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航天局的衛星鏡頭下,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的法希爾市周邊出現了令人心悸的“異常色塊”。
地面浸透鮮血后在太空視角下形成的暗沉痕跡。
這場沖突已持續18個月,截至2024年10月,聯合國難民署數據顯示超700萬人流離失所,15萬余人喪生,僅法希爾市淪陷后一周內,就有近500名平民在婦產醫院遭集體殺害。
當暴行清晰地呈現在地球軌道的觀測設備中,這場連太空都能見證的浩劫,為何遲遲得不到國際社會的有效遏制?
![]()
法希爾的淪陷不是偶然的軍事潰敗,而是蘇丹內戰升級的“標志性節點”。
2019年蘇丹民眾革命推翻奧馬爾·巴希爾政權后,蘇丹武裝部隊(SAF)與快速支援部隊(RSF)曾組成聯合政府,但權力分配的矛盾很快讓盟友反目。
快速支援部隊由巴希爾時期的“金戈威德”民兵改編而來,長期掌控達爾富爾地區的資源,而蘇丹武裝部隊則試圖收回地方控制權,2023年4月雙方因“軍隊整合方案”談崩,沖突正式爆發。
不同于普通的“正規軍 vs 民兵”對抗,路透社2024年8月的調查顯示,RSF不僅擁有數萬兵力,還配備了土耳其制無人機、俄制裝甲車,甚至通過秘密渠道獲得了便攜式防空導彈,這讓沖突從一開始就陷入“勢均力敵”的血腥僵局。
![]()
而衛星捕捉到的“血色痕跡”,正是這場僵局中平民的噩夢。
2024年9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下屬的地球觀測站公開圖像,顯示法希爾市西南部的居民區、醫院周邊存在“大面積異常反射光譜”,結合當地醫護人員向無國界醫生(MSF)提供的證詞,這些區域正是RSF實施“逐戶清剿”的重點地帶。
更令人揪心的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報告指出,這種屠殺模式與1994年盧旺達種族滅絕初期的“有組織清理”高度相似,且RSF還針對性地襲擊非阿拉伯族群。
今年3月,蘇丹最大難民營“卡布卡比亞”遭襲擊時,武裝分子曾喊出“只留阿拉伯人”的口號,造成超600名平民死亡。
![]()
可為何如此明目張膽的暴行,持續發酵與“資源與利益”鏈條逃不了干系。
聯合國安理會2024年7月的秘密報告揭露,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聯酋)是RSF最核心的支持者。
阿聯酋通過也門、乍得的秘密港口,向RSF輸送了至少2000噸武器彈藥,包括突擊步槍、迫擊炮和無人機配件。
作為回報,RSF將其控制區的黃金開采權交給阿聯酋企業,僅2024年上半年,就有超12噸黃金從蘇丹西部運往阿聯酋,價值約7億美元。
面對指控,阿聯酋始終以“不干涉內政”否認,但《衛報》獲取的英國政府內部文件顯示,2024年3月法希爾被圍困時,英國官員曾私下要求非洲聯盟外交官“淡化對阿聯酋的批評”,理由是“維護英阿之間的能源合作”。
更諷刺的是今年9月,蘇丹民間武裝在RSF陣地繳獲了一批英制L85突擊步槍,英國國防部僅含糊回應“可能是非法流通的舊武器”。
國際社會的“集體沉默”,讓蘇丹的人道危機雪上加霜。
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蘇丹有3200萬人急需糧食援助,其中法希爾市的平民已陷入“以牲畜飼料充饑”的絕境。
![]()
世界糧食計劃署的運輸車隊因“安全原因”,近一個月來僅有15%的援助物資能進入達爾富爾地區。
無國界醫生駐蘇丹負責人在10月的聲明中無奈表示,“我們的醫院缺藥、缺繃帶,甚至缺用來清洗血跡的水,而國際社會的制裁和施壓,始終繞開了真正的關鍵方”。
非洲聯盟提出“分階段停火方案”,要求RSF撤出法希爾市,SAF開放人道通道,同時由非洲國家組成“維和觀察團”監督執行。
盡管RSF暫時拒絕了方案,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10月的安理會會議上強調,“只要主要支持方停止輸送武器,沖突雙方就有回到談判桌的可能”。
![]()
目前,挪威、德國等國已推動聯合國安理會起草新決議,計劃對向RSF提供武器的實體實施制裁,而民間組織也在全球發起“為蘇丹發聲”的倡議,呼吁跨國企業停止與涉事勢力的資源合作。
這些行動雖緩慢,卻為蘇丹的未來保留了一絲希望。
蘇丹的悲劇,不是“遙遠的災難”,而是對國際社會道義的考驗。
衛星鏡頭下的血色痕跡,幸存者的泣訴,都在提醒我們:沒有“不知情”的托辭,只有“不作為”的遺憾。
只要國際社會能摒棄利益糾葛,用實際行動施壓沖突方、支援人道救援,就仍能阻止悲劇進一步蔓延,不讓達爾富爾的土地再被鮮血浸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