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本,大約有10萬人的年齡已超過100歲——這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人均比例也最高。
對一些人來說,活到100歲,只是豐盈人生中的又一個里程碑。
《紐約時報》采訪了這5位還在工作的百歲老人,他們把長壽歸功于健康飲食、日本普惠的醫療體系、鍛煉以及家人支持。
但對這五個人來說,還有一個共同特質:持續工作。
![]()
《紐約時報》采訪 原文截圖
1
石井清一 103歲自行車修理匠
12歲那年,石井清一(音)放學途經東京下町地區時,偶然看見自行車修理鋪櫥窗上的招聘啟示。
他一直很喜歡修車師傅穿的深藍色連體工作服,渴望有朝一日也能穿上它。
![]()
如今90多年過去了,石井先生仍在自己的小店里修車。
“如果我死在這里,在我的工作坊里,我也會感到幸福,”他說,“我是個勞動者,這一點不會因為年齡而改變!”
現年103歲的石井先生,依然熱愛拆卸螺栓和輪胎,將零件重新組裝復原,盡管雙手已不再如從前那般聽使喚,視力也不復年少時的清晰。
修車給他帶來的快樂甚至超過唱卡拉OK,每個禮拜天,他都會騎著三輪車去自己最喜歡的小酒吧唱歌。
在特別的卡拉OK聚會時,他還會穿上那件舊連體工作服,把褲腳卷起。
2
天川福 102歲 拉面師傅
每周有五六天的午市時段,天川福(音)都會在自家的拉面店跟一雙兒女一起忙碌。
“真沒想到能堅持工作這么久還不覺得膩,”她邊給餐盤消毒邊說。
102歲的天川女士說她一直都比較倔。她曾將父母安排的婚事一拖再拖,但成家后便與丈夫共同經營起這家餐館,今年是開業的第60個年頭。
“我還能繼續工作,真的很美好。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這都改變了我生活的質量。”她說。天川女士的皮膚閃著光澤,她說那是廚房里蒸汽的功勞。
![]()
圖源 微博@ Joken是個runner
她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喪失行走能力,而工作讓她保持健康。
去年,她胸口疼痛,一度慌了神,以為自己心臟出了問題。但醫生告訴她不用擔心,那不過是她經常拿重鍋導致的肌肉酸痛。
3
松尾正文 101歲 農夫
在松尾正文(音)年輕的時候,屋后田野曾經開滿了黃燦燦的油菜花,那是他最喜歡的花。
他喜愛這種蔬菜略帶的苦味,因為煮熟便化作清甜,當年他正是種植并出售這種作物。
而今接手家業的兒子卻改種了水稻,畢竟稻作省力得多。現年101歲的松尾仍依時節栽種茄子、黃瓜和豆類。
“勞作是為保持健康。”7月某個清晨,他邊說邊將塑料凳拖到田里,在給稻苗澆水的間隙坐下小憩飲水。
戰勝過食道癌、又在99歲高齡挺過新冠的松尾,在周末會和一歲大的曾孫時君玩耍。
![]()
圖源 微博@ Joken是個runner
每日耕作結束后,他回到屋內,坐在厚重棉被覆蓋的暖桌旁休息。他鉆進被爐的溫暖中,身后的窗臺上有蚱蜢跳躍。
4
堀野友子 102歲 美容顧問
堀野友子(音)始終堅信,自己的人生不應囿于家庭。受到一位推銷員的啟發,她萌生了賣化妝品的念頭。
但那時她是三個孩子的年輕母親,按照當時的社會觀念,女性外出工作被認為是不合適的。
39歲那年,她偶遇一位老朋友,對方的丈夫正在為她多年前就鐘愛的那個化妝品品牌招募銷售。
孩子們已經長大,于是她接下了這份工作。堀野喜歡看到顧客試用她推薦的口紅色號或粉底液時容光煥發的臉龐。
“我第一次化妝時,覺得自己好漂亮,”她說,“我也希望能讓別人有同樣的感覺。”
如今102歲的她寡居獨處,主要通過電話銷售,偶爾上門拜訪,讓自己忙碌起來有助于驅散孤獨。
余暇時,她或者打毛衣,或者給在這一帶出沒的貓喂金槍魚味的貓糧,或等待街坊來喝烏龍茶。
![]()
“我喜歡讓大家感到自己很美,”堀野說。當她看到顧客的自信提升時,“便是這份工作中最重要、最幸福的所在。”
5
小野知世101歲 說書人
小野知世端坐墊上準備開講時,全場一片寂靜。
接著,她從那瘦小的身軀深處發出洪亮的聲音,開始講述一則關于公牛和小熊的民間故事,字字圓潤。
她邊說邊用手生動地比劃,觀眾屏息傾聽。故事結束時,滿堂喝彩。
能說50個故事的小野是位古稀之后為興趣而執業的民間說書人,如今101歲的她,已是說書界最年長又最有活力的人物。
2011年海嘯摧毀了她在福島的家后,她便立誓要將災民經歷融入口述藝術。
“我活著就是為了講述,”小野任由淚珠滾落面頰。她表示,想到民間故事或海嘯的記憶可能被遺忘,讓她感到害怕。
每天,她都會寫日記,還會用黏糊糊的納豆——一種發酵大豆制成的食物夾著兩片松軟的白面包吃。
小野說,最近她“已經不再夢見活著的人”,夢中出現的都是過去的朋友和家人。她說,她決心一直講故事,直到有一天與他們重逢。
并非超齡工作都有利于長壽
這五位百歲老人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一個信念:工作不是負擔,而是生命的一部分。
對他們來說,勞動不僅延續了生計,更賦予了生活的意義。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 并非所有形式的“超齡工作”都利于長壽。本文中提到的百歲老人,大多是基于熱愛和自愿在繼續工作。
有研究表明,職業生涯中長期從事高體力消耗工作的人,老年后出現認知障礙的風險反而更高。
總而言之,百歲老人們通過工作保持的身心活躍、社會連接、生活目標感以及積極心態,是他們長壽健康的關鍵。
這提示我們,高質量的晚年生活或許不在于完全休息,而在于找到自己熱愛并能量力而行的事情。
-本文資料部分來源于:紐約時報-
未經許可,請勿二次轉載
轉載授權請聯系原作者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微博
易簡傳媒為一家新三板掛牌公司(股票代碼:834498),旗下新媒體微信粉絲2500萬+,講述各行業的精彩故事,歡迎大家關注以下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