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上的皰疹早就結痂掉了,但那刀割、火燒般的劇痛卻依然纏繞不休,夜不能寐……這正是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在作祟。
![]()
帶狀皰疹好了為什么還會痛?
新加坡貢方堂TCM中醫皮膚科專家丘保潤解釋,帶狀皰疹由水痘 - 帶狀皰疹病毒引起,急性期表現為皮膚上成簇的水皰和劇烈疼痛,而“后遺神經痛”則是病毒損傷神經后,炎癥與瘀血長期滯留經絡導致的“后遺癥。丘醫師結合臨床經驗,總結出3大核心成因。
1.急性期治療不及時/不徹底:病毒“留根”傷神經
很多人在帶狀皰疹急性期(出水皰時),只關注 “消水泡”,卻忽視了“抗病毒 + 護神經”—— 若病毒未被徹底清除,會長期潛伏在神經節內,持續損傷神經纖維,導致神經傳導異常,即使水皰結痂,疼痛也會持續存在。尤其急性期疼痛越重、水皰范圍越廣,后遺神經痛的概率越高。
2.氣血瘀阻:經絡 “堵了” 才會痛
中醫認為,帶狀皰疹病毒屬“熱毒之邪”,熱毒侵襲時會“灼傷經絡、耗傷氣血”;急性期過后,熱毒雖減,但氣血運行不暢形成“瘀血”,堵塞在神經經絡中,就像“水管堵了水流不通”,不通則痛,這是后遺神經痛最核心的病機。這類患者的疼痛往往“固定不移”,像針刺、刀割或電擊樣,夜間更明顯。
3.體質虛弱:年齡大、免疫力差易 “留痛”
50歲以上人群、糖尿病患者、長期熬夜或大病初愈者,免疫力較弱,神經修復能力差——即使病毒被控制,受損的神經也難以自行修復,瘀血更易長期滯留,導致后遺神經痛持續時間更長、疼痛更劇烈。部分患者還會因長期疼痛導致焦慮、抑郁,形成“痛→情緒差→更痛”的惡性循環。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有什么癥狀?
針刺樣痛:如無數細針持續扎刺。
燒灼樣痛:皮膚表面有火燎般的灼熱感。
電擊樣痛:突然發生的、沿神經走向的過電般劇痛。
緊束樣痛:感覺身體被帶子緊緊捆綁。
痛覺超敏:輕觸衣物或微風拂過都會誘發劇烈疼痛。
![]()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中醫怎么治療?
針對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氣血瘀阻、經絡不通”的核心病機,丘保潤醫師推薦“內服血府逐瘀湯活血通絡 + 外用貢方堂御膚膏鎮痛修復”的方案。他解釋:“內服是‘通瘀’,清除經絡里的瘀血,解決疼痛根源;外用是‘鎮痛 + 修復’,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緩解不適同時促進神經修復,兩者結合比單一調理見效更快、更穩。”
1. 內服:血府逐瘀湯,活血通絡、行氣止痛
血府逐瘀湯由桃仁、紅花、當歸、生地黃、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殼、甘草、柴胡組成。
方解
桃仁、紅花、當歸、生地黃、川芎、赤芍:活血化瘀、養血潤燥,直接打散經絡中的瘀血,同時避免活血傷陰;
柴胡、枳殼、桔梗: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氣行則血行”,通過調暢氣機促進瘀血排出;
牛膝:引藥下行,讓藥效直達疼痛部位(尤其腰腹、下肢的后遺神經痛),同時強筋健骨;
甘草:調和諸藥,減輕活血藥對脾胃的刺激。
加減妙用
若疼痛劇烈(電擊樣、燒灼樣):加延胡索、乳香、沒藥,增強通絡止痛效果;
若伴隨濕熱殘留(局部皮膚發紅、輕微灼熱):加黃柏、薏苡仁,清熱利濕;
若體質虛弱、氣血不足(乏力、面色蒼白):加黃芪、黨參,補氣養血,助瘀血排出;
若有寒凝(遇冷疼痛加重):加桂枝、生姜,溫通經絡,散寒止痛。
![]()
2.外用:貢方堂御膚膏,鎮痛修復、直達痛點
貢方堂御膚膏由多種名貴中藥材精制而成,藥力透皮吸收,直達病所。它能起到活血消腫、清熱定痛的作用,快速緩解局部癥狀。
用法:清潔疼痛部位并擦干(避免用力摩擦),取適量御膚膏均勻涂抹,輕輕按摩 1-2 分鐘(以皮膚吸收為準),每日 2-3 次(疼痛明顯時可加涂 1 次);避免涂抹在未愈合的傷口或黏膜部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