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從來不是奢侈品,它是治愈內心疲憊的平價良藥。
![]()
十年前, 赴東歐旅游途中認識了阿梁,朋友介紹他是位在滑稽界有著響當當名聲的編劇。我暗忖一個長得圓滾滾,甚至說話有點木訥的人和滑稽沾不上邊啊,他真是專業制造笑料的人?
和阿梁相處熟悉了,才發現和談天說地相比,他更喜歡觀察。朋友聚會,東家長西家短地閑聊,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不定在他創作的哪一部滑稽戲里便出現了似曾相識的某個人物或情節。而朋友們也喜歡聽他說事,他講述時自己不笑,聽的人卻忍俊不禁。我印象中他有次去王汝剛家討論劇本,二人說到激動時阿梁居然脫掉鞋襪光腳坐在沙發上。那天告辭回家,人還在路上呢,王汝剛的電話已經打來了,說沙發上有一只陌生的臭襪子,是不是他的?阿梁低頭一看,還真是的,他忘情到只穿上一只襪子就匆匆離開了。可見阿梁心系的是劇本,疏忽的是生活小節。
還有一次阿梁去前輩笑嘻嘻家談創作,快到中午飯點,笑嘻嘻留他吃碗面后繼續聊劇本,阿梁左等右等不見老先生進房間,當他尋到灶間,只見笑嘻嘻抱怨說今天的面條怎么煮不熟?阿梁低頭一看,鍋里煮的哪里是面條,分明是塊抹布。老先生有著2000多度的近視不假,但眼力不濟還在開小差,滿腦子都是聊到一半的劇情,于是上演了一幕生活情景喜劇。
滑稽前輩的創作態度影響著阿梁,他常提起楊華生先生對笑的理解:滑稽戲的笑分為無害的笑、有益的笑和有害的笑。確實,觀眾對什么樣的笑心知肚明,糊弄不得的。
幾天前,偶然見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資助的重大文藝創作項目中有“‘筆耕不輟 笑果累累’梁定東藝術生涯60年演出季——《又見紅茶坊》”的信息。有這等大好事,阿梁竟然連一點口風都不露。要說當年的《紅茶坊》確實是一代人的記憶,而阿梁正是這部電視情景喜劇的制片人和總編導。如今再提《紅茶坊》,從數字上就讓人佩服:它從2000年元旦開播,一周一集,一共拍攝了315集,陪伴了觀眾整6年。說起創作《紅茶坊》的初衷,阿梁至今記憶猶新:
![]()
紅茶坊 華君武 題
上世紀90年代末,上海的街頭巷尾如雨后春筍般地開出了一家又一家“紅茶坊”。紅茶坊接地氣,品茶、嘎訕胡、約會或“斗地主”都行。阿梁每次去喝茶都有收獲,因為他從這扇窗里看到了形形色色上海普通人的生活常態,創作靈感由此萌發。
有一天阿梁進茶館時正遇見老板大發雷霆,原來伙計失手將供臺上的財神爺打碎了,老板訓斥道財神被打碎了店里還能興旺嗎?哪料伙計不慌不忙地說,有啥關系,你再去請一尊不就行了。
這讓阿梁大受啟發,老板解不開的結被伙計一句話輕松化解了。回來后他立即創作了《綁架財神》的劇情。故事的起因是小混混偷走了老板平日里當作親爹供著的財神菩薩,他原以為老板為了生意興隆,肯定會花錢贖回的,但事情最終反轉了,老板在眾人的說服下既破除了迷信,又協助公安民警抓獲了綁架財神的小混混……
![]()
鄭辛遙畫梁定冬
還有一次阿梁聽到店老板與幾個伙計在商量請形象大使的事。七嘴八舌中有伙計甚至獅子大開口說應該請香港四大天王之一來撐門面。阿梁以這件令他啼笑皆非的事創作了《形象大使》,他在嬉笑幽默中讓人明白,無論什么年代,好產品好質量好服務才是硬道理,顧客認可了,用不著請明星,自家就是形象大使……
從25年前的情景喜劇《紅茶坊》到今天的獨腳戲專場《石庫門的笑聲》,阿梁始終在把有主題、有溫度、有笑料的上海滑稽帶給觀眾。笑從來不是奢侈品,它是治愈內心疲憊的平價良藥,而海派喜劇作家阿梁60年的耕耘,正是用笑聲串聯起城市的記憶、溫暖了歲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