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正濃,南京各大公園的彩葉樹開始“上妝”,尤其是烏桕,率先進入觀賞期。11月6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在中山植物園月牙堤與莫愁湖公園看到,烏桕葉子逐漸變紅,與翠綠的樹葉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往打卡,感受秋日韻味。
![]()
月牙堤 景區供圖
月牙堤畔烏桕紅
中山植物園的月牙堤因恰似一彎新月落入前湖而得名,是植物園內連接水光山色的點睛之筆。目前,堤上烏桕樹已披上彩衣。明黃、亮橙、猩紅的葉片交織,與澄澈湖水相映,形成對稱的夢幻倒影。風拂過時,水面漣漪輕漾,倒影搖曳,如印象派畫作,為游客鋪開一幅“樹影平湖晚照”的詩意畫卷。
“月牙堤有400多米長,小道兩側種植大量烏桕樹。每當秋季來臨,隨著溫度降低,烏桕的綠葉逐漸變為金黃、杏黃、火紅、紫紅,很有情調。”中山植物園工作人員介紹,烏桕是江南秋日重要的觀葉樹種,其葉色絢爛,自古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人們用它的綠葉給織物染色,獲得黑色衣物。百姓們將烏桕種在房前屋后,不僅可以欣賞浪漫秋色,更重要的是一年的燈油錢便可省去。烏桕種子外面包裹的白色蠟質假種皮,可制蠟燭和肥皂。種子亦富含油脂,榨取的種子油可作燈油。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了烏桕種子的多種用途:“子中仁壓取清油,燃燈極明,涂發變黑,又可入漆,可造紙用。”
![]()
堤上烏桕樹已披上彩衣
莫愁湖邊一樹秋
莫愁湖北區荷花精品園內,一棵臨水而立的烏桕“消息樹”同樣進入高光時刻。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中曾嘆:“楓之丹,桕之赤,皆為秋色之最濃。”而今,莫愁湖畔的這棵烏桕,正是這句古語最詩意的印證。
![]()
烏桕“消息樹” 莫愁湖供圖
記者看到,這株烏桕“消息樹”樹冠從金黃漸染至絳紅,斜伸枝干探向湖心,宛如一幅漸變畫。陽光透過葉片,波光瀲滟處,樹影倒懸湖中,紅黃交織的葉與碧綠湖面相融,仿佛被大自然精心調色一般。
![]()
烏桕葉片逐漸變色
景區工作人員介紹,北區荷花精品園的烏桕當前進入觀賞期,而南門烏桕大道預計11月中下旬全面變色,形成火炬般的秋色長廊,建議游客選擇清晨或午后前往,感受柔光穿透彩葉的靜謐之美。
![]()
烏桕進入觀賞期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昇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