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休戰后,美國人心態變了,有人提出:別老想著輸贏,應該與中國共存,釋放了什么信號?
![]()
美國總統特朗普
隨著中美會談落幕,吉隆坡磋商的成果,已經正式公布了。
中美不僅約定暫停相關出口管制措施一年、也將24%的關稅休戰期延長到了一年之后。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對華挑起的“關稅戰”,以一種相當戲劇性的效果,漸入尾聲。
中方這邊以反制贏來了主動權,用實力捍衛了自身利益,讓我們在接下來跟美方打交道的過程中,占得了先機。
而美方這邊,心態也發生了一些微妙變化。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領袖亞當·史密斯,近日在一場論壇上公開呼吁中美放棄對抗,尋求共存之道。
![]()
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領袖亞當·史密斯
在他看來,美國一些人主張的“零和博弈”理念是不現實的,他不認為中美之間一方贏了、另一方就必須輸,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
他強調,美國必須承認,中國是一個永遠不會消失的大國,而中國也同樣需要認識到“美國不會消失”的事實,并在此基礎之上建立“共存需要”。
當然,他也看到了這其中的困難,知道中美兩個大國很難在一朝一夕之間達成“和解”,因此他主張雙方可以圍繞共同關心的議題,進行“艱難而細致”的談判,例如臺灣問題、經貿問題以及軍事平衡等等。
只要在這些問題上找到共識,他認為中美就能和平相處。
![]()
中美貿易往來密切
應該說,亞當·史密斯的觀點,相較于美國政壇的那些“對華鷹派政客”來說,還是比較務實一些的。
他看到了中國必將崛起的未來,也很清楚以美國當前的實力,難以阻擋時代發展大勢,所以干脆退而求其次,選擇一種“中美共治”的和平方案。
這種思潮不僅在美國政壇蔓延,也影響到了美國民間的對華輿論氛圍。
繼此前中文互聯網上的“賽博對賬”之后,不少美國網民通過網絡對中國有了新的了解。
而近期美國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公布的一份民調也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美國民眾認為,中美應該友好合作。
![]()
中美關系
這其實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美國因對“自身霸權地位可能跌落”的焦慮,或許會讓他們經歷一個陣痛期。
但最終在一次又一次對華圍堵失敗之后,美國終究不得不選擇接受現實,尋求跟中國緩和關系。
就比如這次中美經貿磋商,盡管特朗普極力掩飾,試圖將這次失敗包裝成勝利,但負責主導談判的美國財長貝森特,就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就在近日,貝森特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就宣稱美國可以在2年內,找到替代中國稀土供應的新方案。
但事實證明,美國由于自身的成本和技術問題,最快也要在5到10年內,才能構建起一套完整的稀土產業鏈。而那個時候的中國,早就實現稀土技術的更新迭代了。
![]()
美國財長貝森特
貝森特的豪言壯語,與其說是對中國的宣告,倒不如說是對自我的安慰。
畢竟特朗普的任期也只剩下3年多了,想要在他任期內解決稀土供應問題,本就不切實際,要想獲得穩定的稀土供應,就得學會以平等尊重的姿態跟中方打交道。
要是還想搞施壓制裁那一套、動不動就將中企拉入“出口管制清單”,最終只會是自討苦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