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作為 “十四五” 規劃收官與 “十五五” 規劃謀篇的關鍵節點,房地產行業正站在歷史轉折的十字路口。自 2021 年下半年步入深度調整期后,歷經四年政策優化與市場博弈,樓市在 2025 年 11 月迎來標志性變局:一是全面進入非限購周期,政策寬松達到歷史峰值;二是城市分化與產品升級形成結構性重構,“好城市 + 好房子” 成為市場核心邏輯。這兩大變局不僅重塑行業發展格局,更對購房者、房企、投資者提出全新挑戰與機遇,讀懂變局背后的邏輯與趨勢,成為把握市場脈搏的關鍵。
![]()
變局一:非限購周期全面到來,政策寬松釋放深層信號
2025 年 11 月,隨著北上深進一步優化限購政策,國內多數城市已全面放開房地產限制性措施,房地產行業正式邁入非限購周期。這一變局并非偶然,而是政策層面對市場供需關系變化的精準回應,也是 “止跌回穩” 基調下的必然選擇。
![]()
![]()
政策寬松的層層遞進與峰值表現
自 2022 年起,房地產政策調整呈現 “頻次高、力度大、范圍廣” 的特征,累計出臺優化政策約 3000 次,形成全方位支持體系。金融信貸端,“金融 16 條”“三支箭” 先后落地筑牢房企融資防線,2024 年 5 月起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 15%,房貸利率下限取消,疊加 5 年期 LPR 累計 1.15 個百分點的下調,當前 3.5% 的房貸利率與 2.65% 的公積金貸款利率均創歷史新低。
限購松綁則遵循 “由外及內、由弱到強” 的梯度推進:2022 年三四線城市全面放開,2024 年核心二線城市取消限購、廣州全面放開,2025 年北上深針對性優化,最終實現 “多數城市無限購” 的市場環境。與此同時,換房退稅、公積金提額、住房 “以舊換新” 等配套政策同步發力,從購房成本、交易流程、需求釋放等多維度降低置業門檻。
政策變局的核心邏輯與市場反饋
政策全面寬松的背后,是房地產行業 “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的定位回歸 —— 一頭連著消費,一頭連著投資,穩住房地產對穩定內需至關重要。但從市場表現看,政策效應呈現 “階段性回暖后轉弱” 的特征:2025 年 1-9 月全國百城新房累計銷售面積同比下降 6%,二季度邊際轉弱,三季度延續回落態勢,10 月受高基數影響降幅進一步擴大。
這一現象表明,單純的政策刺激已難以扭轉市場深層次矛盾。一方面,居民預期修復需要時間,房價下跌預期與收入不確定性導致置業決策趨于謹慎;另一方面,庫存結構失衡問題依然突出,截至 2025 年 9 月底,全國 50 個代表城市商品住宅可售面積達 3.1 億平方米,出清周期仍達 19.9 個月,三四線城市庫存壓力尤為顯著。政策變局的真正意義,在于打破市場流動性桎梏,為后續結構性調整創造穩定環境。
![]()
變局二:結構性重構加劇,“好城市 + 好房子” 主導市場走向
如果說政策松綁是樓市調整的 “外因”,那么市場供需結構的根本性變化則是 “內因”。2025 年 11 月,城市分化與產品升級的趨勢進一步固化,房地產市場從 “普漲時代” 徹底轉向 “結構性機會時代”,這一變局將長期主導行業發展方向。
城市分化:資源集聚下的 “強者恒強”
人口流動與經濟實力成為城市房地產市場的核心分化指標。2024 年數據顯示,一線城市內部呈現分化特征:廣州、深圳人口保持正增長,深圳新增近 20 萬人,廣州增長 15.1 萬人,而北京、上海人口由增轉降;中西部省會城市中,貴陽、長沙、南昌、西安、鄭州、成都等地憑借產業升級與公共服務完善,持續保持人口吸附力。
人口流動直接帶動土地市場與銷售市場的分化。2025 年前三季度,全國 300 城住宅用地出讓金同比增長 13%,其中一線城市增幅 24.5%,二線城市 26.3%,而三四線城市土地出讓金同比下降。宅地出讓金 TOP20 城市成交金額占全國比重達 61%,較 2024 年提升 10 個百分點,杭州、北京、上海前三季度涉宅用地出讓金額均超千億元,杭州更是突破去年全年水平。這種分化意味著,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空間將主要集中在經濟活力強、人口流入穩定的核心城市。
產品升級:改善需求驅動的品質革命
隨著住房短缺時代的結束,剛需需求逐漸飽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成為市場關鍵支撐。2025 年前三季度,全國重點 30 城 90-120 平方米新房成交占比保持在四成左右,120-144 平方米戶型占比已超 30%,多地 120 平方米以上大戶型成交占比持續提升,標志著市場進入 “改善主導” 階段。
購房者需求從 “有房住” 向 “住好房” 轉變,推動房企產品策略全面升級。頭部房企紛紛聚焦核心城市優質地塊,強化產品力競爭:中海地產 2025 年前三季度拿地金額 795 億元,其中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四城占比達 83%;綠城中國在杭州、上海、蘇州、西安四城的拿地金額占比超 70%。房企競爭焦點從單純的規模擴張轉向戶型設計、綠色建筑、智慧社區、物業服務等品質維度,“好房子” 的核心價值被重新定義。
市場大調整下的多方應對策略
2025 年 11 月的兩大變局,本質上是房地產行業從 “高速增長” 向 “高質量發展” 轉型的必然過程。面對市場調整,購房者、房企、投資者需立足自身定位,采取差異化應對策略。
購房者:理性擇址,聚焦居住本質
對于剛需購房者,當前政策環境提供了難得的置業窗口期。建議優先選擇人口流入穩定、產業基礎扎實的核心城市及都市圈衛星城,避開庫存高企的三四線城市。購房時重點關注性價比與居住舒適度,不必盲目追求 “大而全”,而是結合家庭需求選擇適配戶型與優質物業。
改善型購房者應把握 “以舊換新” 政策紅利,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區域的優質項目。關注房企品牌實力與產品力,重點考察綠色節能、戶型布局、社區配套等核心指標,同時兼顧房屋的流通性,選擇地段優越、配套成熟的房產,降低未來置換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