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明確“對稀土等相關物項依法依規開展許可審查,對符合規定的申請予以許可”的表態,并非簡單的政策放寬,而是中國稀土產業從“資源管控”向“規則主導”升級的戰略信號。
這一精準施策既守住了國家戰略安全底線,又釋放了合規貿易活力,為產業鏈上下游、全球供應鏈穩定及產業長期發展注入多重確定性利好。
利好一:管控升級+合規放行,價格與話語權雙重提升
此次新政的核心邏輯是“精準管控而非全面封鎖”。商務部通過全鏈條許可審查,將稀土開采、冶煉技術、含中國稀土成分≥0.1%的制成品等納入監管,徹底堵死了通過第三方轉賣規避管制的漏洞,確保戰略資源不流入敏感領域。
而對合規申請的許可放行,則意味著在管控框架下,全球合法需求仍能獲得穩定供應,這種“有控有序”的模式直接強化了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的定價權。
供給端收緊已成定局:國內開采配額向頭部集中,北方稀土一家拿下全國近70%輕稀土開采指標,中小產能因環保不達標持續退出;海外產能嚴重滯后,美國新產能推遲至2027年釋放,歐盟自主計劃產能利用率不足20%,重建完整產業鏈需8-10年技術爬坡。
需求端則呈爆發式增長,新能源汽車、人形機器人、風電三大領域構成“三駕馬車”,2025年全球稀土供需缺口預計達3.5萬噸。供需失衡疊加政策管控,推動稀土價格中樞持續上移,氧化鐠釹價格已較上月上漲12%,機構預測明年一季度有望突破70萬元/噸,直接增厚上游開采、冶煉企業利潤。
利好二:產業鏈閉環受益,龍頭企業訂單與技術雙豐收
新政通過技術出口管制,鎖定了中國在稀土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全球90%的冶煉分離產能和領先的磁材制造技術被嚴格保護,境外企業難以通過技術獲取實現快速擴產,為國內企業構筑了堅固的技術壁壘。
這種優勢直接轉化為訂單紅利:中國稀土的重稀土產品訂單已排至2026年2月,北方稀土僅特斯拉Model Y車型的磁鋼訂單就占總產能25%,金力永磁憑借墨西哥基地近岸供應優勢,拿到歐盟風電企業2.1萬噸長單。
產業鏈各環節均迎來發展機遇:
上游龍頭企業憑借配額優勢坐享價格上漲紅利,中國稀土作為中重稀土“國家隊”,全球市占率超80%,凈利潤彈性預計超300%;
中游磁材企業通過技術升級搶占高端市場,正海磁材的機器人專用磁材市占率有望突破30%;
![]()
下游回收產業被納入管控體系,華宏科技等企業年處理廢料可提煉5000噸稀土氧化物,營收同比增長55%,循環經濟價值獲市場重估。
利好三:穩定全球供應鏈,打造合規貿易新生態
商務部強調“優化許可流程、適用通用許可等便利化措施”,傳遞出中國愿與各方加強合作、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積極信號。
這一表態打破了“稀土管制=斷供”的誤解,讓全球合法應用企業吃下“定心丸”——新能源汽車、風電、電子制造等民用領域的合規需求將獲得持續保障,避免了產業波動對全球綠色轉型和科技進步的沖擊。
對于全球市場而言,中國稀土新政建立了“合規即放行”的明確預期,推動形成以中國規則為核心的稀土貿易新生態。數據顯示,歐盟、日本對中國稀土進口依賴度分別高達82%和91%,特斯拉、優必選等國際巨頭均依賴中國稀土磁材供應。
新政通過規范貿易流程,既滿足了全球合理需求,又倒逼境外企業遵守中國出口管制規則,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在全球稀土產業鏈中的核心樞紐地位。
從“資源牌”到“技術牌”再到“規則牌”,中國稀土產業的戰略升級正穩步推進。商務部的許可審查新政,既守住了國家戰略安全的“底線”,又打開了合規貿易的“天花板”,在供需缺口擴大、技術壁壘加固、全球需求爆發的多重共振下,稀土產業鏈將迎來長期景氣周期,龍頭企業的價值重估之路已然開啟。#中國稀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