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梁萌)2025年11月5日13時,在灞橋分局長坪路派出所轄區某社區,一名84歲老人接到一通“兒子”打來的電話,對方稱其遇緊急情況需要用錢,將派人上門取走4萬元現金,老人信以為真,隨即取出現金交予陌生男子。
![]()
11月5日14時30分,老人家人得知此事后察覺異常,立即報警。經初步核實研判,此為典型“冒充家屬類”電信詐騙手段。分局刑偵大隊、情指中心、長坪路派出所迅速形成案件專班,凝聚強大合力。
11月5日17時,經過一系列分析排查,民警鎖定了三名可疑男子,但三人作案過程中刻意遮蔽面部,為案件偵辦增加了難度。
11月5日21時,民警沿線追蹤,發現三人多次更換交通工具,并于當晚9時分頭逃離我省,追捕人員迅速開展跨省追擊。
![]()
11月5日23時,在河南某市,民警成功抓獲剛剛抵達的犯罪嫌疑人一名。經過突審,于1小時之內分別在不同地點抓獲其他兩名犯罪嫌疑人。
![]()
11月6日0時,三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到案,此時距離老人家人報警還未超過10小時。灞橋分局將乘勝追擊切實維護轄區治安穩定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灞橋公安提示:詐騙人員利用老年人對晚輩的深厚關愛,編造緊急、嚴重的虛假事件,營造緊張氛圍,使老人在慌亂中無暇思考,輕易轉賬。此時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1.保持冷靜,核實為先。接到類似電話,切勿輕信,第一時間通過親屬常用電話、視頻通話等方式直接核實情況,切勿通過對方提供的聯系方式溝通。
2.公職人員執法有規范。公檢法機關辦案不會通過電話要求群眾轉賬或繳納“贖金”“罰款”,更不會讓群眾私下向個人交付現金,凡是此類要求均為詐騙。
3.警惕現金交付。詐騙分子多要求現金交付以逃避追蹤,遇此情況務必警惕,切勿輕易前往陌生地點交付財物。
4.及時報警。如發現被騙,立即保存通話記錄、聊天記錄等證據,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為案件偵破爭取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