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鄭亞雷)近日,西安交大二附院腫瘤內科郭卉教授團隊與神經外科張熙教授團隊、麻醉手術部等多科室協作,成功為一名晚期肺癌腦膜轉移患者完成脊柱港植入及顱內化療。該技術的成功開展,不僅顯著提高了患者治療依從性與生活質量,也為晚期腫瘤腦膜轉移的綜合治療開辟了新的路徑。
![]()
這是一位晚期肺癌患者,因持續頭痛、惡心嘔吐伴肢體無力半月入院。經腦脊液脫落細胞學檢查確診為腦膜轉移。面對病情迅速進展、傳統治療效果不佳的挑戰,醫院迅速啟動多學科診療(MDT)機制,組織腫瘤內科、神經外科、麻醉手術部等相關專家聯合會診。
經多學科深入論證,最終確定了“脊柱港植入聯合顱內化療”的個體化治療方案。腫瘤內科郭卉教授團隊負責評估全身化療方案與患者耐受性,神經外科張熙教授團隊則精準規劃微創植入手術路徑。該方案在獲得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
手術當日,在麻醉手術部的密切配合下,神經外科張熙副主任醫師團隊憑借微創介入技術,成功將脊柱港藥物導管精準植入患者蛛網膜下腔并引至顱內目標區域。隨后,腫瘤內科郭卉主任醫師團隊同步完成術后首次顱內化療給藥。整個手術過程順利,具有耗時短、創傷小的特點。術后患者恢復良好,已成功接受首次化療及腦脊液采樣。此前因反復腰穿所致的痛苦與恐懼得以徹底解除,患者頭痛、惡心等癥狀亦顯著緩解。
實體瘤腦膜轉移是惡性腫瘤晚期的嚴重并發癥,患者預后不理想。傳統鞘內注射化療作為主要治療手段,因操作復雜、需反復腰穿,長期存在感染風險高、患者痛苦大、藥物誤注可能性多等問題,一直困擾著臨床診療。
此次“脊柱港植入及顱內化療術”為這一難題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該技術通過精準靶向給藥,使高濃度化療藥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區域,實現對腫瘤細胞的“精準打擊”。
![]()
與傳統方式相比,脊柱港技術具有多重優勢:治療更精準,藥物直達顱內病灶,提升療效;操作更安全,避免反復穿刺,顯著降低感染與出血風險;患者更舒適,徹底擺脫反復腰穿痛苦,減輕心理負擔;流程更便捷,醫生可隨時通過港體完成給藥與采樣,簡化診療流程,便于動態監測病情。
此項技術的成功開展,是該院腫瘤內科與神經外科緊密協作,圍繞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與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目標取得的一項重要突破。該成果不僅標志著該院在腫瘤精準治療領域實現新進展,也進一步提升了醫院在全國腫瘤診療領域的影響力。接下來,西安交大二附院將繼續深化多學科協作模式,聚焦臨床急難重癥,持續推進技術探索與創新,為更多惡性腫瘤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精準的診療服務,為我國醫學事業進步貢獻堅實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