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上有段話說得很有意思。
“有什么好焦慮的呢?來到這個世界的人,有幾個是活著回去的?”
這句話點醒了很多人,既然結局都已注定,過程又何必那么緊繃。
01
我們終將失去,又何必非要擁有?
古羅馬最偉大的皇帝之一,馬可·奧勒留,擁有當時世界最頂級的權力和財富。
但在他的傳世著作《沉思錄》里,他反復提醒自己:你所擁有的一切,包括你的帝國、你的榮譽、甚至你的身體,都只是“借來”的。
他清醒地認識到,無論一個人擁有多少,最終都將歸于塵土,隨風而逝。這種對“必然失去”的深刻洞察,讓他獲得了內心的平靜。
他盡自己作為皇帝的本分,努力做一個公正、智慧的統治者。
這份從“看透結局”中生出的從容,讓他成為了古羅馬“五賢帝”時代最后一位偉大的君主。
當一個人不再執著于“永恒擁有”時,他就能真正地從得失中解脫出來。
不再害怕失去,一切本就不屬于他。他只是一個時間的過客,一個暫時替宇宙保管這些東西的管理員。
既然是借來的,那就好好使用,好好體驗。
當一個人不再為“擁有”所累時,他才真正地,開始“享受”了。
![]()
02
我們都會犯錯,又何必追求完美?
發明家查爾斯·古德伊爾,一生都癡迷于橡膠的硫化技術。
在長達數年的時間里,他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他把橡膠和各種化學品混合,嘗試了所有能想到的方法,結果不是燒焦,就是毫無變化。
他為此耗盡了家財,窮困潦倒,甚至因為實驗產生的有毒氣體,而損害了健康。所有人都覺得他是個瘋子。
但他本人,卻從未把這些看作是“錯誤”或“失敗”。
他認為,每一次失敗,都只是幫他排除了一個錯誤選項,讓他離正確的答案,又近了一步。
最終,在一次偶然的實驗中,他將橡膠和硫的混合物,意外地灑落在滾燙的火爐上,從而發現了硫化橡膠的秘密,徹底改變了現代工業。
如果古德伊爾是一個追求“一次成功”的完美主義者,他可能在第二次失敗時,就已經放棄了。
是那種“允許自己不斷犯錯”的信念支撐著他,走完了那條漫長而孤獨的探索之路。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本就是一場體驗。是來感受,來學習,來犯錯的。
一個不敢犯錯的人,也必然會錯過所有成長的可能。
![]()
03
我們終有一死,又何必活得那么著急?
法國思想家蒙田,在38歲那年,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不解的決定。
他正值壯年,前途大好,卻選擇從繁忙的公共事務中提前“退休”,回到自己的莊園,把自己關進了城堡頂樓的書房里。
他開始做一件最“沒用”的事——寫作。
他并不想成為作家。他只是通過寫作,來和自己對話,來搞清楚“我是誰”、“我該如何度過這一生”這些最根本的問題。
他在書房的橫梁上,刻下了一句拉丁文格言:“每一天,都可能是你的最后一天。”
正是因為時刻意識到“死亡”這個確定的終點,他才覺得,把時間浪費在追逐那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上,是極其愚蠢的。
他寧愿把有限的時間,用來享受思考的樂趣,享受與自己靈魂獨處的、寧靜的時光。
這份“向死而生”的智慧,讓他最終寫出了不朽的著作《隨筆集》,也讓他自己,活成了一種從容而通透的典范。
當我們慢下來時,我們的世界反而變得更大了。
![]()
讀懂這句話,在終點來臨的那一刻,我們就可以對自己說:
“我來過,我看過,我沒白活。”
這就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