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融媒11月7日訊(記者 任雪娜 通訊員 陳宇)近日,芝罘區人民法院駐芝罘區綜治中心速裁團隊僅用15天的時間,成功調解了一起涉案標的近500萬元的中小微企業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推動“法院+綜治中心”解紛機制向實質化邁進,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原告煙臺某建材公司是芝罘區的一家小微企業,被告山東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則是一家中型建筑企業。雙方自2024年7月起簽訂了多份《材料采購合同》,由原告向被告供應五金材料,合同總金額538萬余元。原告依約履行全部供貨義務并開具發票后,被告未按時支付全部貨款,經對賬確認,尚欠貨款461萬余元。原告多次催要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訴訟。
案件受理后,原告申請財產保全,法院依法凍結被告名下的6個銀行賬戶。被告隨即提出保全異議,稱凍結會影響公司正常經營,承諾若被判令付款將以現金支付,并以其名下位于芝罘區的一處商業房產作為擔保,請求解除賬戶凍結。法院委派綜治中心速裁法官第一時間介入并聯系雙方當事人,考慮到一家是小微企業,一家是中型企業,案涉460多萬元貨款對兩家來說數額不小,如果不盡快解決,將給兩家企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原告認為,擔保房產價值遠低于保全金額且變現困難,不同意解封;被告則主張,該房產面積達517.9平方米,每平方米市場估價約為1.5萬元,且無抵押查封,價值足以覆蓋保全金額。雙方僵持不下。
為實質性化解糾紛,法官組織雙方現場勘察,并耐心開展調解工作。法官從優化營商環境、護航企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引導雙方換位思考、互諒互讓:一方面,提醒被告作為違約方應誠信面對,爭取諒解;另一方面,勸導原告考慮被告當前經營困難,給予合理寬限,維系合作基礎。
經法官不懈努力,雙方最終達成了調解協議:原告申請解除對被告的保全措施,放棄房產擔保;被告則在賬戶解凍當日支付首期貨款36萬元,剩余款項分四期付清。調解當天,法院即出具民事調解書,原告提交解保申請,雙方握手言和,并表示將繼續合作。結案后,速裁法官持續跟蹤履行情況,目前被告已按期支付首筆款項,并承諾將嚴格履行后續付款義務。
本案是芝罘區人民法院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的生動實踐,速裁團隊快速響應、柔性司法,最大限度降低企業訴訟成本,實現案結事了,為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法律支持單位:山東助商律師事務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