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基里連科,他從10歲就開始接觸籃球,很快成為享譽俄羅斯的天才,15歲就加入俄羅斯聯賽,隔年轉投莫斯科中央陸軍,首年就拿下聯賽冠軍,第二年就以19歲拿下MVP。
![]()
得益于這一段發揮,再加上國際大賽的成績,基里連科早早吸引到NBA關注,于1999年投身選秀大會。
即使名聲大噪,但在那個國際球員還不多的年代,選秀前關于基里連科的數據相當少,外界只耳聞到一位“白色J博士”的俄羅斯天才,反倒是對國際球員關注密切的爵士,在和魔術交易獲得的首輪24順位拿下他,基里連科也成為俄羅斯史上第一位首輪秀,同時也是最年輕被選中的歐洲球員。
對于當年的選秀評價,這位白人幾乎贏得外界一致好評,依照后來評估,如果能在后兩年參加選秀,完全是前10順位的大熱新秀。
當時的爵士選擇基里連科,大多還是考慮到馬龍和斯托克頓身旁的薄弱鋒線,但可惜的是,選秀之后,基里連科續留俄羅斯中央陸軍磨練,直到兩年后才正式加盟NBA;但當時已是猶他雙煞的尾聲,即便基里連科為爵士鋒線注入新血液,無奈兩位主將英雄遲暮,短短兩年后,斯托克頓退役,馬龍轉投湖人,而打響AK47名號的基里連科,大有接棒下一任核心的氣勢。
![]()
在加盟初期,同屆隊昆西·劉易斯建議基里連科選擇47球衣,結合他的名字,AK47之名不脛而走。和兩位老大哥搭檔的第一年,基里連科從替補打起,隨后進入首發;第二年馬特·哈普林加入,基里連科更多時間主打第六人,場均27.7分鐘打出12分5.3籃板1.7助攻1.5搶斷2.2蓋帽的全能價值,再加上超長臂展的防守威懾,這也開始成為他的球風特色。
2003-04球季,基里連科正式接班,場均16.5分8.1籃板3.1助攻1.9搶斷2.8蓋帽,在他的全能發揮下,加上杰瑞·斯隆的調教,即便球隊是少了兩大主將的平庸陣容,但爵士還是圍繞基里連科打出42勝40負,距離季后賽僅僅一步之遙。
當年度,基里連科打出當時聯盟唯一一次單周內兩次完成至少五項數據5+的表現,分別面對火箭19分5籃板7助攻8搶斷5蓋帽,面對尼克斯10分12籃板6蓋帽6搶斷5蓋帽,甚至當時單賽季能完成2次此項成就的,也只有他和奧拉朱旺二人。
![]()
逐漸全能之后,入選唯一一次全明星,獲得球隊六年8600萬頂薪續約,爵士也開始大筆砸錢續約補強,貌似基里連科領銜的新時代正在到來,但完全沒人想到,這位全能手的爵士命運,反而很快急轉直下…
隔年的基里連科再度打出15.6分6.2籃板3.2助攻1.6搶斷3.3蓋帽,拿下生涯唯一一次蓋帽王。但球隊因傷病問題戰績大滑坡;隔年繼續是場均15.3分8籃板4.3助攻1.5搶斷3.2蓋帽,連續三年入選防守陣容,入選唯一一次入選防守一陣。
最高光時刻,在于面對湖人,單場打出14分8籃板9助攻6搶斷7蓋帽,不到90秒之內連送科比四記蓋帽,看出科比職業生涯的最吃癟時刻。而命運也足夠玄妙,2016賽季,爵士主場特別為基里連科舉辦致敬之夜,恰好也是科比生涯最終戰,賽后兩人還單獨會面敘舊,頗有一絲英雄相惜的感嘆。
![]()
但在看似華麗的數據背后,基里連科的重要性反而急速下滑。布澤爾和奧庫逐漸開始接班球隊,而更關鍵的,是爵士選到了德隆·威廉姆斯。
在主帥斯隆的嚴苛要求下,這位樂透區新秀到賽季后半段開始穩定進入首發,場均10.8分4.5助攻也開始展現明星潛質。而在斯隆最擅長的擋拆戰術下,球隊開始陸續引進擅長擋拆的優質控衛和禁區搭檔,再加上基里連科開始出現健康問題,輪換位置邊緣化也在所難免,控運弱點和外線短板也在漸漸暴露,他的隊內情況也在開始出現危機。
上場時間縮減,擔任不擅長角色,再加上全隊最高薪資面臨的壓力,逐漸埋下未來基里連科和斯隆之間的矛盾導火線。2007-08賽季,基里連科主動要求交易,而此前他已經滑落到球隊第六人,甚至都并非替補進攻主力。
而球隊為了盡可能得到最大交易價值,選擇讓他從板凳回到首發小前鋒,他的傳導全能也開始重新成為第二陣容發動機。
![]()
但即便如此,基里連科的爵士后半段生涯受限于角色,整體狀況還是起伏不定,加上長年傷病影響和年紀增長,防守威懾也在下滑,終究難回巔峰。隨著爵士斯隆+德隆的時代落幕,基里連科合約期滿,球隊也無意挽留,雙方也順勢結束了10年合作。
