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日,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思在社交媒體發布簡短聲明:“我和特朗普總統一致認為,美中關系從未如此良好!”此言一出,國際輿論場掀起漣漪。
這一表態距他 10 月底在東京會見日本官員時 “聯合盟友遏制中國” 的強硬言論僅間隔三天,如此劇烈的態度轉變,讓美國的亞太盟友及國際觀察機構紛紛陷入困惑,而五角大樓隨后跟進的行動,則進一步印證了這種政策轉向并非偶然。
![]()
美國政策的轉向
赫格塞思在東京的表態曾為美國的盟友關系注入強心劑,10 月 28 日,他在與日本防衛大臣的聯合記者會上明確表示,美國將加快向日本部署 “宙斯盾” 系統,并推動美日澳三邊軍事演習常態化,言辭間多次強調 “應對中國挑戰是當前首要任務”。
當時在場的澳大利亞國防部代表還透露,五角大樓已草擬計劃,擬于 2026 年初在達爾文軍事基地增派 2000 名美軍士兵,以強化對南海方向的軍事威懾。
![]()
這種高強度的對抗姿態,與赫格塞思歸國后發布的社交媒體內容形成刺眼對比,有日本媒體直言 “這種政策搖擺讓盟友無所適從”。
政策轉向的背后,是美國國內日益嚴峻的多重危機,特朗普政府正面臨執政以來最嚴重的聯邦政府停擺困境,自 2025 年 9 月中旬國會兩黨未能就財政預算達成共識起,停擺已持續超過 50 天,波及國土安全、醫療保障等多個關鍵領域。
![]()
在華盛頓特區,聯邦雇員抗議活動已連續兩周舉行,數百名國土安全部工作人員舉著 “工作換溫飽” 的標語聚集在國會山附近,他們的工資已連續兩個月未能按時發放。
更令人擔憂的是民生領域的惡化,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已有超過 300 萬低收入家庭的食品券補助被迫中斷,紐約、洛杉磯等大城市的食品銀行前,清晨便排起長隊,部分民眾帶著孩子在寒風中等待救濟物資,這種場景在過去十年間極為罕見。
![]()
軍方受停擺影響的程度遠超外界預期,五角大樓發布的內部報告顯示,截至 11 月初,已有約 8 萬名軍事家屬因配偶停薪陷入經濟困境,其中駐德美軍基地有 1200 名家屬申請了社區救濟金。
裝備維護與訓練計劃也遭受重創,原定 11 月開展的 “福特” 號航母地中海部署任務被迫推遲,原因是造船廠因資金短缺無法完成必要的檢修。
陸軍第 101 空降師的冬季訓練強度縮減 40%,部分實彈射擊科目被取消,士兵們的訓練時長從每天 8 小時壓縮至 5 小時。
![]()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陸軍上校在接受軍事媒體采訪時坦言:“士兵們連家人的生計都無法保障,很難再讓他們專注于海外部署任務。”
特朗普政策的失敗
這種內部壓力直接傳導至外交與國防決策層面,特朗普政府此前試圖通過渲染 “外部威脅” 轉移國內注意力,但其效果在持續的民生危機面前逐漸失效。
![]()
民主黨在國會持續發難,眾議院議長多次公開表示 “不會為沒有意義的對外對抗撥款”,并聯合 12 名共和黨議員提出議案,要求削減 2026 財年國防預算中的 “印太戰略專項基金”。
前總統奧巴馬也罕見出面批評,稱當前政府 “將國內問題拋諸腦后,卻在海外浪費資源”,這番言論獲得超過 50% 的民眾支持率,給特朗普帶來巨大的輿論壓力。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開始顯現緩和跡象。
![]()
除赫格塞思的社交媒體表態外,五角大樓于 11 月 5 日正式宣布,提議恢復中美兩軍中斷已久的國防部直通熱線,該熱線自 2024 年初因美軍偵察機闖入南海空域事件中斷后,始終未能重啟。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同日也釋放善意,宣布將對價值約 120 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降低關稅,涵蓋電子設備、機械零件等多個品類,這是自 2023 年以來美國首次大規模調整對華關稅政策。
但這種緩和并未伴隨戰略布局的收縮,五角大樓在提議恢復軍事熱線的同時,并未暫停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調整,美軍第七艦隊的 “里根” 號航母仍按計劃在西太平洋海域巡航,且與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聯合反潛演習于 11 月 6 日如期舉行。
![]()
美國國務院還在推動與澳大利亞、加拿大的稀土合作項目,計劃投資 5 億美元在澳大利亞建設稀土分離廠,試圖逐步降低對中國稀土供應鏈的依賴。
有美國智庫分析師指出,這種 “一邊示好一邊布局” 的策略,本質上是為解決國內危機爭取時間與空間,待內部局勢穩定后,強硬政策仍有可能重啟。
![]()
美國政策的矛盾
特朗普本人的公開言論也透露出這種矛盾性,他在11月2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時表示,“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符合美國利益”,但隨后話鋒一轉,強調 “美國不會在關鍵領域妥協”。
這種表述被解讀為對國內選民與國際盟友的雙重安撫,既向選民傳遞 “專注解決民生問題” 的信號,又向盟友承諾 “不會放棄戰略威懾”。
![]()
而赫格塞思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進一步解釋,當前的對華政策調整是 “基于現實的戰術選擇”,并非戰略方向的根本改變,這番話被視作對盟友疑慮的直接回應。
國際社會對美國政策轉向的解讀呈現分化,中國外交部在 11 月 5 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歡迎美方通過對話解決分歧,但希望這種表態能轉化為實際行動”,同時強調 “在核心利益問題上中國不會讓步”。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則在記者會上刻意淡化赫格塞斯表態的影響,重申 “美日同盟的核心地位不會改變”。
![]()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的發言人則表示,將密切關注美國政策動向,“希望美方在對華問題上保持政策連貫性”。
美國國內對政策轉向的爭議同樣激烈,保守派媒體《華盛頓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批評特朗普政府 “向中國示弱”,認為這將 “損害美國的全球領導力”,而自由派媒體《紐約時報》則肯定這種調整,稱 “將資源從海外對抗轉向國內民生是明智之舉”。
兩派的分歧折射出美國社會在對外戰略上的深刻撕裂,這種撕裂也讓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搖擺更趨明顯。
![]()
結語
目前,中美兩軍尚未就恢復熱線溝通確定具體時間,關稅調整的落地細則仍在制定中,赫格塞思表態引發的連鎖反應仍在持續。
特朗普政府試圖在緩解國內危機與維持國際威懾之間尋找平衡,但聯邦政府停擺的僵局尚未打破,兩黨在預算問題上的分歧依舊尖銳。
這種內部困境與對外政策的交織,使得美中關系的未來走向充滿不確定性,而赫格塞思那句 “從未如此良好” 的表態,更像是美國政府在內外交困下的一次策略性發聲,其背后的真實分量,仍需通過后續行動進一步驗證。
![]()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