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的統籌部署下,磐石市人民法院依托交叉執行機制,成功執結一起長達近十年的房屋占有返還糾紛案。被執行人孔某主動配合法院完成涉案危房的交接,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該起糾紛的源頭,要追溯到2013年,樺甸市某公司通過破產程序,合法購得當地一處廢棄醫療器械廠區的廠房,并于2018年順利完成產權登記,成為廠房的合法所有權人。然而,就在該公司辦理手續的過程中,2014年,被執行人孔某悄然搬入未交付的廠房,從此開啟了長達近十年的居住生活。
期間,公司負責人多次與被執行人孔某協商,甚至出具書面通知,要求其停止侵權、搬離廠房,但被執行人孔某始終置之不理。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公司無奈向樺甸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2022年,樺甸法院經審理作出判決,明確要求孔某在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返還涉案房屋。
本以為判決會終結糾紛,可孔某對生效判決依舊置若罔聞,堅決拒絕履行騰退義務。公司申請強制執行后,因涉及本地人員居住等復雜情況,執行工作陷入僵局,遲遲未能推進。
交叉執行顯鋒芒
為打破執行困境,保障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相關規定,指定磐石市人民法院對該案開展交叉執行。
接到任務后,磐石法院執行法官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帶領團隊干警前往樺甸市涉案廠區,開展全面核查工作。干警們先后多次實地勘察,詳細記錄廠房墻體開裂、雨天漏水等破損情況,拍攝大量照片固定證據;同時,通過走訪社區、鄰里,全面了解孔某的居住狀況、生活來源及思想動態,為后續執行工作制定精準方案提供了堅實依據。
剛柔并濟解堅冰
執行法官深知,簡單粗暴的強制執行雖能快速交房,卻難以化解矛盾,甚至可能引發新的問題。秉持“司法為民”的理念,法官團隊選擇“剛柔并濟”的執行方式,一邊明確法律底線,一邊傳遞司法溫情。
初次上門時,面對孔某的警惕與抵觸,法官并未急于施壓,而是先耐心傾聽其生活困境,再逐一指出危房存在的安全隱患——“墻裂得能塞進手指,下雨天漏得沒法住,您何苦守著這危房?”,同時詳細釋明其拒不履行生效判決、非法占有他人財產的法律后果。但孔某仍不為所動。
第二次上門,法官不僅再次明確孔某的法律義務,還帶來了更貼心的解決方案:主動聯系當地街道、社區,聯合商討孔某的后續安置事宜,打消其“無家可歸”的顧慮。此后,執行干警一次次奔波于磐石與樺甸之間,第三次、第四次……每一次上門都帶著新的安置進展和真誠關懷,不斷為孔某答疑解惑,用實際行動展現法院解決問題的決心。
終于,法官的堅持與付出融化了孔某心中的堅冰。他坦言:“之前覺得心里委屈才不肯搬,沒想到法官這么為我著想,不僅講法律,更幫我解決生活困難,我再不配合就說不過去了。”最終,孔某主動提出搬離,并積極配合法院完成了房屋交接。
法治溫情繪閉環
當破舊的房門終于敞開,陽光照進危房的那一刻,法治的正義與民生的溫度,在此刻完成了最美的“雙向奔赴”。這場持續十年的“占房困局”,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