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兒立冬!常言道“冬至餃子夏至面”,立冬吃什么?按照大自然的規矩,吃肉就行。飯搭子組想起來了嘬骨頭,就去找骨頭館子看看。
說起來,在北京骨頭館是在鹵煮、羊蝎子之外,另一種能獨立撐起一頓大餐的品類。究其原因,與鹵煮、羊蝎子類似,骨頭食材辨識度高,以各類家畜骨頭為主角,自帶記憶點,不用依賴其他配菜撐場面。
再有就是吃法有專屬儀式感,啃肉、吸髓的互動體驗強,能滿足“沉浸式干飯”的需求。骨頭的口味適配性廣,醬香、清燉等做法覆蓋不同偏好,單人或多人聚餐都合適。
![]()
在北京的街頭,骨頭館子里豬肉骨頭最流行,是多數門店的核心品類。這大約是因為第一豬骨頭性價比更高,價格親民,適合大眾消費場景。其次骨頭講究“嘬”,豬骨骨髓飽滿,肉質軟糯,適合醬鹵、紅燒、熬湯等主流做法。還有最重要的,豬肉溫和不刺激,受眾群體更廣,老人小孩都能接受。
當然,牛羊骨頭也不少。牛肉骨頭主打“牛骨湯”、“醬牛骨”之類的的特色門店,適合喜歡濃郁肉香的人群。
羊肉骨頭多集中在清真館子,為了與羊蝎子火鍋區別,常以“羊棒骨”為招牌吸引顧客,一旦打出名聲,“好這一口兒”的回頭客就常來捧場,不怕沒有生意做。
![]()
不管是什么肉的骨頭,“大棒骨”是骨頭館子里永遠的頭牌。當然,最主流的還是豬肉大棒骨。
大棒骨的核心食材是豬的腿骨,帶著大塊的精肉——骨頭上的都是精瘦肉,燉煮后火燒也罷、烤制一下也好,那從內而外飄溢出的香氣,令人垂涎欲滴。鼓囊囔的肉,讓人還沒有動手,就已經有了“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暢快,一下子明白了“大快朵頤”的滿滿幸福感。

骨頭的經典在“嘬”,就是吸骨髓。“先啃肉、再敲骨、吸精髓”,那是比直接啃肉還能吃透大棒骨的鮮味。
待把骨頭上的肉啃完,用小錘子輕輕敲裂骨頭中間,力度別太大,以免有碎骨渣,露出里面的骨髓。
最爽的是直接對著骨孔吸吮——嘴唇貼緊骨頭用力一吸,骨髓就能滑進嘴里。小時候,吸完了還不舍得扔,要用筷子頭在骨頭里頭反復搗騰,把所有剩下的骨髓、油脂全吸出來。大人們還會往骨孔里淋點湯汁或生抽,味道更足。
現在骨頭館子里準備了吸管,大庭廣眾之下,直接用嘴吸實在是“吃相難看”,又不好意思用筷子頭搗鼓,很讓人失落。
![]()
醬骨頭的只是骨頭的做法,豬牛羊的骨頭都可以“醬”,最常用的是當然還是豬骨,一般也是用豬筒骨、就是豬腿骨。分為前腿骨和后腿骨,肉質緊實不柴,醬鹵后軟糯入味。
還有一種是豬脊骨,有點類似與羊蝎子,只是不用火鍋(用也無妨)。這是老百姓熟悉的吃法,性價比高,骨頭兩側附著的瘦肉更多,特別適合喜歡“啃骨頭”人群。
![]()
骨頭館是最容易連鎖經營的餐飲品類之一。這不難理解:
一是產品標準化難度低,骨頭燉煮的配方、時長、調味可量化,無需依賴資深大廚;
二是品類聚焦易運營,主打骨頭相關菜品,供應鏈、后廚流程簡化,復制效率高;
最重要的,食客基數大且需求穩定,客單價親民,家庭聚餐、日常簡餐等場景均能覆蓋。

在北京尋找啃骨頭的館子,無論是醬香濃郁的醬骨、滋補暖胃的羊棒骨,還是創意融合的牛骨火鍋,都能找到令人滿足的選擇。
豬骨,有家“董家大院骨頭莊”,其醬大骨是招牌菜。店家自稱使用40余種香料慢火燉足6小時,醬香濃郁。店內環境適合家庭聚餐。
還有一家字號是“犟骨頭”,是天津起家的網紅品牌,2017年進入北京,以“老湯慢燉+麻辣醬香”風味出圈。這應該是目前骨頭品類連鎖經營的頭部品牌之一,據說全國有超300家門店,北京已經覆蓋到海淀、朝陽、通州等10余個區域。(
羊棒骨,有一家“骨氣鼓氣秘制羊棒骨”,是京城羊棒骨的“網紅”。號稱以新西蘭進口羊棒骨為主打,骨髓飽滿、肉質細嫩,搭配秘制湯底燉煮至脫骨。
招牌“羊棒骨鍋”分量扎實,骨髓可直接用吸管吸食,搭配油麥菜、水晶粉等涮菜解膩。目前在北京有6家分店,推薦中關村店、大興龍湖天街店。
飯搭子組選擇了豬大棒骨,那是從小到大藏在心底的美味。
立冬時節嘬骨頭,解饞!

聲明:文中使用圖片除特別標注外,包括封面圖片均來自百度圖片搜索結果,如涉及使用不當,請聯系后刪除。
提示:
* 本文為“食材界”原創,歡迎業內外媒體轉載。轉載請在后臺回復“轉載”了解相關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