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ICU里的“闖關戰”
撰文 | 祝余
我叫小美,13歲,來自農村。去年夏末,我本該在教室里備戰期末考試,卻突發一場危及生命的重病。ICU里,那些圍繞著我的儀器滴答聲,到現在還清晰地印在我的腦海里[1]。
發病:從“小感冒”到“站不起來”
故事開始于入院前4天的一個午后。那天我突然覺得渾身發冷,額頭燙得嚇人,體溫表顯示足足有39℃。接著,臉上先冒出小紅點,慢慢就蔓延到胳膊和肚子;吃下去的東西全吐了不說,一天還拉好幾次肚子。爸媽急忙帶我去村里的衛生院,醫生開了退熱藥、止吐藥和口服補液鹽。可連續吃了3天藥,我的情況反而更糟:疹子越出越密,手腳冰涼得厲害,連開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尿量也比平時少了好多。
![]()
圖1 患兒軀干皮疹
等到第4天早上,我連坐起身的力氣都沒有,呼吸也越來越困難,意識還慢慢變得模糊。爸媽嚇壞了,趕緊把我轉到了市里的大醫院。
入院:渾身是“管子”的日子
剛到醫院那會兒,我整個人昏昏沉沉的,只記得護士姐姐幫我量了體溫、測了血壓,醫生則用手電筒照我的眼睛,還輕輕按壓我的肚子。后來聽媽媽說,當時我的體溫是38℃,心率每分鐘110次,血壓卻只有80/40mmHg——醫生說這是“休克”的表現。
等我清醒一點,就看見身上多了好多東西:鼻子上扣著個大面罩,呼呼吹著氧氣,后來才知道這是10L/min的高流量氧療;胳膊上扎著留置針,透明的液體正慢慢輸進血管里。醫生按我肚子的時候,右上腹有點疼,他說我的肝臟比正常孩子大(肝右肋下3cm,肝濁音界13cm),還伴有腹水。最讓我不舒服的是右腋窩,這里腫了個硬包,一碰就疼,摸起來也比別的地方熱,醫生說這是“化膿性淋巴結炎”。
接下來幾天,各種檢查挨著做。拿到結果時,我才知道情況不輕松:白細胞計數飆到31.4×10?/L(正常范圍是4-10×10?/L),C反應蛋白超90mg/L,血清降鈣素原119.6ng/mL,醫生說這代表我身體里有嚴重感染。后來做心臟超聲,發現心臟收縮力變差,射血分數僅40%(正常范圍是50%-70%),還帶點輕度二尖瓣反流;腹部超聲也提示輕中度腹水。
最關鍵的檢查要數腋窩那個硬包了。醫生在超聲引導下,用細針抽了里面的膿液去做化驗。幾天后結果出來了:膿液里培養出了“鮑曼不動桿菌”,而且是“多重耐藥株”,簡單說就是很多常用抗生素都治不了它,只有替加環素和克林霉素在藥敏試驗里顯示有效。同時我的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陽性,醫生說這提示我還同時感染了A組鏈球菌。
最終醫生告訴爸媽,我得的是“中毒性休克綜合征(TSS)”。是由A組鏈球菌產生的毒素引發了全身炎癥反應,再疊加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才讓病情變得這么兇險。后來我才知道,這種病由產生超抗原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化膿性鏈球菌感染引起,死亡率極高,會導致高熱、皮疹、休克,還會傷害心臟、肝臟等多個器官,快速診斷和正確治療對于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至關重要[2],幸好我們來得不算晚。
救治:ICU里的“闖關戰”
因為病情危重,我被送進了兒科ICU(PICU)。在這里,我經歷了一場又一場“闖關”:
我闖的第一關是“穩住循環”。剛進ICU,我就輸了兩次大劑量生理鹽水,每次20mL/kg,可血壓還是沒上來。醫生只好在我右側大腿的靜脈里插了根粗管子(中心靜脈導管),同時泵入三種藥物: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護士姐姐告訴我,前兩種能把血壓提上去,最后一種能幫心臟更有力地工作。那陣子,我手腕上總綁著血壓計,每小時都要測尿量,醫生說這是為了確保我的器官有足夠的血液供應。
闖過循環關后,第二關就是“對抗感染”。一開始,醫生先給我用了廣譜強效抗生素控制感染;直到腋窩膿液的培養結果出來,才把抗生素換成了對病菌更有效的替加環素和克林霉素。
第三關是“清除感染源”。入院第3天,醫生給我安排了手術。他們在全麻下,把我腋窩那個化膿的包切開,放掉里面的膿液,還埋了一根引流管。術后每天都有護士姐姐來換藥,雖然有點疼,但我心里清楚,只有把膿液徹底清干凈,我的病才能好得更快。
在ICU待的9天里,我每天都盼著能傳來好消息。到了第4天,我的體溫降到37.8℃,醫生把腎上腺素停了;第6天的時候,去甲腎上腺素也停了,血壓能自己穩住,回到正常范圍;第7天復查血常規,白細胞和C反應蛋白都明顯降下來了;第8天再做檢查,腹部超聲顯示腹水已經沒了,心臟超聲也提示我的心臟收縮力在慢慢恢復。
治愈:復查結果正常,皮膚處于恢復期
入院第9天,醫生告訴我,我可以轉出ICU了。
出院那天,陽光灑在身上暖暖的,我終于能自己邁開步子走路,也能像平時一樣正常吃飯了。
出院1周后,爸媽帶我回醫院復查。醫生檢查我手心和腳心時,發現皮膚開始脫皮,他跟我說,這是TSS恢復期的“正常表現”,剛好說明我身體在慢慢好起來。那天復查的所有指標都正常,醫生說我不用再吃藥了,只要注意休息,就能回學校上課了。
參考文獻:
[1]P A, J PV. Toxic shock syndrome complicated by co-infection with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BMJ Case Rep. 2025 Sep 1;18(9):e264010. doi: 10.1136/bcr-2024-264010. PMID: 40890017.
[2]Hansen NS, Leth S, Nielsen LT. [Toxic shock syndrome]. Ugeskr Laeger. 2020 May 11;182(20):V11190673. Danish. PMID: 32400378.
醫學界急診領域交流群正式開放!
加入我們吧!
本文來源:醫學界感染頻道
責任編輯:葉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