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屯堡·家國六百年——屯堡文化交流傳播系列活動”之一——“屯堡文化調研采訪行”走進貴陽市花溪區石板鎮鎮山村、青巖古鎮。來自全國的媒體記者、網絡達人等一行十多人,實地調研采訪了當地屯堡建筑、傳統習俗、民俗技藝及屯堡文化保護管理、開發利用等情況,探尋屯堡文化內涵。
![]()
以明代屯軍為背景的鎮山村,是花溪軍事屯堡遺址的典型代表。調研采訪組一行沿著石巷,穿過石頭寨門,踏著青石板,觸摸古老的鎮山屯石墻,參觀傳統民居石板房,切身體會鎮山村作為“石板建筑的博物館”的魅力。在“波波堂”“嘉谷山房”等藝術文創工作室,主理人介紹了“藝術進村,發掘在地文化”相關情況。“嘉谷山房”主理人谷佳俊介紹說,鎮山村已集聚20多個藝術工作室,這些藝術家和文創主理人被聘為石板鎮“智庫”專家和閑置農房美學指導顧問,通過深挖當地建筑文化、屯堡文化、布依民族風情等文化資源,以藝術、文創的形式參與鎮山村“一院一景、一戶一韻”文化空間營建。“藝術家進入鎮山村后,將閑置民居變身畫室、陶藝工坊、影像工作室,帶動蠟染體驗坊、文化書屋等蓬勃發展,鎮山村悄然蛻變為充滿韻味的‘藝術聚落’,吸引眾多游客慕名而來。”石板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趙怡說。
從軍事堡壘發展為商貿要塞,600年青巖古鎮見證了兵商并重、多民族交融的歷程。“青巖因明朝屯兵而建鎮,商賈云集而立城。”在趙公專祠“青巖軍事文化與古鎮變遷展”上,青巖鎮文化站第一任站長袁建民向調研采訪組介紹了青巖的軍事戰略地位及其發展變遷歷程。實地踏訪中,古鎮勝跡隨處可見,交錯密布于鎮內的明清古建筑計有九寺、八廟、五閣、三洞、二祠、一宮、一院等共三十七處。參加調研采訪的成員表示,置身青巖古鎮,如同“穿越”到了明清時代,“一站式”感受到了古鎮中西交融、儒釋道兼容的文化內涵,以及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化底色。
![]()
據介紹,600多年前“調北征南”“調北填南”,貴州是衛所屯廣布的軍事戰略要地,大量中原和兩江地區的人口遷居黔地,600余年的文化交融沉淀形成了屯堡文化。屯堡文化作為貴州特色文化之一,其蘊含的明代中原文化基因與貴州本土文化融合共生,是貴州民族文化多元性的生動體現。2023年以來,貴州大力實施屯堡文化等歷史文化研究推廣工程,屯堡文化熱度空前,也催生了文旅熱潮。
此次調研采訪行活動還將深入安順、黔東南、黔南、黔西南等地,助力貴州構建更完整的屯堡文化學術研究體系,為屯堡文化研究傳播推廣提供決策助力,推動屯堡文化等歷史文化研究推廣取得新成效。
來源 | 貴陽網
編輯 | 趙子滟
統籌 | 吳亞鵬
編審 | 趙禾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