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6日報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4日報道,華爾街頂級銀行家表示,未來幾年,中國內地、香港、日本以及印度有望吸引國際投資者的資金流入,這些投資者希望通過非美元資產實現投資組合多元化,同時尋求增長機會。
高盛集團首席執行官戴維·所羅門4日在香港舉行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參與小組討論時表示:“中國是全球規模最大、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無論在何種環境下,全球資本配置者都會持續關注中國。”
報道稱,此次為期三天的峰會于3日開幕,共有300位金融界領軍人物參會,所羅門便是其中一員。
在主題為“市場:趨勢、機遇與風險”的小組討論中,所羅門對中國內地和香港股市的前景持樂觀態度。
今年以來,香港基準股指恒生指數已上漲35%,躋身全球表現最佳的主要股指之列。本輪上漲主要由中國科技股推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今年早些時候憑借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人工智能模型引發全球關注之后,科技股的推動作用更為顯著。
今年前9個月,香港證券市場日均成交額達2564億港元(約合33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6%。
所羅門說:“無論是DeepSeek時刻,還是基于更常態化的長期視角,從全球范圍來看,許多中國股票看上去都極具吸引力。”
另一位參會嘉賓、摩根士丹利首席執行官泰德·皮克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說:“如果你相信在市場中投資者會獎勵優秀企業,并且分散投資至關重要,那么中國內地和香港市場就是獲得投資機會和回報的地方。”
皮克提到,許多涉足人工智能、機器人、電動汽車及生物技術領域的中國企業,已成功在香港融資以拓展業務。他表示:“這些企業不僅是國內領軍者,更是全球贏家。”
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的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香港新股募資額激增220%,66家企業在港交所主板共融資232.7億美元。
同樣參與小組討論的資本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邁克·吉特林表示,投資者持續將資金分散配置到非美元資產中,預計這一趨勢將推動更多資金流入亞洲市場。
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行政總裁、小組討論的主持人梁鳳儀指出,今年亞洲市場增長迅猛,明晟亞太指數上漲超20%,中國內地、香港、印度、日本及東南亞市場是主要推動力。
皮克也認同亞洲對國際投資者具有吸引力。他說:“很難不對中國內地、香港、日本以及印度的市場感到興奮。它們的發展歷程截然不同,但共同構成了全球視野下的‘亞洲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