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交通是城市運轉的“血脈”,更是串聯民生幸福的“紐帶”。今年以來,神木市聚焦群眾出行“急難愁盼”問題,以新能源汽車補能、跨區道路暢通、夜間出行安全為三大核心發力點,用基礎設施的“硬升級”換取群眾出行的“軟體驗”,讓便捷、安全、舒心的出行感受深度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近日,陜西神木城投公共服務有限公司在市區再添兩處便民新設施。在東興街北段盈泰大廈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內,白灰色的充電設備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市民王小玲剛將新能源汽車平穩停入車位,便熟練地插上充電槍,通過手機掃碼后,屏幕上立即顯示出實時電量與充電功率。“以前總擔心續航不足,跑遠一點就焦慮,現在城區充電點越來越多,出門心里踏實多了。”王小玲看著屏幕上跳動的數值,笑著說道。
![]()
同時投入運營的還有位于濱河新區金控大廈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站。這兩處充電站的精準落地,源于神木城投對群眾“充電難”問題的深入摸排與精準施策。該公司工作人員魏佳介紹:“我們前期調研發現,城區部分區域存在充電設施覆蓋不足的問題。此次新增的兩處站點特意選址在人口密集、車流集中的區域,每個站點都有八個充電車位,配備480KW整流柜一拖八分體式直流充電機,可滿足不同新能源車型的快速充電需求。”
截至目前,陜西神木城投公共服務有限公司已累計建設運營25處新能源汽車充電站點,配備充電樁149臺,提供充電停車位267個,覆蓋城區17處核心區域及周邊8個鄉鎮,為群眾綠色出行構建起堅實的“補能網絡”。
在解決群眾“充電難”問題的同時,神木市同步推進交通路網的優化提升,將改善重點投向承載著城區與鏵山片區聯動功能的鏵山路。
之前鏵山路因車道狹窄,經常擁堵。如今,經過改造的鏵山路已實現“華麗變身”,雙向四車道寬敞平整,嶄新的交通標線清晰規范,更引人注目的是即將要投入使用的人行天橋。
![]()
在鏵山路與麟州街道交叉口,新建人行天橋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工人們正忙著對防護欄進行刷漆、橋面清潔等,為正式啟用前做最后準備。鏵山大橋項目設計院中設咨詢項目負責人顏鐘介紹:“鏵山路串聯老城商業區與鏵山片區,為東西向交通干道,改造后設雙向四車道,可極大解決人車混行擁堵現象,大幅提升周邊小區、學校出行效率與安全。鏵山大橋建成后,也將促進城區組團互聯,提升出行效率。”
![]()
夜幕降臨,神木城區新型路燈次第亮起,暖黃色的光線照亮了市民的夜行路。在鏵山路上,接孩子放學的家長與散步的市民愜意同行。市民張雪指著路邊的燈桿感慨道:“新換的路燈,燈桿線條好看,外觀精致,燈光也很柔和,晚上散步,能感受到咱們這兒的夜晚環境在一點點變舒服。”
![]()
據了解,今年以來,神木市在對城區路燈更新與照明設施系統化升級過程中,共改造濱河路路燈595盞,鏵山路106盞,安居路、鏵西路、繼業路道路改造中同步改造路燈114盞。所有主光源配備智能光控系統,可遠程調控亮度、隨環境亮度自動調節路燈亮度,既保照明又節能,兼顧美觀與實用。
神木市以交通民生工程為抓手,持續暢通城市交通“微循環”。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不僅讓群眾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溫暖的民生力量。(馬倩 曹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