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 北京報道一條“低分上名校”的高考特殊類型招生渠道將得到規范。
教育部近日印發《關于做好2026年普通高等學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首次對綜合評價招生工作進行系統性規范。
綜合評價招生已經試點近20年,這種招生形式將考生的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高校自主測試成績等按比例合成綜合成績,賦予高校一定的招生自主權,有利于打破“一考定終身” 。
不過,綜合評價招生在定位、程序等方面還有待完善,特別是有些考生出于功利性目的參加綜合評價招生,給招生工作帶來一定困難。
《通知》提出,現階段原則上不擴大試點高校范圍和招生規模,逐步提高高考文化課成績占比,嚴控入圍校考的考生規模等。監管更加嚴格、精細。
專家認為,對綜合評價招生進行系統性規范,有利于高校更好錄取綜合素質優秀的生源。
“綜合評價招生是在高考普通批之前錄取,我建議考生不要放棄這個機會,給考上名校增加一份保障。” 山東大學本科生余青(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她的錄取成績比同專業的高考統考生低了5分。
2007年,中南大學率先試點綜合評價招生,依據高考成績和學校綜合測試成績進行錄取。
2011年,浙江省開展了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和統一高考“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浙江工業大學、杭州師范大學率先試點,如今已覆蓋浙江省內幾十所高校。
浙江大學2025年“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計劃高達1050人,約占本科生錄取總人數的16%。強基計劃實施之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浙江省的大多數招生計劃也是投放到“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目前國內約百所高校實施綜合評價招生,主要集中在浙江、上海、山東、江蘇、廣東、北京等省份,高校陣容包括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上海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上海紐約大學、昆山杜克大學等名校。同時,大量省屬本科重點高校參與其中。
對考生來說,多數高校綜合評價招生的錄取門檻比高考統招要低,這對于綜合素質優秀但高考發揮不佳的考生是一個利好。
以山東師范大學為例,2025年綜合評價招生中新聞學專業的最低分為493分、平均分為521.55分,而高考統招中新聞傳播學類專業的最低分為568分、平均分為571.5分,分別相差75分、49.95分。
“我剛讀高中時,曾考慮過出國讀本科,所以特別注重各科的均衡,以及從事公益活動。這些幫助我在綜合評價招生中建立了優勢,因為山東大學綜合評價招生對高中期末考試成績、參加社區服務都有明確要求。” 余青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對于高校來說,通過綜合評價招生也能拓展多樣化生源。
北京師范大學一支研究團隊對近7000名綜合評價錄取的大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雖然綜合評價學生的高考成績普遍低于統一高考錄取的績優學生,但一方面,近年來生源質量不斷提高,與普通考生的差距逐漸縮小,另一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反思能力更為出眾,普遍具有創造性實現目標與克服挑戰的自信。
高考規劃專家婁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綜合評價招生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是一個機會,但并非大多數考生的‘福利’。”
“這是因為,一方面,學校招生計劃有限,層次也主要是省屬重點高校;另一方面,綜合評價招生的降分幅度也沒有那么大,一般在20分左右。”婁雷說。
《通知》首次對綜合評價招生工作進行系統性規范,其中的措辭頗為嚴厲。
在試點定位方面,《通知》指出,嚴格控制綜合評價招生規模,現階段原則上不擴大試點高校范圍和招生規模。相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試點成效評估機制,對于選拔培養質量不高的試點高校,及時調整退出。
在招生程序方面,《通知》指出,試點高校要精心制定考核評價辦法,淡化學科競賽導向。鼓勵有關高校結合專業人才培養要求,逐步提高高考文化課成績占比,優化對高考各科成績的使用。
在工作要求方面,《通知》指出,試點高校要合理確定考生報考條件,嚴格審核考生資格,嚴控入圍校考的考生規模。
這些都說明,已經試點近20年的綜合評價招生,機制仍有完善的空間。
相關舉措在陸續出臺。2025年起,浙江省對考生報考省屬高校“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的高校數量定為4所。
據《浙江日報》報道,此前由于不限報考高校數量,出現優秀考生通過廣撒網盡可能多“占坑”的現象。以 2024年為例,在計劃招生人數和2023年相同的情況下,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有效報名人數達1.5萬余人,比上年增長3200多人。
目前各高校“三位一體”測試時間集中在兩個周末,考生們即便大量報名,最終也只能參加少量高校的測試。
在功利性心理作用下,很多考生一旦高考成績不錯,便會放棄參加綜合評價招生。因此,從報名到校測再到錄取,每一階段的人數都會大量減少。
“去年,我們花了大量精力審核學生報名資料,但最后有2000余人沒有到校參加測試。棄考擠占了大量測試機會。”浙江省內一所高校招辦相關負責人說。
在錄取成績方面,各地各校所規定的比例并不統一。在浙江省,部分高校將高考成績、校測成績與高中學考成績的占比設置為85%、10%、5%,大部分學校將三者的比例設置為60%、30%、10%,還有的設置為60%、25%、15%。在山東省,高校僅計算高考與校測成績,比例一般為85%、15%。
一般來說,越是高水平大學,高考成績的占比越高,比如浙江大學、山東大學都要求高考成績占85%。
對綜合評價招生工作進行系統性規范的最重要原因,是避免考生功利性報考。
“相比于強基計劃,綜合評價招生‘更加均衡’。強基計劃的招生專業是基礎學科,而綜合評價招生則很多是熱門學科。” 余青說。
浙江大學2025年在浙江省“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多達70個,包括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榮譽項目班)、金融學(竺可楨學院人文社科實驗班)等熱門、王牌專業。
《通知》指出,要進一步優化完善試點定位,安排國家和區域發展急需緊缺專業以及高校優勢特色發展的“冷門絕學”、一流學科專業開展招生。這將明顯提升綜合評價招生的指向性。
如何評估考生的綜合素質,社會性競賽是一個標尺。有的高校列出了34個社會性競賽名單,要求考生需獲得省級三等獎以上獎項。相比之下,強基計劃僅允許5門奧賽獲獎考生破格入圍。
不少校外培訓機構看中了綜合評價招生的市場,面向考生和家長兜售如何通過審核的“套路”。
“所謂的套路很大程度上是培訓機構塑造的,參加競賽確實有利于拿到初審資格,但各個高校的復試更會考查學生的真實實力。換句話說,用套路參與綜合評價招生,容易過初審,卻不容易走到最后。從考生和家長利益出發,走不到盡頭的路,是需要慎重選擇的。”婁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相關機制也將逐漸完善。《通知》指出,試點高校可通過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獲取考生綜合素質檔案,原則上不得要求考生提供額外的報名材料。試點高校原則上在高考后組織開展考核測試,精心制定考核評價辦法,加強對學生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和思維品質的考查,淡化學科競賽導向。
綜合評價招生有利于打破“一考定終身”,當機制更趨完善,功利性心理消退,什么樣的考生真正適合參加綜合評價招生?
婁雷認為,那些成績能達到目標高校歷年錄取分數線,高中期間有一些符合高校要求的“加分項”,認同報考學校和專業,把綜合評價招生僅僅當做“多一次”機會的學生,他們不需要花費額外的費用和時間,但通過率卻很高。
“其次是‘跳跳腳’能夠到目標高校的學生,他們需要提早做準備,抓住難得的機會。但不是花費越大,機會越多,而是準備越早,越有把握。” 婁雷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