帶著遺憾離開爵士后,基里連科2011年重回老東家俄羅斯中央陸軍,重新回到球隊核心后,再度帶隊拿下歐洲聯賽亞軍,拿下歐洲聯賽MVP和最佳防守球員,也再次引起NBA關注;而后加盟兩年2000萬加盟森林狼,打出2005-06賽季后的個人最佳表現,但隔年帶著冠軍夢想跳出合約,兩年310萬投身籃網后,卻在主帥基德的奇怪調度下被棄用,最后成為交易籌碼被送到76人后卻選中拒絕報到,這位大個子的NBA生涯,這么突然之間的畫下句號。
雖然NBA生涯難免失意,但基里連科依舊是俄羅斯史上最偉大的球員,在退役后全票當選俄羅斯籃協主席,繼續發揮他國內籃壇第一人的影響力。
![]()
回看基里連科的爵士生涯,屬實有些生不逢時。在年輕時沒能趕上猶他雙煞的全盛時期。而在巔峰時期,又遇到球隊接連補進新人打造新體系,不得不交出主力位置退居二線。
對于這樣一位NBA首發之上、全明星之下的球員,或許不少球迷會疑問,這樣的普通球員,有什么特別之處呢?
這背后的答案主要來自于他國際大賽表現。
在生涯最低潮之后,卻依舊敢在07-08賽季喊出交易申請,主要就在于當年度歐錦賽的強勢發揮,基里連科帶領陣中僅兩位NBA球員的俄羅斯男籃,以領跑全隊的場均18分8.6籃板2.2助攻2.4搶斷1.8蓋帽,奪下俄羅斯史上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歐錦賽冠軍。
![]()
半決賽對決歐陸強隊立陶宛,第三節被追平后,基里連科站出來2分鐘拿下8分1籃板1蓋帽,追回領先重新獲勝;總決賽獨得19分,率隊逆轉當時的西班牙艦隊,而他自己則是力壓多位NBA全明星,榮膺賽事MVP。
而后以他為首,俄羅斯男籃先后在2011年歐錦賽和2012年奧運會各拿一枚銅牌,前者為俄國史上第二銅,后者更是史上第一塊奧運獎牌,看出俄羅斯男籃領軍人物。參考國際大賽的表現,基里連科絕對值得相信,只要用對,這把AK47依舊具備和NBA一線球星對話的實力。
但問題恰恰在此,當時來看,基里連科的最佳使用說明書,就是讓他成為球隊體系運轉一員,賦予一定比例的持球進攻戲份,最好是擔任高低位之間游走的搖擺前鋒,而并非接球投射為主的側翼。
但在當年的球風環境下,這條路幾乎很難走得通。他的最大價值在于全能,國際賽場搭配個人能力都差他一步的隊友,更能凸顯出他的全面價值,但到了更強調個人能力的NBA,隊友也更出色,更不乏單項能力優于他的人存在,自然需要他把球權讓出,進而去擔任一些不擅長的尷尬角色。
![]()
從當時爵士的視角看,這樣的調度無可厚非,德隆、布澤爾甚至奧庫都更適合扮演主力。但到了當代,情況可能就大不相同了。小球風潮下,各位置間的區別也更模糊,后衛開始降低控球組織比例,負責更多的接球投射和無球跑動,單純的大個子內線球員也在開始失寵,而兼具機動性和高度、能夠無差別換防的不三不四前鋒反而逐漸成為王道。
以上種種,似乎都在印證,這把AK47在當今時代,或許會順利很多。
最適合對比的一個案例,應該就是德拉蒙德·格林了。
同樣主打全能,以他的身高在十年前自然是很難擔任首發禁區輪換的,但換個時代,靠著控球前鋒角色,以及符合當代無限換防的屬性,最終贏得最佳防守和冠軍榮譽。
想象一下,如果基里連科在當代打球,會是什么局面呢?
當然,并非是比較格林和基里連科之間的強弱,單就榮譽來看,格林的成績自然更勝基里連科,但格林應該也很難帶領俄羅斯征戰歐錦賽,甚至是擊敗加索爾兄弟奪冠。
對比來看,格林在對抗和籃板球,以及防守運轉,持球能力等等屬性上,都是略勝基里連科;但后者的得分能力,搶斷蓋帽價值,甚至協防覆蓋都應該更勝一籌。而基里連科的身材體型,也要更貼切當代大部分球隊期望的四號位尺寸。
![]()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論,不同時間的不同球風演變下,確實可以腦洞大開一點,當年一些帶有遺憾的球員,換個時空視野來看,可能就又大不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