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道物理題在社交平臺上引發關注,有人稱之為“最惡毒考題”,具體怎么回事?
![]()
“這是我見過最惡毒的題”
根據社交平臺上的截圖顯示,該題目的題干如下:
“生命可以輪回,高考只有一次。”這句格言向來被歷代“很水模式”學校推廣,在內卷的大背景下,有不少學生受地球引力影響而不慎做自由落體運動。現有一質量為60kg的普通高中生從11層自由而下不計空氣阻力,求:
(1)該學生下落的平均速度;
(2)該學生落地時的動能大小;
(3)該學生第2秒內的位移大小。
該題目被曝光后,題干中的“生命可以輪回”“學生自由落體”等表述引發了不少讀者強烈不適,有人指出,“這是我見過最惡毒的題,漠視學生真惡心”。
![]()
作業幫工作人員回應:
已下架
針對上述情況,面對媒體記者的提問,作業幫工作人員回應稱,該題目此前確實存在,目前已做下架處理。至于該題目具體由誰設計,暫時還不清楚。工作人員稱會馬上核實排查,并自查有無類似的題目,進行批量處理。
關于后續是否將發布正式情況說明,其回應稱“暫未接到通知,會進一步核實”。
![]()
“惡毒考題”下架就完事了嗎?
在命題時設計場景,讓學生結合場景加深對問題的理解,這是命題改革的方向。但一道物理題目以“學生受地球引力影響而不慎做自由落體運動”為場景案例,無疑是“為場景而場景”,看不出半點生命尊嚴意識,也難怪被質疑為“最惡毒的題”。
值得追問的是,這樣荒唐的題目,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一家知名教育輔導平臺上,讓人匪夷所思,究竟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平臺的審核去哪里了?從命題到審題,再到發布,何以層層失守?
面對這種“反人性”的題目,有人認為是用戶或第三方上傳的,也有人推測涉事題目是AI出題,但無論題目是怎么來的,作為平臺都應該有最基本的審核。此事顯然已經暴露了作業幫審核把關環節上的不足。
要知道,應用題題目從來都不只是單純的題目,材料本身也具有教育功能,從歷來考試的題干來看,其中不乏有勵志故事、百科知識、生活常識……內容五花八門,但其內核都是堅守積極的、健康的價值觀。
可這道題目的題干內容,其暗暗所指的價值觀卻讓人不寒而栗。所謂“生命可以輪回,高考只有一次”,這種胡說八道無疑是對學生的錯誤暗示、引導。聯想到一些學校、機構給學生進行“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的“勵志”灌輸,命題者將學生跳樓自殺入題,恐怕不是關注到自殺這一問題,而是認為這很正常。這也符合部分培訓機構一直以來的“營銷思維”,把高考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甚至給部分學生、家長成功“洗腦”。
近年來,一些教育類App不時被曝出存在不良內容,比如前不久,寶寶巴士旗下一款兒歌App因為開屏跳出低俗廣告引發爭議。這種現象“一而再”地出現,不得不讓人警覺,這些教育領域的創業者或從業者,并沒能深刻理解所在行業的使命與責任。
無論是教育平臺,抑或是單純為未成年人服務的App應用、相關電子產品,面對未成年用戶,都應該有更嚴格的質量標準、更精細的服務,主動承擔起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去倡導正確的價值導向。而像寶寶巴士、教育幫等知名平臺,更應該對海量用戶負責,不能喪失應有的敬畏心和責任心。
因此,對于這道“最惡毒的題”,作業幫在將其下架之后,更應該引以為戒、查漏補缺,查清相關題目的來龍去脈,對所有作業進行排查,查找平臺存在的漏洞,完善相應的審核機制,加強其過程監管,反思培訓機構的價值觀念……作為知名教育平臺,這些本該早就做的“作業”,都需要一一給“補”回來。
同時,這也給學生或家長一個提醒,一旦發現平臺內容“有問題”,應及時向平臺和監管部門舉報,防止不良內容危害更多學生的身心健康。家長應履行監護責任,關注孩子平日會接觸到的內容。以上述題目為例,看似一道物理題目,卻可能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構成負面暗示,危害不容小覷。
如今,一道“惡毒的考題”下架了,可要讓更多“惡毒命題”不再有生存土壤,這又何嘗不是一道需要用心、耐心作答的考題呢?
(央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