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籌備兩三年,熱鬧了小半年的滬語電影《菜肉餛飩》終于包好煮熟,熱氣騰騰要出鍋上桌了。筆者有幸在拍攝期間現場探班,客串路人甲,雖然我那個路人甲的鏡頭最終被剪掉了,但餛飩煮好后,還是有幸以參演嘉賓的名義先睹為快,嘗到了頭一鍋,如果要問我這碗餛飩的米道哪能,我的回答是:“米道老靈額,再來一碗。”
![]()
前幾天在一個活動上見到影片的主演周野芒老師和潘虹老師,潘虹老師問制片人顧曉東,待會兒說到電影是不是不能劇透?其實,這個問題無需擔心,因為從片方放出的三四條預告片和此前各位主創接受媒體采訪時的透露,觀眾早已大致了解了劇情——退休工人老汪(周野芒飾)為兒子小汪(徐祥飾)操心婚事,到人民公園相親角找對象時,結識了老金(陳國慶飾)、美琴(茅善玉飾)、阿芳(王琳飾)。幾個中老年人一邊操心著孩子們的婚姻大事,一邊相互之間擦出火花,糾結著是否、又如何開啟一段新的人生旅程。在全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上海更以超過37%的60歲以上人口占比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的背景下,《菜肉餛飩》這部以“低齡老人”或者說“輕老年人”為主角的電影,實際上是率先開啟了“關注關懷老年人”這個新的電影賽道。
![]()
這個新賽道有雙重含義:一重是從電影市場的角度,Z世代的年輕人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熟悉的是網游和短視頻,已經不再是大銀幕觀眾的主流人群,反倒是已經步入中老年的60后、70后,伴隨中國電影市場的繁榮長大,保留了大銀幕觀影的習慣,有必要為他們定制內容,把他們“挽留在”或者“吸引回”大銀幕市場;另一重是老齡社會里,養老問題既是重要的社會議題,也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包括電影在內的各類藝術不能視而不見,要關注到老年人的情感世界、健康問題,寬容和鼓勵老年人合理的情感乃至生理需求。當然,我們不能苛求藝術提供答案,把問題擺出來引起關注和討論,就盡到了藝術的責任。
從藝術上說,《菜肉餛飩》的編劇金瑩本來是個資深的紀錄片編導,轉型寫小說做編劇,自然延續了自己拍攝紀錄片時發現的題材,也延續了紀錄片的紀實性風格,所以《菜肉餛飩》的故事并不以戲劇性和傳奇性抓眼球,也不存在害怕劇透的問題。但影片中潘虹老師的角色設置是神來之筆——在預告片里,老汪哪能一邊用腳踏車帶著妻子(潘虹飾),一邊還與美琴(茅善玉飾)互生好感呢?這一點要保密,留待觀眾自己到影院去解開謎底。
![]()
一部沒有傳奇人物、離奇情節,不靠故事的跌宕起伏來吸引人的電影,讓觀眾看什么呢?這個問題就像美琴對老汪講過的一句話,“菜肉餛飩啥個稀奇啦,到處都吃得到”,那老汪還邀請美琴來家里包餛飩,吃的又是什么呢?我的回答是,雖然老汪和美琴早已在國際飯店里喝過咖啡,吃過下午茶,也已經在美琴小姐妹開的特色餐廳里吃過飯,甚至還一起在中老年人匯集的歌廳酒吧里跳過舞,但兩個人能在家里包餛飩,意義大不同。這碗餛飩里,吃的是“家常米道”,實際上是“家人”的味道,也就是“家”的味道。
事實上,餛飩在這部戲里一直承載的都是“家”的味道——退休工人老汪之所以每個星期都很認真地買菜、剁餡子,儀式性地包一頓餛飩,目的就是為了招待在外面居住忙工作的兒子回家來吃這頓飯,因為兒子曾經最愛吃媽媽包的餛飩。其實,我們每個人家里都有一道媽媽或爸爸做的飯菜,口味上未必比得上飯店里的專業廚師,但那是自己家里獨有的味道,是媽媽的味道或者爸爸的味道。如果我們繼續追問下去,這個媽媽或爸爸的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其實,答案已經不在舌尖上,而在媽媽和爸爸用心準備的一道道工序,在這一道道忙碌的工序中爸爸媽媽融進去的濃濃的愛。我們之所以眷戀爸爸媽媽給我們做的飯,是記憶著飯菜里那份愛。
![]()
所以,對于老汪給兒子包餛飩或者老汪給美琴包餛飩來說,重要的不是最終出鍋的菜肉餛飩的口味,而是這個忙碌的、有愛的過程。吃餛飩的人如果理解了這碗餛飩的含義,家常的菜肉餛飩就變得格外美味,如果吃餛飩的人僅僅把它看成一頓飯,那就沒啥稀奇的了。在影片結尾,老汪品嘗了兒子給自己包的餛飩后,才發現兒子才得了媽媽的真傳,自己包的餛飩味道反倒真的很一般,但這絲毫沒影響他每周都要認認真真地為兒子包一碗餛飩,兒子也每周都回來吃這碗餛飩。餛飩不過是父子團聚的載體,對獨居的老汪來說,只有兒子回來了,房子才不再僅僅是一個遮風擋雨的建筑,而變成了一個有溫度的家。
![]()
既然吃餛飩吃的不是口味,而是包餛飩的過程,那么看這部電影,也不在于看打打鬧鬧的情節,而在看幾位老戲骨哪能用上海話演繹自己的角色。例如常被人誤以為是香港演員的王琳在劇中飾演阿芳,開口那地道的上海話很是讓人驚艷;潘虹老師早在電影《股瘋》中就以滬語演繹過一個潑辣的公交車售票員,這次換一種幽幽的風格演一個無處不在的角色又會給人什么感覺?陳國慶和茅善玉,一個是知名的滬語滑稽戲演員,一個是滬劇頂梁柱,都以滬語作為自己的表演工具,但是這次用滬語來演電影,演得怎么樣?正宗不正宗?到位不到位?夸張不夸張?這些就像包餛飩的一道道工序,是真正的看點所在。至于早年以豹子頭林沖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周野芒,近年來以滬語電影《愛情神話》中的老烏突然翻紅,這一次又以滬語擔綱主角,表演上有無突破?所以,《菜肉餛飩》中的味道,是值得反復咀嚼,細細品味的。
![]()
一碗看似家常的菜肉餛飩,包含的情感線其實并不簡單,既有老汪和妻子素娟的夫妻情,也有老汪與兒子的父子情,還有老汪與美琴的新戀情,老金和阿芳的所謂“兄妹情”,老汪與老金的朋友情,小汪的戀情友情……作為觀眾的你會留意哪條線,感動于哪種情,個中味道,只有來上一碗,親自來嘗嘗才曉得。
原標題:《新民藝評|劉海波:《菜肉餛飩》吃出了屋里廂的溫情》
欄目編輯:蔡瑾 文字編輯:江妍
來源:作者:劉海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