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經濟第一縣慈溪,即將迎來屬于自己的第二條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鐵路橋。
這意味著慈溪將從杭州灣的交通末梢一躍升級為長三角的重要樞紐。
在很多人印象里,慈溪作為浙江縣域經濟的領頭羊,交通理應四通八達。
但事實恰恰相反,慈溪GDP高達2928.64億元,卻長期飽受高鐵焦慮。
過去幾十年,慈溪人眼睜睜看著周邊縣市相繼步入高鐵時代,自己卻因地理因素,成了浙江省高速鐵路網中一個尷尬的孤島。
目前,慈溪老百姓出行往往需要先奔波至鄰縣余姚的余姚北站,這種手無寸鐵的現狀,與慈溪強勁的經濟實力形成了鮮明對比。
慈溪的交通命運,與跨越杭州灣的工程奇跡緊密相連。
慈溪的第一座跨海大橋是杭州灣跨海大橋,2008年通車。
當年,這座全長36公里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首次將寧波至上海的陸路距離縮短了120多公里,讓汽車告別了必須繞行杭州的歷史,也讓慈溪從地理邊緣變成了經濟發展的橋頭堡。
![]()
盡管這座大橋極大便利了公路物流,但速度有限,無法滿足高效率、高頻次的人員流動和商務往來需求。
而第二座跨海大橋,就是正在建設的杭州灣跨海鐵路橋。
作為通蘇嘉甬高鐵的控制性工程,這是杭州灣上一座關鍵的鐵路橋。高鐵通車后,從慈溪出發,最快16分鐘即可抵達寧波,35分鐘直達上海。
從寧波全域看,到上海虹橋的全程時間也將被壓縮至51分鐘。這標志著滬甬兩地正式步入1小時交通圈。
當地學者坦言,這條新的跨海通道,對慈溪而言遠超一個交通項目,它更像一把啟動未來發展的金鑰匙。
通蘇嘉甬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慈溪設站后,將直接融入國家級的黃金交通網。
此外,在省級戰略中,慈溪正與余姚聯合打造前灣新區。
高鐵的到來,將為這片GDP合計超4000億的區域裝上強大引擎,形成更強的區域協同競爭力,共同打造杭州灣南岸的新增長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