℃為宜,水面高度建議超過足踝,達到小腿處則效果更佳。進行足浴的最佳時間為睡前1小時,時長控制在25分鐘以內。此外,足浴的中藥方應咨詢中醫師后才使用。
下肢靜脈曲張及血栓患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病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和有足癬等皮膚病的患者,不建議進行足浴。
結語
立冬養生重在“順時養藏”,從飲食、起居到日常護理,做好每一個細節,便能更好地抵御寒邪、養護陽氣。希望大家都能遵循節氣規律,平安健康度過這個冬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