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金普新區金石灘街道金滿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好奇實驗小課堂”熱鬧開場,志愿者李笑彤老師帶著小朋友們,用保鮮膜、鹽粒和擴音喇叭,上演了一場關于“聲音跳舞”的奇妙冒險。
![]()
“今天我們請‘聲音’來當魔術師,看看它能不能讓鹽粒跳舞。”李老師蹲下身,手里拿著一個玻璃杯,聲音溫柔得像春風。她輕輕將保鮮膜蒙在杯口,手指沿著杯沿壓了一圈,確保薄膜繃得緊緊的,像一張透明的小鼓面。接著,她捏起一小撮鹽粒,手腕輕輕一抖,鹽粒便均勻地撒在了保鮮膜上,像撒了一層細砂糖。
![]()
“現在,聲音來啦!”老師掏出手機,點開一段輕音樂,把放音器貼在杯壁旁。孩子們立刻屏住呼吸,小腦袋湊成一團——杯中的鹽粒只是微微顫動了幾下,像沒睡醒的小精靈,懶洋洋地不愿動彈。“咦?怎么不動呀?”許檸薇小朋友皺著小眉頭,小手指戳了戳杯壁,小聲嘀咕。旁邊的許檸簫小朋友攥著小拳頭,眼睛瞪得溜圓:“是不是聲音不夠大呀?”
李老師笑著晃了晃手里的擴音喇叭:“對啦,聲音的力量有大有小,我們給它‘加加油’!”她把喇叭口對準玻璃杯,示意孩子們:“來,我們一起喊‘啊——’,看看聲音能不能讓鹽粒跳得更高!”
“啊——”10多個小朋友仰起頭,扯著嗓子喊了起來。就在這時,神奇的一幕發生了:保鮮膜上的鹽粒突然像被施了魔法,“唰”地一下跳了起來!有的鹽粒蹦得老高,落下時還打了個轉;有的聚在一起,像在跳圓圈舞;還有的順著保鮮膜的震動滑來滑去,仿佛在追逐嬉戲。
“跳起來啦!鹽粒真的跳舞啦!”孩子們瞬間炸開了鍋,小嘴巴張成“O”形,有的拍著小手歡呼,有的干脆從椅子上站起來,恨不得鉆進玻璃杯里看個究竟。李老師趁機引導:“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手機的聲音振動小,鹽粒就‘懶得動’;喇叭的聲音振動大,鹽粒就能‘跳起舞’啦!”
實驗尾聲,老師打開投影儀,屏幕上出現了不同頻率聲音的“花紋”:低頻聲音的花紋像平靜的湖面,一圈圈漣漪慢慢蕩開;高頻聲音的花紋像炸開的煙花,細碎的線條向四周擴散。“以前覺得科學離我們好遠,原來聲音就在身邊,還能讓鹽粒跳舞!”活動結束時,張一小朋友舉著自己的“實驗杯”,鹽粒還沾在保鮮膜上,像留著“跳舞”的腳印。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工作人員看著孩子們的笑臉說道:“實踐站提倡我們關愛未成年人,我們想到用‘小活動’點亮‘大教育’,這場實驗課就是想告訴孩子們:科學不是冷冰冰的公式,而是藏在生活里的小驚喜。只要保持好奇,身邊處處都是課堂。”通過這場活動,讓每個孩子都能帶著好奇心出發,在實踐中觸摸真理,在探索中成長為自己的光。
![]()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