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交二航局一公司船舶分公司青年工程師團隊走進武漢小學四年級課堂,以“船舶”為主題,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兼具知識性與家國情懷的科普課。這是中交集團“萬名工程師進課堂”活動的具體實踐,展現了央企在科普教育中的責任與擔當。
![]()
作為“萬名工程師進課堂”活動的生動縮影,此次科普教學打破了傳統課堂的邊界。工程師們以多媒體課件為主線,輔以三維動畫和實物模型,構建了從船舶基礎知識到大國重器的完整認知體系。課程從“什么是船舶”切入,結合“舟、筏、舫、艦”等漢字的演變,并融入《江雪》《楓橋夜泊》等古詩中的船舶意象,讓孩子們在文化熏陶中了解船舶的歷史脈絡。隨后,課程重點介紹了中交集團自主研發的大國重器——“二航長青”和“二航卓越”,講述它們在杭州灣跨海鐵路橋、廈金大橋等國家重大工程中的貢獻。工程師們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浮力原理、船舶穩性設計等科學知識,以及特殊作業裝置實現國產化突破的技術細節,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我國船舶工業的硬實力。
![]()
互動環節氣氛熱烈。孩子們踴躍提問:“船舶浮起來和曹沖稱象是一個原理嗎?”“為什么船搖來搖去不會翻?”工程師們結合船舶“冷知識”,用“船也有壓艙石,就像不倒翁”“船舶的‘眼睛’是衛星導航”等生動比喻,將復雜的物理原理和導航技術轉化為易于理解的語言。當工程師提到“技術突破離不開數學和物理知識”時,孩子們眼中閃爍著光芒。工程師們鼓勵他們:“建設海洋強國,需要你們從小打好基礎,未來去探索更多船舶科技的奧秘!”
課程結束后,孩子們仍熱情不減,圍在船舶模型旁認真觀察、熱烈討論。“這是不是‘二航長青’的起重臂?”“方形的船底是不是更穩?”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在親手觸摸和互動交流中變得鮮活,科學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悄然萌芽。
此次校企聯動,是中交集團“以專業賦能教育、以責任培育未來”理念的具體體現。孩子們在近距離了解大國重器的過程中,不僅增長了知識,也激發了愛國情懷與科學興趣。未來,中交二航局一公司船舶分公司將繼續深耕科普教育,以船舶為媒,讓更多孩子感受“中國智造”的魅力,為培育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助力海洋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 周荔華 劉坤|王莉 熊夢根)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